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史記節選 > 第6章 漢武本紀4

第6章 漢武本紀4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這一年春天(元鼎四年春天),樂成侯丁義(高祖功臣丁禮的曾孫,二千四百戶)向漢武帝上書,推薦了一個名叫栾大的人。栾大是膠東王的宮人,曾經與文成将軍一同學習方術(師弟)。後來,栾大成為了膠東王的尚方(屬少府,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泛稱為宮廷制辦和掌管飲食器物的官署、部門)樂成侯的姐姐是康王(劉寄,景帝十二子)的王後,但沒有生育子嗣。康王去世後,他的姬妾所生的兒子被立為新王。然而,康王的王後(即新王的母後)有□□的行為,與新王關系不和,兩人互相利用法律來危害對方。康後聽說文成将軍已死,自己想讨好皇上,便派栾大靠着樂成侯的關系求見皇上談論方術。天子自從殺了文成侯,也後悔他早死,他的方術沒有完全傳下來,等到看見栾大時,大為高興。栾大為人修長漂亮,說話周到而有策略,又敢說大話且神色自若。他曾經誇大說,“我曾往來于海上,見到了安期、羨門等人。他們認為我地位低下,因此不相信我。此外,他們還認為康王隻是個諸侯,不值得給予方術。我多次向康王進言,但康王并未采納我的建議。我的老師曾說:‘黃金可以煉成,黃河的決口可以堵塞,不死的藥可以得到,仙人也可以招緻我隻是怕得到像文成那樣的結局。那麼方士們都閉上嘴,怎麼敢說方術呢!”皇帝說:“文成将軍是因為吃了馬肝而死的。如果你真的能夠修習他的方術,我怎麼會吝惜呢!”(要麼是過量了,要麼是生吃了。過量感覺不太可能,應該是生吃了,病原體入侵體内病死的)栾大對皇帝說說:“我的老師并不是有求于人,而是别人有求于他。如果陛下您一定要召見他,那麼應該尊敬他的使者,讓他的使者成為您的親近下屬,以賓客的禮節對待他們,不要輕視他們,并且讓他們各自佩戴自己的信印,這樣才能讓他們與神人溝通。但是,神人是否願意回應您的請求,這取決于您對使者的尊敬程度。隻有您對使者給予了足夠的尊重,他們才能有可能為您傳達信息。”于是漢武帝讓栾大試驗小法術。栾大讓旗幟鬥起來,旗幟果然相互撞擊。

在這個時期,漢武帝正為黃河的決口問題而擔憂,雖然煉丹砂鉛錫為黃金的事業并未取得成功。皇上還是任命了栾大為五利将軍。在一個月的時間内,栾大得到了四枚金印,分别佩帶了天士将軍、地土将軍、大通将軍和天道将軍的印章。制诏禦史(起首):“昔日大禹疏通了九江和四渎,近年來黃河在臯陸地區泛濫,堤壩工程不斷。朕在位二十八年,上天似乎賜給了朕一位能夠通曉治水之道的人。《易經》中的‘蜚龍’和‘鴻漸于般’預示着吉祥,朕意欲将此吉兆與之相聯系。因此,封地土将軍栾大為樂通侯,賜予他二千戶的封地。”還賜他列侯的甲第,僮仆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等,皇上又将衛長公主許配給栾大作為妻子,并賜給他黃金萬斤,将衛長公主的食邑改名為當利公主。漢武帝甚至親自來到五利将軍的府第,使者慰問賞賜的物品,在道路上絡繹不絕。從大長公主到将相以下,都在他家置備酒宴,獻上禮物。随後,漢武帝又刻了一枚玉印,稱為“天道将軍”,派使者身穿羽衣,夜間站在白茅上,而栾大也穿着羽衣,在白茅上接受玉印,以此來顯示栾大并非漢武帝的臣屬,而是通神的使者。佩戴“天道”印的人,是為天子引導天神降臨的意思。于是五利将軍經常在家中夜間祭祀,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使神仙降臨。雖然天神沒有到來,但各種鬼怪卻聚集了起來,不過栾大還是能夠驅使它們。後來,栾大整理行裝,向東入海,去尋找他的老師。在海上停留了幾個月後,栾大佩上了六枚大印,尊貴之名震驚天下。燕、齊沿海地區的方士們無不握住手腕,激動振奮,都說自己也有秘方,能通神人和仙人。

