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縣嗜甜,水煮肉片太辣不一定能暢銷。”王甯說道。
“不不不。”好安連連搖搖頭道:“格局要打開。大晏那麼大,不能隻看一個小小的萬和縣。”
“萬和縣不愛吃辣不代表大晏不愛吃辣。
我們簡單的類推一下,萬和縣兩千多戶,一萬人有的吧,如果愛吃辣的隻有百分之二,兩百人,這兩百人确實不值一百兩。
但放眼整個大晏,幾千萬人!幾千萬人的百分之二就是幾十萬人!幾十萬人難道這不值一百兩嗎?”
“隻要你抓住這次機會,這幾十萬人都是你的客戶!”
好安握拳,好像這幾十萬人盡在掌控之中。
“你說的是有幾分道理。”王甯點頭道。
“豈止幾分,明明是滿分!”好安說道:“這樣的辣大家都沒吃過,是個空白市場!”
“說的容易做的難。”王甯不贊成。
“吃食行不了遠路。夏天熱起來隔天就搜,冬天就算能當個兩三天味口也大打折扣。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外地開店,但這種成本太高,不劃算。”
王甯說的不無道理,但好安絕不放棄。
她低頭沉思片刻,說道:“我不賣你方子了,我們合作如何?”
“你不賣了?!”王甯震驚,他沒想到好安如此看中這個配方。
看來這個方子真的值一百兩!
他突然有些後悔。
好安看破沒說破,拿出紙筆問道:“合作嗎?”
王甯沉默,他不同意的話,好安絕對就去找别人合作。
他隻是想壓價,不是想放棄。
“如何合作?”王甯問道。
“開廠。”好安言簡意赅。
“開作坊?”王甯認識好安不短時間了,對她嘴裡時不時冒出新詞已經能很好的消化和理解。
好安:“對。你出資金,我出技術,開幾條生産線做二次加工,延長他們得保質期。”
“仔細說道說道。”王甯來了興趣,能延長保質期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了。
“離得近的可以賣醬,離得遠的可以賣幹、粉……”
一直說到吃午飯,好安大餅,不計劃都沒說完,但王甯明顯聽上頭了,下午帶了王掌櫃和一個賬房先生又來了。
好安先說,然後王甯和王掌櫃看是否合理,他們覺得合理了,最後讓賬房先生算。
一下午四人草拟了一份契書,開作坊的事情有了大的框架。
“多久能定下來?”好安問道。
遲一天就是少賺一天錢。
“這麼多,錢,”王甯格外強調道:“得讓我二叔過目一下。正好他在家,快的話就這幾天,慢的就是涼了。”
“行。”
幾天她等得起。
第二天,好安便等來了答複——一張請帖,隻不過邀請人不是王甯,而是王家二老爺。
看來事情受阻了。
請帖沒要求時間,意味以好安的時間為準,也意味着事情可談。
防止夜長夢多,好安換了身衣服便跟着小厮去了。
王家春有桃李夏有蔭,秋有霜英冬有柏。哪怕寒風吹徹庭院也生機勃勃。
“二老爺,人來了。”丫鬟在門外道。
“請進。”
丫鬟聞言才為好安掀起厚厚的門簾。
室内,除了二老爺王甯也在。
“沒想到好老闆這麼快就來了。”王二老爺道。
沒想到你還準備這麼齊全,分明就是等着她來。
好安笑笑,先行禮:“開設作坊是大事,每一刻都不值得浪費。”
“好老闆先坐,王甯看茶。”王二老爺瞥了眼站在一邊的王甯。
“時間不值得浪費,這話說得好。那我也不兜圈子了。”
好安:“請講。”
“王甯昨天給我講這份契書聽起來确實不錯,但我在裡面沒有看見好老闆的誠心。”
“一份契書是我和王甯共同商量過的結果,也是經過了貴府賬房先生的核算,可謂是誠心誠意。不知您為何這樣說?”好安不卑不亢道。
“誠心不是體現在這上面,而是東西上。”王二老爺點了點桌子上的契書道:“契書上提到的辣醬、辣油,這些東西我們可都沒見過。”
“這是秘方,契書過了衙門,好安自會告知。”
王二老爺笑了笑,說道:“一個沒有實物的東西就要開作坊,是不是步子跨太大了。”
好安猛地屏住呼吸,沒有實物,這點确實是硬傷。
好安:“不算沒有實物,之前王甯吃過幾次,什麼滋味他是清楚的。”
王甯在一邊點頭:“吃過!”
王二老爺立刻一道眼風掃去,王甯迅速閉嘴。
“之前的水煮肉片我也略有耳聞,王記的廚子和家裡的廚子都嘗了,有一味一直沒猜出來。想必沒猜出來的這一味就那些辣醬、辣油的主要材料吧。”
好安點頭承認。
“這一味你非要過完契書才說。”王二老爺的眼神忽然變得鋒利:“那我是不是能理解為這一味很常見,常見到唾手可得。”
王二老爺不愧是東家,看東西一針見血。
辣椒現在雖是觀賞性植物,但畢竟是從海外流入,稀缺性還是有的,可究竟不是奇珍異寶,不少人家都買得起。
“二老爺這是在套我話嗎?您可不能因為冰粉原料常見就這樣下定論。”
好安笑了笑:“不知二老爺做沒做過飯,一道菜少加一點鹽多加一點鹽味道便截然不同。
方子除了原料,比例也很重要。”
王二老爺抿了口茶道:“如果這個東西常見,比例就不重要。”
“不論什麼東西,隻要有市場終歸都會變得常見。”好安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