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後轉出一位披着大紅袈裟的五十來歲的僧人來,雙手合十。
“王妃,燕世子命格雖貴,隻是并無金龍紫氣。”
——燕世子同為皇室中人,命格與帝王有聯系是正常的,但是他并沒有當皇帝的命。
楚輕夢聽後,心中一定,喃喃自語:“是嗎?”
這陣日子來發生之事太超出預料,不由得她心中不安,前世燕王世子隻是一個無能廢物,萬事不成,哪知今生娶了謝重陽後,科舉裡名為探花實為狀元,昨日又救了表妹,上進、正直,堪稱性情大變。
歸根結底,她還是忌憚謝重陽身上的鳳命,害怕謝重陽會讓燕世子登上皇位。
——幸好。
即便謝重陽身負鳳命,祝無雙也隻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而已。
**
葉無雙重回宴上,不久,楚輕夢也回來了,盯着對方神色,她眼眸微眯,若有所思,看來此次桃花宴不會輕易結束。
果然,即将宴終之時,侍衛來報:
“白馬寺圓通大師求見。”
先前說過,皇帝年紀越大越好神異之士,何況是素來德高望重的圓通大師,皇帝激動地以大禮迎接。
圓通大師進園,大紅袈裟端的是慈眉善目,行步間似有佛音梵香,空靈寂靜:“老衲擅自請見,陛下恕罪。”
“大師不必如此,您法力高深,此番求見,定有關乎國本之要事,朕豈會怪罪。”
園通:“老衲此來,确是為一大禍,與此間中人大有幹系,請陛下恩準老衲于此看相推算。”
“紫薇真人到——”
張仙師手握拂塵而來,神姿高徹,仙風道骨,“今日天象更替,幸喜得晤聖僧,大師佛法高深,貧道甚是盼望得以見識一番。”
一僧一道遠遠相望,眼中意味不明。
皇帝更加歡喜,“真人也來了,兩位大師相得益彰,定能保我大周國泰民安,萬世永昌。”
擺上香案,太牢之祭祀,木魚聲聲,圓通大師手轉佛珠,口中念念有詞,突然睜大雙眼掃視園中衆人,仿佛洞徹一切道理。
——……怎麼會!
他瞳孔大張,嘴裡噴出一大口血,面如死灰,一時間老了十歲。
他心神不定,五體投地:“天機不可洩露,請陛下屏退衆人,老衲此言隻可入陛下之耳。”
楚輕夢神色明顯地驚訝,稍瞬即逝,還是被葉無雙看見了,她微一挑眉。
張仙師問道:“不知貧道能否得知?”
圓通大師遲疑一瞬,搖頭道:“不可。”
張仙師微笑起來,意味難明:“好啊——”
接下來,圓通大師不知跟皇帝說了什麼,皇帝愈加寵信張仙師,對圓通大師冷落起來,而對方竟然直接宣布閉關修行。
花間居裡,葉無雙執剪修剪花枝,飛鴿自雲中傳來,她打開鴿子腳下銅環,從裡頭取出紙條。
看到上面寫的暗語,她輕輕一笑,她叫張仙師在圓通閉關前去試探,果真試出來了。
楚輕夢承諾棉王登基後大興佛教,而圓通大師則需要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說一些他們不适合說的話。
比如,燕王府不祥,與國有礙。
比如,元小姐命格旺夫,适合為七皇子沖喜。
在原主的記憶裡,謝重陽早已難産而死後,燕王府則三年後才滅亡。
至于元小姐和七皇子,圓通大師前世也批過他倆是天作之合的命格,葉無雙百思不得其解,前世七皇子也是皇位的有利競争者,再加上元小姐代表的兵權,楚輕夢怎麼會撮合他們兩個給已經登基的夫君添堵呢?
直到有一日,她翻閱系統記錄,想起曾經救過的吳曉曉,巫醫同源,如果挽救了一條生命,能不能擁有結束這條生命的權利呢?
——聽聞當年,七皇子殿下可是命懸一線呢:)
一個生死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的人,有什麼威脅呢?
用這麼一個人解決了元小姐,楚輕夢确實精明。
可惜如今七皇子躺在床上半死不活,圓通大師又撂挑子不幹,正常人也不至于開口撮合。
葉無雙斂眸,憑楚輕夢一年前上門逼婚的騷操作,放出一點消息,元家會相信她嗎?
——聽說,棉王妃欲向陛下求旨,為七皇子賜婚沖喜。
元母垂死病中驚坐起,火速派人聯系了一個人。
元母一動,葉無雙立刻收到消息,果然是太子的身邊人——曾數次舍命相護太子,極受皇後太子信任的劉公公。
元母一生要強,既視楚輕夢為仇寇,又豈能忍受母女一生皆對其低頭俯首呢,既然要嫁女,自然要比對方嫁得好。
老皇帝不在考慮範圍,七皇子絕無可能,棉王已有正妃楚輕夢,布王手段陰狠下作,隻有太子,素有賢名,又未有婚,真真是無可挑剔的佳婿。
“元母是有何籌碼在手,自信能說服太子心腹劉公公,找出來。”
葉無雙剛下完命令,便得知元母派人找上京郊外的莊子裡,要找——蘭織。
劉蘭織,生母姓蘭,生父姓劉,與劉公公同出江南水鄉,災荒與家人失散。
她豁然開朗,是了,【巧奪天工】,‘天工’能給楚輕夢帶來如此巨大的利益,造船之技、優良糧種,與之齊名的‘天巧’又怎會落于下風呢。
這就是女主的人生啊,無巧不成書。
如果不是葉無雙攪亂,表妹舅母和楚輕夢沒有鬧翻,蘭織不曾離開,那麼她就能收買一個太子的心腹。
太子如何能想到,自己忠心耿耿、信任有加的劉公公,竟然會因女兒而徹底倒戈呢,甚至不需要背叛徹底,隻需要利用身份優勢誤導一些信息……
葉無雙皺着眉頭,蘭織如今還在江南買地植桑,一時半會可回不來,好在她有留下信物,據說是祖傳下來的物件,如今正可派上用場。
有信物證明,劉公公果斷倒戈,盡心盡力說服太子。
不出一月,太子求娶鎮國大将軍孫女,勢力大增,時年至正十三年四月十五日。
又半月,仙貴妃有孕,皇帝大喜過望,欲立其為後,下令廢王皇後之位。
太子強烈反對,棉王、布王異常不滿,群臣谏言折子像雪花一樣地遞上去,從母親的庶出之身到皇帝的生育能力,母親至腹中胎兒一同受到質疑,皇帝不聽。
阻力越大,帝王決心越堅。
六月初,八十日稻大豐收,由種至收僅六十餘日,萬民歡欣鼓舞,百官歌功頌德,帝改元壽豐。
同月,仙貴妃腹中确診為男胎,封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