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都安靜!”
明德帝眉頭皺得緊,不知是因為眼下之事一時難以抉擇還是别的什麼,他手肘撐着扶手一直揉着額角。
百官望向面露不悅的皇帝,大殿逐漸歸于平靜。明德帝這才繼續:“丞相大人,你怎麼看?”
殿前為首的一紫袍年邁官員弓着背走向禦前,恭敬行了一禮:“回陛下,扶持寒門文士自然是好事,可這也定會引起幾個大家族的不滿。臣鬥膽詢問陛下,若是要執意要協助寒門的興起,那如今掌管絕大部分鹽鐵生意的安邑陳氏、丹城劉氏因此縮減渠道亦或以擡價擴勢,屆時該當如何?”
現在的朝廷官員,大多數都與大周的幾個大家族有些利益往來。縮減他們的勢力,無異于減少了自己的牟利之途。
“陛下。”戶部侍郎走了出來,“依臣拙見,何不把這寒門文士交由大家族去扶持。一來可以保持幾個家族不生變故,二來待寒門地位穩固,也好将些要事轉移與他們。”
“此乃胡鬧!”
衆人尋聲望去,不出意外定是禦史中丞。隻見他直接面對這位戶部侍郎,開口斥道:“交由大家族扶持,我看是一來再增長大家族勢力,二來也好多撈些油水罷!”
說完,禦史中丞才轉過身面向明德帝,話語盡是铿锵:“陛下,此法絕對不妥,這事本意就為削減家族勢力,這樣一來不為倒反天罡!”
戶部侍郎聞言自是滿心不悅:“元大人此話像是針對盧某人了,在下出謀劃策并不是讓元大人借機血口噴人的!”
本就難以抉擇的事被這麼一攪和哪裡還能順利進行下去,明德帝一揮手,站在他面前的魯公公立即心領神會,扯着尖銳的嗓音道:“肅靜!”
百官聞言低頭。
“谏議大夫,你來說說。”
林季安穿過一衆绯衣,來到戶部侍郎身後:“回禀陛下,臣以為若要大家族來扶持寒門,并非完全不通之法。”
戶部侍郎回頭看了眼身後之人,好似有些得意,畢竟禦史中丞所看好的人眼下正支持自己的看法。
林季安擡起頭,目光穿過寬廣的大殿,直面明德帝的注視:“此舉的前提得是,将大家族手裡掌握的鹽鐵買賣,轉移到朝廷手裡。”
才得意完的戶部侍郎身形一僵,殿中不少人的目光都在林季安身上聚集起來。甚至站在最前方的丞相大人都轉身看着這名才來不久的小輩。
明德帝被林季安的話語勾起了興趣,有心問道:“行商之事朝廷管理的不多,常年以來多為與大家族合作,要是轉移這些買賣大權,該如何行得通?”
皇帝所問的,不是該如何使得大家族同意轉移,而是朝廷如何更好掌握買賣。
看來這位陛下早就想好該如何行事,隻不過需要一個人提起來。這樣一來,大家族及有利益牽扯的人的怨氣就會往提出此意的人身上使,而不是怪罪于高高在上的聖上。
待林季安語畢,明德帝甚是滿意,當場就交給他全權辦理此事。
趙奕明見此情況,主動提出協同林季安一起辦理。畢竟這件事牽扯的人過多,得罪刁難之事定會發生。加上此時陸琰不在少一助力,得益于自身太子之尊,辦起事想來會少些阻礙。
要事定下對策,明德帝看起來眉心也舒展了些。
“陛下,臣有一事還需禀報。”
兵部尚書右行出列:“下面來報,前陣子晉陽一帶有不明異動,掀起當地百姓的反動,反抗者不計其數,傳聞是當地一富甲惑衆。陛下可需要臣派人前去鎮壓?”
晉陽動亂?此話一出殿内又是一陣騷動。這地方離繁城差不多百餘裡,若有動亂當在五六日内就傳到繁城,為何遲遲沒有這風聲。
想起陳瀾所說,陸琰前往之地為潭州,這避免不了途徑晉陽。若是恰逢動亂……林季安感覺心髒收縮一顫。
明德帝眯着眼,像是在思考他所言是否行得通。
“竟然還有這回事。”明德帝望向太和殿外,“晉陽不是小城,馬虎不得。朕自會派人前去處理,周愛卿體察民情,難得可貴。”
陸續幾件小事過後,今日早朝也到此結束了。
衆人散去,林季安還是如同原來那般,與趙奕明一道離開。
隻是東宮沒有陸琰的身影,林季安也不用繞路跑一趟,可以直接往東門的方向走去。
“林大人,關于你那個提議,若有什麼我能幫上忙的,盡管告訴我,或者直接來東宮找我也成。”
殿前長階,趙奕明與林季安同步下去道。
不過馬上,趙奕明又改了口:“不了不了,還是我來找你吧。林大人什麼時候有空,我上你林府詳談,如何?”
來林府,林季安就算不用腦子思考也知道趙奕明這是打的什麼主意。掩蓋内心想法,林季安笑道:“殿下想何時前來都行,下官若是不在,林府也是有人接待的。”
這不是最順了趙奕明的心思嗎,他當即一拍林季安的肩膀,振振說道:“林大人,你可真是本殿下的好兄弟,不像那誰,差遠了!”
當朝丞相範餘和禦史中丞走在相隔這兩人數十米的身後,上了年紀,步調也慢了些。
“老元,那個就是之前你與我說的小夥子?敢說敢做,确實不錯。”
“我看人的眼光什麼時候出過差錯,我說你看着你的位置一點吧,小心哪天就被人奪了去。”
“人老啦,奪了便奪了,這個位置難道是我想坐的?”
禦史中丞看了範餘一眼:“行了,少說幾句,再忍忍也快熬到頭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