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清涼,蟬鳴依舊。墨竹看着窗外的夏夜之景,心裡再難抑制對青荷的思念之情。才離開她一天而已,他已經開始想念她了。他有太多的疑問想要問她,有太多的話想要對她說。不知她現在休息了嗎。上次溺水之後,總覺得她身體尚未恢複。她說她要回去,在燕國,等待着她的又會是怎樣的命運?她心裡的責任和大義,他都能體會,想幫她扛下所有,隻留美好與溫馨給她。可是,為什麼他總覺得未來難測呢?他在擔心什麼,又在害怕什麼呢......
翌日上午,墨竹與阿齊在濟民醫館藥童的帶領下來到了城隍廟。情況比容大夫說的還要糟糕。借宿在城隍廟内的流民約有一百多人,其中不乏老人和孩子。疫病已經完全在人群中傳播開來。由于沒有及時醫治,高燒不退的病人很多,身上已經布滿了紅點,危在旦夕。流民中自發組成了不同隊伍,分别将感染疫病的人隔離起來。還有一部分善良且身體狀況尚好的流民,正在隔離區照顧這些病患。但是現場的設施實在簡陋,效果也堪憂。
墨竹走進城隍廟裡,地上到處都是蜷縮着靠在牆邊的病人。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從他身邊跑着經過,竟被他撞倒了。墨竹趕緊扶起孩子,“你沒事吧。”墨竹關切地問道。隻見這孩子趕緊從地上撿起剛才掉落的東西,頭也不擡就跑向不遠處的老婆婆那裡。墨竹趕緊跟了上去。
“奶奶,包子來了。你快吃一點吧。”小男孩叫着老婆婆。隻見老婆婆緩緩睜開了眼睛。“我的好孫兒。你吃過了嗎?”奶奶問道。
“我吃過了。大姐姐從村子裡帶來了包子,給了我兩個。你快吃吧。”小男孩看着生病的奶奶,眼淚汪汪的。
“好好,我吃。孫兒别擔心,奶奶沒事,會好的。”老婆婆安慰小男孩。一邊将包子往嘴裡咽,不過由于體弱,竟咽不下去。
“來,婆婆,讓我為你搭一下脈吧。我姓盛,叫我墨竹就好了。我是大夫。”墨竹蹲下身子,向老婆婆解釋道。
老人家看到這位儒雅正氣的公子少年,頓時信任地将手伸了出來。“謝謝你啊,年輕人。”老婆婆說道。
“不用謝的。大夫本就該如此。”墨竹一邊說着,一邊認真為老婆婆搭了脈。“阿齊,趕緊為婆婆準備治疫病的藥,藥裡再加一味太子參。”墨竹吩咐阿齊。
“婆婆,你們多久沒有好好吃過飽飯了?”墨竹問道。
老婆婆輕聲回答:“我們是燕國來的難民,燕國已經有了饑荒,待在冰天雪地的地方,隻能等死。所以我帶着孫子和村裡人一起逃到了齊國。我兒子在燕國與趙國的戰役中戰死了,兒媳接受不了,說要去戰場找我兒子,走了之後再也沒有回來。可憐我的小孫兒,我一定要把這孩子撫養長大,于是就決定跟随同村的人一起出來找條活路。好不容易來到了齊國,剛剛在這裡歇下腳,沒想到竟又遇到了疫病。公子,您能為我瞧病,實在是我的運氣啊。”婆婆感激地說道,“幸好還有一位燕國來的姑娘,特别能幹,給我們這些老人孩子送來了食物,真是好人啊。”
“婆婆,待會兒你喝了藥,就睡一會兒。我會照顧好您的小孫兒的。他好像也餓壞了,待會兒給他做點好吃的。”墨竹安慰老婆婆。
“謝謝你啊,公子,你真是大好人啊——”老婆婆感動得熱淚盈眶。
墨竹讓阿齊和藥童在院子裡搭建起一個簡易的診療區,墨竹負責給病人看診,阿齊和藥童負責煎藥發藥。中途墨竹吩咐阿齊去村子裡采購了一些大米和豬肉。夕陽西下之時,純淨的大米粥伴着香噴噴的肉糜,頓時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垂涎欲滴。看診告一段落,墨竹與阿齊、藥童開始為流民發放肉糜粥。
“來,小豆子,你多吃一點。最近餓壞了吧。”墨竹将肉糜粥遞給了婆婆的小孫兒,小男孩趕緊接過去然後香香地吃起來。
“謝謝大哥哥。”小豆子不忘感謝之詞。
施粥繼續進行中。流民陸續過來盛粥。人群中,墨竹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青荷的師姐,第一次遇見青荷的時候,就是她與青荷糾纏不清。
墨竹走上前去。師姐似乎看到了墨竹,下意識地往後退去。
“姐姐,你不喝粥嗎?今天的粥有肉,可香了。”小豆子拉住了師姐的手,她一時之間無法退開。再一擡頭,墨竹已經站在了她面前。
“你好,姑娘。你是青荷的師姐吧。”墨竹說道。
“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師姐仍然想要盡快離開。
“青荷與我在一處。有一些事情,我想要請教師姐,可否借一步說話?”墨竹開門見山,并無遲疑。
師姐遲疑了一下,說道:“你要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