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竹窗透進青白晨光。沈抒遙揉着眼皮坐起身,人已在書院的女舍,他自己的那間小破茅屋裡。
好像船上種種都隻是噩夢一場。
門外傳來褚雪鳴的聲音——
“小師妹可醒了?”
“這幾日風波不斷,你受驚了,不過好在一切都回到正軌上來。”
“原該引你谒見山長,隻是擇院之期已誤。按書院規矩,這季便暫入本草院修習,三個月後再輪換。”
沒錯,噩夢罷了。
沈抒遙把蓋在身上當被子的衣服拿起來披,沒留意那是誰人的外袍。
于是金光閃閃地開門的時候,褚雪鳴正好推出金光閃閃的本尊——
“新來的同學,介紹你們認識一下。這位是杭州錢塘李府的大公子。”
李漸蘇把玩着一把滿天星鬥玳瑁扇子飄飄逸逸地走來:“沈小姐安好,别來無恙。”
砰!
閉門。
謝客。
震響。
手不好使,腳踹上的。
“……小師妹?”中間人褚雪鳴不免尴尬,叩門叫了一聲,又對李漸蘇輕咳道,“我們小師妹一向貞靜澹然,最知大家禮數的。”
想到沈抒遙襟前錯系一通的瑪瑙紐子,李漸蘇失笑道:“我看是我們兩個失禮了,一大早兩個大男人出現在閨閣外頭,不懷歹心也是歹意啊。”
褚雪鳴說:“小師妹想是梳洗晨妝去了。”
李漸蘇一瞥,窗縫裡露出沈抒遙床頭瓶子裡的一枝百合、一枝菡萏。便笑道:“雲裳仙子、清水芙蓉,何須脂粉涴天真?”
褚雪鳴說:“師妹,本草院的入院禮我放在你門口了。本草院一般晨課講經,你既身子不爽利便免了;下午要到藥田裡做活計,上課前還需揮鋤一百下以示農神虔敬,你更不宜勞作。這月且安心将養,湯藥飯食自有仆役送來。我二人這便告辭了。”
聽到外頭步聲漸杳,沈抒遙才再度推開房門。
門外物件着實不少。
一件棉麻的青衿直裰,這就是本草院的校服——青鱗逐月袍了。
一頂四季藥冠。夾着一張使用說明:春插辛夷花幹枝,宣肺通竅;夏嵌薄荷葉,提神醒腦;秋綴茱萸果,辟邪驅蟲;冬襯松針,清心明目。
神農囊一個,其中《官頒本草》三卷、針石三件、磁石指南魚一枚、空白桦皮書一本、瘿木瓶一件、戥秤與藥臼各一。
壓箱底的是一本《太和醫學訓課條例》,類似于學生手冊,設“考課門”“給養門”“懲戒門”三綱。
翻至考課門:第一年生入學的第一周之内,就要選醫侶。
第一年在四個學院輪轉,順序可自行選擇,若逾期,便隻能從最基礎、最辛苦的本草院開始。
除養生堂外,其餘三個學院都有季度總考核,即院考。
四個學院的院考加起來總分榜首者,可獲藥王廟祭酒身份,随太醫參與端陽采藥儀式。曆年都有學生因此結識貴人,直接破格進入南京太醫院。
若有所思,繼續往下看——給養門。
古代獎學金叫“膏火銀”,太和書院的稱“杏園膏”,分三等:金杏膏銀50兩;銀杏膏32兩;青杏膏5兩。
手冊後面的部分采用經折裝、磁青紙的特殊形制,這就是懲戒門了,朱砂小字雲“岐黃玉衡冊??天醫禁忌考”。
短短兩行字,直看得人心驚。
一、七日無醫侶者,黜為灑掃役。
今天已是第七天。
二、已知沈抒遙至少會缺勤一個月。
然後本草院考勤占院考五成分數。
本草院六點半上早課。六點鐘,沈抒遙去膳堂吃早飯。
方坐下便聽得身後跑堂道:“這位公子渾身這般鮮亮,怎地要吃白食霸王餐?”
那人說:“實在對不住,頭遭上學,身上還真沒你們這兒的什麼‘杏貝’。”
英宗年間白銀流通受士紳操控,物價不穩。而且金銀交易違背醫者仁心,太和書院創始人心懷活人濟世之念,也欲切斷外部資本滲透,防止知識壟斷性溢價,創造了這個書院内部獨特的杏貝之制。
杏貝說白了就是功德值,辨識10株草藥的工時價值等于1銅杏貝,改良藥方節省的1兩藥材成本等于1銀杏貝,如果在時疫中有重大貢獻才能獲得金杏貝。
不過這是創院之初的事情了,現在隻要拿來50石粳米就可以換1金杏貝。
沈抒遙裝聾。
但是架不住李漸蘇主動叫他:“對了,我有個冤大頭朋友欠我錢,讓他來會會帳如何?”
小二不敢多刁難,先退下了。
兩個人背對着背通話,像特務接頭。
“李漸蘇,我何時欠過你錢?”
“剛過河就拆橋,卸磨殺驢也沒這般快法吧?船錢還沒給呢,十萬八千八。”
“那船是你劃的嗎?”沈抒遙着實也是好奇他沒有船槳怎麼劃船的,練過氣功或許可以。
“什麼時候說是買路錢了,”李漸蘇神秘一笑,“是你的買命錢。”
沈抒遙神經立即豎起,向周遭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