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如意。很多大臣進谏勸阻,都沒能改變高帝确定不移的想法。呂後很驚恐,不知該怎麼辦。有人對呂後說:“留侯善于出謀劃策,皇上信任他。”
呂後就派建成侯呂澤脅迫留侯說:“您一直是皇上的謀臣,現在皇上打算更換太子,您怎麼能墊高枕頭睡大覺呢?”
留侯說:“當初皇上多次處在危急之中,采用了我的計謀。如今天下安定,由于偏愛的原因想更換太子,這些至親骨肉之間的事,即使同我一樣的有一百多人進谏又有什麼益處。”
呂澤竭力要挾說:“一定得給我出個主意。”
留侯說:“這件事是很難用口舌來争辯的。皇上不能招緻而來的,天下有四個人。這四個人已經年老了,都認為皇上對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們按照道義不肯做漢朝的臣子。但是皇上很敬重這四個人。現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壁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要謙恭,并預備安車,再派有口才的人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來了以後,把他們當作貴賓,讓他們時常跟着入朝,叫皇上見到他們,那麼皇上一定會感到驚異并詢問他們。一問他們,皇上知道這四個人賢能,那麼這對太子是一種幫助。”
于是呂後讓呂澤派人攜帶太子的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品,迎請這四個人。四個人來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為客。(東園公、绮裡季、夏黃公、角裡先生)
漢十一年(前196),黥布反叛,皇上患重病,打算派太子率兵前往讨伐叛軍。
這四個人互相商議說:“我們之所以來,是為了要保全太子,太子如若率兵平叛,事情就危險了。”于是勸告建成侯說:“如果太子領兵出征,有了功勞的話,他的太子地位也不會因此而有所提升;但如果沒有功勞的話,從此就會遭受禍患。太子所率領的将領們,都是曾經與漢高祖劉邦一起平定天下的猛将。如今讓太子來統率他們,這就像是讓羊去指揮狼一樣,他們肯定不會為太子賣力,因此太子出征必然會無功而返。我聽說‘母親被寵愛,孩子就常常被抱’,現在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趙王如意也常被抱在皇上跟前,皇上曾說‘我絕不會讓不成器的兒子壓在有出息的兒子之上’,這表明趙王如意将取代太子的地位。您何不趕緊請呂後找機會向皇上哭訴:‘黥布是天下的猛将,很會用兵,現今的各位将領都是陛下過去的同輩,您卻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沒有兩樣,沒有人肯為太子效力,而且如讓黥布聽說這個情況,就會大張旗鼓地向西進犯。皇上雖然患病,還可以勉強地乘坐辎車,躺着統轄軍隊,衆将不敢不盡力。皇上雖然受些辛苦,為了妻兒還是要自己奮發圖強一下。’”于是呂澤立即在當夜晉見呂後,呂後找機會向皇上哭訴,說了四個人授意的那番話。皇上說:“我就想到這小子本來不能派遣他,老子自己去吧。”于是皇上親自帶兵東征,群臣留守,都送到灞上。留侯患病,自己勉強支撐起來,送到曲郵,谒見皇上說:“我本應跟從前往,但病勢沉重。楚國人馬迅猛敏捷,希望皇上不要跟楚國人鬥個高低。”留侯又趁機規勸皇上說:“讓太子做将軍,監守關中的軍隊吧。”皇上說:“子房雖然患病,也要勉強在卧床養病時輔佐太子。”這時叔孫通做太傅,留侯任少傅之職。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率軍擊敗了英布的軍隊後,他的病情加重,想要更換太子。留侯張良對此表示反對,但高祖不聽,張良因此稱病不再參與政事。叔孫太傅通過引用古今的曆史事件,竭力勸說皇上不要更換太子,甚至以死相争。皇上表面上答應了他,但内心仍然想要更換太子。等到皇上安閑設宴的時候,太子在一旁侍奉。有四個人跟随太子,他們的年齡都超過了八十歲,須眉皓白,衣冠整齊。劉邦對此感到很驚訝,就問:“你們是什麼人?”四個人上前回答,各自報上了自己的姓名,他們分别是東園公、角裡先生、绮裡季和夏黃公。
劉邦說,“我尋找你們多年,你們卻一直躲避我,如今為何卻出現在我兒子身邊呢”。
四位老人說:“陛下輕慢士人,喜歡罵人,我們講求義理,不願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們私下聞知太子為人仁義孝順,謙恭有禮,喜愛士人,天下人沒有誰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們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