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先前的妖道,還是現今的佛陀,端王都不喜歡。要不是為了河壩的工事,哪怕一刻他都不願逗留。當端王已經不記得身旁的宮人拿了第幾遍的經文出來焚燒祈福,雙腳已經麻痹之時,眼前的門終于打開了。
“端王殿下的奏折聖上已經批閱,殿下能體諒百姓,乃我大虞之幸,此舉讓聖上倍感欣慰。聖上不忍心百姓受苦,特意命戶部下撥一百兩銀子用于修建堤壩。”
“一百兩?”
“如今乃是多事之秋,殿下也知道,要用銀兩的地方多得很,殿下也要體諒一下聖上的難處。”
一百兩銀子,對于一個河壩的加固而言,不過是皮毛,根本無法徹底解決加固的問題。聲稱國庫銀兩不足,工部卻在領旨擇地修建佛塔迎接西方佛骨舍利。端王知道在此糾纏得到的結果毫無改變,夜深霧水大,帶着寒意沾濕了衣襟,端王手持着聖旨行走在宮牆之下渾然不知,隻是任由夜深吞沒其孤單的身影,佛家的梵語在身後的煙霧中袅袅升起,虛無而蒼白,我佛慈悲,得到答案是如此可笑。
主子不順,身邊的人也是操心。端王的情況,小安子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可着急又有何用,如今能解決事情的方法就是白花花的銀子。賺銀子是商人的本份,他們又不經商。念此,一想法突然在小安子心中冒起。
“殿下,要不咱們找找闫大人?”
“他是吏部尚書,又不是主管戶部,本王找他有何用?”
“奴的意思是,闫夫人不是商人嗎,或許能給咱們一點提示。”
杯水車薪的端王即便心中不太願意,但形勢逼人,無奈之下,以宵元琅想到闫府拜訪為理由,帶着人敲開了闫府的門。
一百兩銀子的事情闫楚禛已經得知,今年堤壩幾次瀕臨決堤,高啟受命,幾乎是吃穿都在河邊,才得以多次搶險成功。盡快完成堤壩的加固,上遊水庫的儲水功能就能盡快發揮作用。整個治理過程,朝廷下撥的銀兩向來不及時,可不管怎麼樣,也是撐下來了,眼下就剩下最後一步了。銀兩說斷就斷了,工錢都拖欠了好幾個月,那下撥的一百兩,用來支付工錢就已經所剩無幾,更不用說後續的工程。
“殿下今日過來,恐怕不是找我。”闫楚禛一針見血地點出了端王此行的目的。官府不給,那麼隻有他們想辦法去湊銀兩。談及銀兩二字,闫楚禛是當仁不讓地想到了淩挽馥。不要說他們兩,哪怕整個六部的加起來,賺銀兩的鬼點子都不及淩挽馥的一半。
“本王實在無法,隻能冒味前來。加固堤壩勢在必行,決不可就此停步。”事已至此,端王也不顧什麼面子問題了。
闫楚禛和端王,一個是世家公子,一個是長在深宮的王子,又怎麼知道銀兩難賺的道理。一想到兩人為銀子愁破了臉,淩挽馥就覺得好笑,不過就是銀兩的問題,至于嗎。不過既然端王殿下都已經求助于闫府了,淩挽馥也會慷慨給出解決的法子。
“不知殿下府上是否有些物品,不一定貴重,但是擺着礙眼,用又用不着。”
端王仔細一想,似乎也真的有。聖上賞賜的,别人贈送的,确實不少。
“那就對了,端王為何不想個法子,讓這些無用之物變成銀子呢。”世家大宅這類物品都很多,大部分都是占着名聲好聽,實際上毫無使用用途。淩挽馥的方法很簡單,找個理由讓貴族拿出來,然後以拍賣的形式取得善款,捐贈給河壩。
“他們肯要嗎?”端王是實在想不明白,那些東西真的有人會花真金白銀購買?
“那就是殿下你不了解商人了。當然,殿下你一味地要,那也是不行,總得給點好處。例如拍賣的款,你也可以給回一部分給原主。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殿下你得找個由頭,讓這些物品能過得了明面,能拿出來。”商人手中掌握着财富,但是他們常常遭受朝臣的歧視。能彰顯他們地位的方法很多時候就是手中白花花的銀兩,而很多貴族世家,占着祖上之名,實際上家大業大,銀子根本就不夠花,日子有時都不一定比下面的小商販過得如意。通過拍賣方式商人得以購入貴族手上之物,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他們面子上滿足。而原物主也可以借此處理那些無用之物,換取一定的銀錢。事實上,曆朝曆代也常常見到家道中落貴族偷偷拿着家中之物去黑市販賣,不過由朝廷出面主持,将事情擺在台上,就不多見罷了。當然,那些拍賣之物很多都來自聖上禦賜,得找個由頭得到聖上的允許,方可拿出來。至于由頭是什麼,淩挽馥就不在言明,那是他們需要操心的方法。
五日後,午後的河堤上,修建工事的河工于淤泥之中挖出了一尊佛像。佛像為坐佛樣式,面像哀傷,雙目流淚,目光所至,正是已經停建的河壩。佛為蒼生而哭,為遭受着水災的大虞百姓而流血淚。與此同時,崇光帝日夜的供奉的佛像也于同日留下了血淚。得此兆預,應天監及時上書,言明修建河壩乃天意所在。聖上信佛,自然會選擇相信。然而,修建河壩的銀兩,從何而來。闫楚禛提議,可以向大臣們以募捐方式籌集。在朝的臣子心中一涼,不得不心中打顫,原來闫大人在此等着呢。
端王随後提出方案,提議聖上允許朝中貴族,權臣之家拿出家中物品,拍賣籌集善資,繼續修建河壩,讓聖上賞賜的福氣遍及百姓,共享聖恩。有了闫楚禛那個驚人的提議的襯托下,端王的提議就顯得非常讓人舒心。比起直接拿出真金白銀去支持河壩加固,他們更加甯願選擇拿出那些多餘的華而不實的物品,要知道,這類物品一般的世家出生的臣子,家中都多得是。既能順天意,又能解決銀兩的問題,還不用自己實際掏錢,端王的提議很快就得到了臣子的贊可。端王被聖上任命主管本次募捐,盡快籌集資金繼續修建河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