第一批做好的磚瓦早已被楊繼宗和沈青山用牛車拉了回來,剩下的三批磚瓦還在陸續趕制中。
這些青磚黑瓦被雨水沖洗過後越發幹淨锃亮,整整齊齊的堆放在院子一角。
“阿瑤,這地裡的菜娘就給你全摘了啊,等後面開辟了菜地,娘再幫你種。”
“摘吧,娘,本來就是種了給大夥吃的。”
此時,黃梅尋來的八個壯漢連同下河村裡的三個漢子也到了沈家,再加上洪匠人帶來的兩個徒弟,這搭建新房的人手也就足夠了。
經洪匠人提點,他們還得去尋個木匠和他配合做門窗。
至于工錢,那也是私下都商量妥當了,除去洪匠人的一月五百文,旁人都是八文一天,再包一頓晌午的夥食。
沈家院子裡。
沈青山同來幫工的鄉親們發了話,一切都聽從洪匠人的安排。
隻見洪祿打開自個的包袱從裡頭取出工具,随後就見他又帶着兩個徒弟将沈家舊屋前後丈量了一番。
“若按照你們的圖紙修建,得再往後擴建,後方的荒地可在你家名下?”
沈瑤從懷裡取出地契給他看:“洪匠人,您放心,手續都是齊全的,您看看是否還缺什麼其它東西?”
“師父,還差糯米灰漿。”洪匠人的徒弟察看了一番院子裡的石材,磚瓦和木料,就是沒見着糯米灰漿。
“子安,什麼是糯米灰漿?”院子裡衆人聞言朝家中最有學識的楊繼宗看去。
所謂糯米灰漿,就是石灰,糯米漿和桐油、砂石調配好後砌牆所用。
洪祿點頭表示他說得沒錯,讓沈家人去城裡買材料,至于如何調配就交給他和兩個徒弟。
“我去城裡買,子安你留在家。”沈青山覺得楊繼宗留在家裡比他強。
但沈瑤卻不這麼認為:“爹,我和子安駕着舅舅家的牛車去買,他知道買哪些,正好家中鮮豬肉不多了,我再去割點肉,您就留在家裡吧。”
“成,那你們早去早回。”沈青山也不再糾結,又去問洪匠人接下來要他們做什麼?
“先把舊屋全都拆了,然後你們再根據我丈量的尺寸去打槽。”洪匠人話音剛落,院子裡一衆人卻都不敢動。
直到沈青山發話,大夥才敢抄起手裡的工具去扒屋。
牛車從鄉道駛出的時候,沈瑤看見了自家的騾棚和雞圈被拆了,楊文英眼眶紅通通的跟在嬸子們身邊在摘洗蔬菜。
“子安,要不咱們把文英帶上一起吧。”沈瑤扶了扶戴在頭上遮陽的鬥笠,抄起蒲扇為兩人扇風。
楊繼宗握着缰繩目視前方一本正經道:“不帶,車上坐不下她。”
後面闆車這麼空的地方如何載不了楊文英,隻怕是某人不肯。
沈瑤微微探身湊到他眼巴前,還沒開口打趣就被楊繼宗先趁機親了一口。
“你、你也不怕人看見。”沈瑤以蒲扇遮擋面頰,環顧一圈發現鄉道上并沒有人。
牛車已經踏上石橋,出了下河村。
“親自個媳婦,被人看見又怎樣。”
沈瑤拿扇子戳在他的腰間嗔笑:“油嘴!”
兩人乘坐牛車進城後将制作糯米灰漿的材料買齊全,又去肉鋪割了十斤新鮮的五花肉,這才打道回府。
家裡的舊屋已經全被扒沒了,隻剩下光秃秃的地皮,茅草屋頂也被拆的四分五裂,家裡的廚房也成了露天的。
隻見他爹和幫工的叔伯們一塊在打槽。
沈青山看見牛車回村,忙讓楊繼宗趕緊把東西卸下,洪匠人師徒等着用呢。
洪祿看着牛車上那一麻袋一麻袋的材料,二話不說就讓徒弟先把糯米漿煮上。
家裡其中一個大鐵鍋被征用,黃杏隻能用另外一口鍋做菜,米飯則是去三弟妹家裡蒸,蒸好了再運過來。
家裡男人多,蒸飯的活就交給了沈瑤和楊文英。
沈瑤将買回來的肉交到娘親手裡,就和文英去舅母家蒸飯。
“阿瑤,蒸完飯咱們還得去你姨母家把雞喂下,不能餓着它們。”不然它們該不下蛋了。
“嗯,都聽你的。”
蒸好的米飯盛放在大木盆裡,楊繼宗用牛車拉到家裡。
衆人瞧着沈家給備下的午食,那一道道帶油水的飯菜簡直比過年還要豐盛,所以下晌幹起活來更賣力。
天氣熱,沈家還給衆人準備了涼茶和瓜果,隻要餓了渴了,随時都能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