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為将闾沒扶蘇那麼靠譜。
将闾認真回道:“兒臣知曉。為父皇做事,事無大小。”
一句話表明了他的态度。如果胡亥在這裡,肯定得火上澆油來一句“你這就是幫扶蘇,實際上是個傲嬌吧”,然後把将闾惡心的跳腳。
可是現在胡亥不在。嬴政也不太适合将闾這種人開玩笑。
雖然嬴政有時候也挺想看他調教。
嬴政知道将闾接下這事還有一個目的。
嬴政這麼在意這件事情,而扶蘇又一直不在。
就算功績可能有被扶蘇搶的風險——嬴政覺得扶蘇不是很有做這種事情的必要,但是他做得好,嬴政總能看得見。
他要的是嬴政的偏愛,這才是最有用的。
現在胡亥還在“反思”中,這生态位已經讓出來了。
也就是将闾臉皮薄,做不出胡亥那樣子,不然他還真想取而代之了。
将闾這個人雖然做事有點陰暗,缺乏幾分磊落,但是平心而論,這也是扶蘇之外嬴政最有本事的兒子了。
這件事情交給他的确非常合适。
就算将闾和扶蘇合不來,但是将闾的一顆心是向着嬴政的。
他既然都主動要求了,嬴政沉吟片刻,也沒什麼可以猶豫的,嬴政還是選擇把這件事情交給了将闾,甚至還鼓勵道:“你好好幹。”
将闾面露喜色。
在他看來是他得到嬴政認可了,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實際上在嬴政看來,這其實也算是他不夠成熟沉穩的一個标志。
将闾的确不會在外面展示出自己這份得意來,他習慣性的讓自己看起來溫和無害。
隻是這種事情哪裡是裝得好就可以了。
如果不是從身到心都認同的話,單純的僞裝往往會在某一天破功。
隻不過嬴政也沒打算指點将闾。
他有時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恐怕是真的不會教孩子。
他以前也不是沒有給過将闾這方面的提示,隻可惜将闾把他的努力用錯地方了。
嬴政教他是沒有用的,所以他幹脆放任自然。
說不定等他再大一點就懂得這個道理了。
很多事情說也沒用。
雖然将闾都這個年紀了……
将闾性格有很大的隐患,但是他做事做出來的事還是不錯的,至少除了嬴政的事情,嬴政就沒見過将闾因為别的事情破功。
.
李賀對将闾還是熱情的。
他對于将闾過來幫他也适應良好。
他是真的不擅長交際,而且為人病弱,少了幾分曾經全民皆兵的秦人所贊揚的勇武之氣,鎮不住場子,一不小心就被人排擠了。
不過這事是嬴政的安排,其他人也就是單純排斥李賀,不維護職場氛圍罷了,不至于不幹活。
将闾就不一樣了。
将闾雖然也不是能和勇武扯上邊的人,但是他是公子,風評也很好,很多人都願意聽他吩咐。
将闾居中調節,那事情就順利很多。
将闾原本以為李賀會比較排斥他。
在他看來,李賀是扶蘇的門客,李賀當然要忠君之事了。
不過李賀的反應并不大。
這也是時代的區别。
在李賀看來,他是給朝廷辦事。
就算有黨派之争,但是隻要皇帝一聲令下,那應該是天下無所不從——這也算是一個有點天真的想法。
對将闾而言,春秋戰國并不是很遠。
雖然廣義上都是封建制,但是西周才是真正的封建——封建中的“封”就是分封的“封”。
真正的分封制早就在嬴政一統六國之後被取消了。
隻可惜分封文化的影響還尚未消失,所以扶蘇的門客和嬴政的官員不能劃上等号。
這就讓将闾心中嘀咕李賀這人是不是多少有點不老實。
對此,李賀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