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丁傑的聲音。
莫賀與從兩個書架之間的空隙裡退出來,繞道下一個空隙之間——沒有,再繞——果然。
齊奕在地上坐着,地上還躺着幾本書,丁傑正要拉他起來。
“你們倆還真能折騰。”莫賀與吐槽,“書掉下來把你砸到了?”
“不是。”丁傑把人拉起來,很順手的幫他拍了拍屁股和後背上的灰塵,“他拿書沒站穩,摔下來了。”
“你們要拿什麼書?”莫賀與不解。
“不是幫你找書嗎?”齊奕把地上的書一本本撿起來放到書架上。
“我在找記錄天門的那個書架……”莫賀與解釋。
剛想提醒他們書得還原,就聽見齊奕說:“對啊,就是這個書架。”
“……啊?”
他們這就找到了!?
丁傑似乎說什麼語氣都帶着笑,“他說他有強烈的預感,就帶我往這邊走了,還說他是絕對路感,然後就找到了。”
“???合理嗎?”莫賀與往書架表情上看,果然是天門類,“那你怎麼就開始拿書了?目标這麼明确啊?”
“直覺。”齊奕看起來很認真。
“……好。”
莫賀與從他的手裡接過“齊奕直覺書”翻了幾頁。
書并不厚,但莫賀與閱讀的速度卻極其的慢,古迹雖然難以翻譯,但莫賀與掌握常用的所有文字形式,可以很輕松的通過字迹看出記錄的朝代時段,但這本古籍所用的字迹倒像是有規律的塗鴉。
“怎麼了?”丁傑看到莫賀與的眉頭越來越緊皺,出聲問到。
莫賀與搖搖頭,把手裡的書往後翻了一半。
這一頁是重新起草開頭的。
映入眼簾的是兩個字符,像立體畫一樣,第一個是一團黑色的東西下面畫了很多雜亂無章的豎線,旁邊還有一個挨得近的中空的圓,另外一個看上去更美觀,兩個上底相對的梯形,下底被延長了一些。
“不會吧……你不會真的一次就拿對了吧?”丁傑看着莫賀與的表情,又看向齊奕說,“我去,這運氣也太好了吧。”
莫賀與突然把書合上,“這本書還得帶回去研究一下。”
丁傑對齊奕做了一個“牛逼”的手勢,齊奕立馬裝模作樣的驕傲起來。
莫賀與把書帶回家已經到了吃晚飯的時間,唐遊曼和莫凜在莫賀與的房間裡等他——餐桌當然不在這裡,但是莫賀與遲遲沒回來,也聯系不上,所以幹脆把飯菜端到房間裡等了。
莫賀與帶着那本書打開門,就被熱情的招呼上吃飯了。
“又帶書回來了?”唐遊曼問,“這是什麼書?”
莫賀與吃飯的速度很快,含糊的說着拿回來的書是沒有翻譯過的書,文字還有點奇怪。
“文字奇怪的書?”
“嗯,這些文字不屬于目前已知的任何文字類型,要研究翻譯一下。”莫賀與喝下最後一口湯,結束了用餐。
“研究加翻譯?那需要的時間很長啊,你确定來得及嗎?”唐遊曼擰着眉,擔憂的問。
莫賀與又搖頭,唐遊曼也沒再問了。
莫凜一頓飯下來一句話沒說,但對莫賀與帶回來的書感興趣,翻了幾頁後,他也覺得這不像文字更像塗鴉。
莫賀與打着台燈,将那兩個字符在空白紙上抄了下來。
一般的塗鴉都會有參照,隻要能找到參照的本體就可以弄清楚塗鴉的意思。
第一個字符太過于龐大,向較于第二個字符,第二個字符美觀對稱,和現代審美相近。
可,塗鴉中并不常用梯形這種有圖案,因為兒童一般會簡化……不對……如果是成人塗鴉的話……确實可以還原物體形狀。
這些文字是用紙張記錄的。
莫賀與摸了摸紙張,手感适中,不是那麼粗糙,紙的發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年左右,但這本書的紙張沒那麼粗糙,再加上起初紙張的價格較貴,能用得起紙張的家庭背景應該不錯,而紙的廣泛使用和标準化是在東漢時期由蔡倫實現的,所以,這本古籍的記錄時間應該比東漢晚。
可,有文字記錄大概率就有文化交流,東漢時期,漢字書體已經基本齊備,隸書是東漢時期普遍使用的書體,如果是成人所寫,那大概率應該是用隸書。
紙張上的“塗鴉”排列整齊,說明書寫人有一定的秩序認知或者帶有一定目的性,成人的可能性更大。
莫莫賀的手指在古籍上的字迹上摩擦,他突然發現,古籍上的字迹邊緣很模糊,相交彙的地方甚至已經融合暈染開。
莫賀與又看向自己的手,将台燈的暖光調成白色,雖然不明顯,但還是能依稀看見手指有微微的黑色。
掉色?
但東漢時發明了墨模,墨的形式趨于規整,這不像是用墨來書寫的,這樣的暈染情況一般是因為紙張之間的摩擦導緻沒有完全依附在紙張上的分子發生了移動。
“碳條!”莫賀與突然想到。
偏軟的碳條留下的印記一彈就會彈出灰,所以,這本古籍的書寫工具應該是木碳。
能用得起紙但沒有正規書寫工具的,那很可能紙是撿來的。
而且就連這個時代的有九年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那在一起的時代,那也一定存在無法接受或者不願接受教育的人。
但這個人有書寫意願。
在東漢時期的曆史上并沒有記錄有關天門的發現在一重大事件,而是從關押罪犯開始的。或許,發現天門的人并沒有上報。
天門的發現并沒有掀起波瀾,說明在最初發現天門的時候并沒有用于關押罪犯,不然那麼多敵國亂軍,賣國爛賊為什麼不往這個能完全隔絕的天門裡面送。
所以,發現天門的很可能是普通百姓。
東漢,帝王避戰需要向北方和西方的蠻族交錢,東漢并不寬裕,這錢就要往百姓手裡拿,所以,百姓或多或少都應該懂得自己該交什麼錢多少糧,文化儲備再怎麼樣也應該有點兒。
但這本古籍怎麼看都不符合東漢及以後的國家的文化程度。
莫賀與看着這兩個字,怎麼看怎麼覺得熟悉。
叮咚。
有人給莫賀與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