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揭妝劍 > 第24章 紅秋篇(五)

第24章 紅秋篇(五)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卞紅秋沒有想錯。

他昨夜難以入眠,宋靜妍也并沒睡好。

她是跟着老梁王從京城來到上揚的。

彼時境西王謀逆,靈帝留下的攤子徹底垮了下來,京中重臣紛紛自危,因為種種原因,這些留下來的新臣舊臣沒想着舉家潛逃,也不想着另尋出路,而是跟着當今天子死死咬牙支撐。這種局面下,他們最缺的,是一副能夠短暫守衛京城安定的盔甲。

老梁王是最好的人選。

宋靜妍從沒想清楚老梁王當時心中所想。

靈帝沉溺後宮,垂垂老矣時才有了當今陛下這第一個孩子。陛下出生後,當即被封為太子,由梁王入東宮教導。

陛下和梁王之間,可以說比與先帝更像父子。

因為這樣的情分,老梁王執意離開京城時,陛下給了前所未有的優厚——哪怕此前,陛下親自駕臨梁王府,言辭懇切、姿态低卑地請求這個一手帶大他的皇叔留下來。

梁王還是那句話:“臣已老邁,若不能永除大虞外患,恐此生閉不上眼。”

見留不住他,天子身側的其他擁趸便開始耍起陰謀詭計。倘若不能讓這副盔甲的主人心甘情願地留下,那無論如何也要把盔甲留下。

左澹十八洲已拱手讓于境西王,各地州府自立,京城門戶大開,再讓梁王手上這支全大虞境内最英勇的精銳去往邊關,但凡境西王回頭來個魚死網破,虞朝就真的要改個名号了。

如果不是宋靜妍,而是别的梁王舊部,大概回憶起離京前的那段日子,腦子裡隻有“風平浪靜”,而後“飛來橫禍”。

但宋靜妍不一樣。

她在梁王府裡占着“管家”的身份,其實在今上登基前,女官制度還沒被取消的時候,她身上任着五品的職。

朝内朝外行走時,常有人說她“面若觀音”,說她不愧是從梁王府出來的人,辦差事無巨細、分功也不斤斤計較。有些居心叵測地人陰陽怪氣地諷刺:“怪不得,一個‘菩薩’就夠人稀罕的了,偏偏這‘菩薩’還有一顆九曲玲珑心,說不準整個梁王府都得被這顆玲珑心收入囊中,還計較這仨瓜倆棗的便宜東西?”

宋靜妍自以為自己撇開臉和“菩薩”沾不上邊,也不敢随意一副九曲十八彎的心腸就自封“玲珑”。但她确實帶着尋常人沒有的敏銳,天生是個搞“陰溝事”的好手。

窺見了天子親信的态度,她不動聲色地扒拉着府裡的人躲過兩場試探般的暗算。彼時她周身沾染在京城的浮華裡,年上輕狂更未褪去,壓根沒想過忍,對方第三次出手時,她就不留餘地地還擊了。

那時候,朝中餘下的臣子皆把性命交付天子,梁王府在朝堂上處于弱勢。但她不把這些放在眼裡,左澹十八洲是從陛下手裡丢的,百姓對靈帝的怒火蔓延,他們梁王府在民間的聲望要高過天子。

兩方對峙,事情越滾越大。

未被明渾州攔截的幾地學子上京為梁王喊冤,百姓聚衆在太極門下。本該穩定下來的京城岌岌可危,幾乎要成為最後一個“揭竿起義”的地方。

尚存的朝臣侯爵見軟刀子割不動,帶着手裡不多的人馬闖進梁王府,把宋靜妍等人強行捆進宮,逼老梁王認罪。

老梁王架着跟随了自己大半輩子的寬刀進了宮,橫着這道寒鋒在頸前——這一度成為了宋靜妍午夜中驚醒的噩夢。

這場對峙沒有赢家。

就在老梁王被逼認罪自刎時,卧床多日的陛下又拖着病體趕到太極宮,和他趕往梁王府請老梁王留下時一樣,身軀脆如紙,一左一右兩名侍從扶着依舊搖搖欲墜。

他強擡着無力的眼皮,一字一頓地喘着氣。

他說:“都算了。到此為止。”

然後,宋靜妍等人随老梁王全須全尾地走出了宮,領着豐厚的辎重,一路暢通無阻地去了上揚。

許久之後,宋靜妍回想起離京前的驚心動魄,她猝然醒過來,那時候他們之所以能全身而退,靠的不是她在民間攪起的風浪。

而是陛下對老梁王的情意。

假若最後那個關頭陛下沒有心軟,他們梁王府絕沒有一個人能活着——因為就在宋靜妍想着要怎麼把京城攪得天翻地覆時,老梁王甯肯把命交出去,也不肯對駐守在京畿外的精銳下一道命令。

他們梁王府和陛下間的體面早在那時就撕破了。

老梁王一死,京中的鷹犬聞聲而來。王妃被吓早産,又聽了許多似是而非的話,甚至多次對卞紅秋下手。

宋靜妍隻能寸步不離地守着他。

可京城近在眼前,她即便要耍陰謀詭計,手裡也要有足夠的籌碼支撐。十三年前,梁王手裡的兵能把大虞颠來倒去改朝換代三次,現在……應該隻夠和席中庭的人掰幾個來回的手腕了。

宋靜妍想了一夜,天亮召齊梁王府的舊部,想把之後的路都交給卞紅秋來走,卻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

“殿下在房中繡花便是了,這麼多年都這樣過來,怎麼反到了京城裡要改?你要咱們把命全給殿下拿去練手嗎?”

這話實在刺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