這一年夏天六月,汾陰(今山西汾陽)的一個巫錦在為民祭祀魏脽後土營旁時,意外發現了一隻與衆不同的鼎。這隻鼎的形制和紋飾與衆不同,且沒有款識,即沒有銘文,因此被認為是一隻罕見的寶鼎。巫錦将這一發現報告給了河東太守勝,勝又上報給了皇帝。皇帝對此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并派遣使者前來調查此事。經過驗證,确認這隻鼎并非僞造,而是真正的古代遺物。于是,漢武帝以禮祭祀了這隻鼎,并命人将其迎至甘泉宮,以便親自查看。在從汾陰到長安的途中,經過中山(河北)時,天氣晴朗,有黃雲蓋頂,象征着吉祥。有一頭麅子(一種鹿科動物)跑過,皇帝親自射中了它,并用它來祭祀。到達長安後,公卿大夫們都議論奏請皇上尊奉寶鼎的事。皇帝說:“近來黃河泛濫,已有好幾年谷物收成不好,所以我巡視各地祭祀後土,為百姓祈求豐收。今年豐收了尚未報祭,鼎為什麼出現呢?”有司就說,“據傳,太帝太昊伏羲氏造了一隻神鼎,象征着一統,天地萬物都歸統于神鼎。黃帝制作了三隻寶鼎,象征着天、地、人。夏禹收集了九州的銅,鑄成九隻鼎,這些鼎都曾經被用來烹煮祭品,祭祀上帝和鬼神。當遇到聖明的君主時,九鼎就會出現,并随着朝代的更疊而遷移,從夏朝到商朝。然而,當周朝的德行衰敗,宋國的社稷滅亡時,九鼎便沉沒隐藏,不再為人所見了。《周頌》說‘從廟堂裡到門内,祭牲用羊又用牛。大鼎小鼎食物滿,犀牛角酒杯彎一頭,美酒香醇味和柔。不喧嘩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長壽’如今鼎被送到甘泉,它光潤如龍,象征着無盡的吉祥和好運。在中山地區,有黃白雲降下,形狀如獸,似乎是上天賜予的符瑞。同時,路弓乘矢,集獲壇下,這些征兆都預示着吉祥和幸福。因此,應當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來報答神靈的恩賜。隻有那些承受天命而成為帝王的人,才能心中明白它的含義,并與天命相符合。九鼎應該陳列在祖廟之中,收藏在帝廷之内,以符合神明的感應。”天子下诏說:“可。”

那些入海尋找蓬萊仙島的人,說蓬萊并不遙遠,但之所以無法到達,可能是因為他們看不見蓬萊的仙氣。于是皇上派遣擅長望氣的官員去觀察等待蓬萊的仙氣。

那年秋天,皇上駕臨雍縣,并且準備舉行郊祭。有人進言說:“五帝是泰一神的輔佐,應該建立泰一神的祭壇,并且由皇上親自祭祀。”皇上心中猶豫未決。齊人公孫卿(方士)說:“今年得寶鼎,冬季的辛巳朔旦冬至,與黃帝時相同。”公孫卿向皇帝上書說:“黃帝在宛朐(今山東荷澤)得到了寶鼎,并向鬼臾區詢問了相關事宜。鬼臾區回答說,黃帝得到的是寶鼎和神策,這一年已酉日的月朔是冬至節,從此進入天紀,終而複始,循環不止。黃帝按照日影用神策推算,以後大率每二十年重又出現月朔黎明時為冬至節,到二十周,第三百八十年,黃帝成仙上天而去。”公孫卿想要向漢武帝奏報某事,但所忠認為那份書信内容不正經,懷疑它是虛假的,于是拒絕了。然而,他又通過寵臣向漢武帝進言,漢武帝對此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并召見了他。(所忠,武帝近臣,曾任谏大夫,事迹散見《食貨志》、《郊祀志》等)公孫卿回答說:“這本書是申功給的,但申功已經死了。”皇上問:“申功是什麼人?”回答說:“申功,是齊地的人。他與安期生有交往,接受了黃帝的教導,但沒有留下書籍,隻有這本鼎書。書中說:‘漢朝的興起将會再次與黃帝時期相聯系。漢朝的聖人出現在高祖的子孫和曾孫之中。寶鼎的出現象征着與神的溝通,需要進行封禅。在七十二位封禅的帝王中,隻有黃帝能夠登上泰山進行封禅。’申功說:‘漢王也應該進行封禅,封禅就能夠像黃帝一樣成仙登天。黃帝在位期間,有萬諸侯,其中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的名山有八座,其中三座在蠻夷之地,五座在中國。中國著名的五座山是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這些山是黃帝經常遊覽的地方,也是他與神靈相會的地方。黃帝在位期間,一邊戰鬥一邊學習仙術。黃帝擔心百姓不遵守道義,于是嚴厲禁止和斬除了那些不信奉鬼神的人。他活了百多歲,然後才得以與神通。黃帝在雍地祭祀上帝,并且停留了三個月。鬼臾區被稱為大鴻,他死後被葬在雍地,因此鴻冢就是他的墳墓。在黃帝之後,鬼臾區繼續與黃帝的靈魂溝通,并在甘泉(明廷)舉行了祭祀。黃帝在首山采集銅礦,并在荊山下鑄造了鼎。鼎鑄成之後,有龍垂下胡須來迎接黃帝。黃帝騎着龍,群臣和後宮随從共七十餘人也一同上去了。其他的小臣沒有能夠上去,他們拿着龍的胡須,但龍的胡須斷了,導緻黃帝的弓也掉了下來。百姓仰望黃帝升天,抱住他的弓和龍髯号哭。因此,後世将這個地方命名為鼎湖,而黃帝的弓則被稱為烏号。’”天子說道:“啊!如果我真的能夠像黃帝那樣,我願意放棄在人間的一切,包括我的妻子和兒女,就像脫掉鞋子一樣輕松自在。”皇上于是任命公孫卿為郎官,派他到東方去太室山等候神仙。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