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婵音說要好好考慮,她就當真連着幾天都沒出長音閣,一直在思考她今後的人生到底該怎麼過。
期間,安氏連同蔣氏等人,都來和她談過心,她們話說得很委婉,但是鳳婵音哪裡會不明白,她們想表達的意思隻有一個:
她是必須嫁人的,且就在這一二年之内,不然就會耽誤後面的妹妹們,也會對鳳家的名聲造成妨礙,讓所有已出嫁或未出嫁的鳳家女,遭人诟病。
安氏有一番話說得很中肯,她告訴鳳婵音,父母為子女選擇親事時,将門第、家世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不表示他們就是唯利是圖的人,他們也隻是想給子女謀一個富足安穩的後半生。
如果像鳳家一樣,本身已經非常富足了,卻還是要給子女找一個門當戶對,甚至權勢更高的親家,也不表示就是長輩貪心不足,而是說明,這個世道還不夠安穩,充滿了殘酷的競争,誰要是不争,誰就會被奴役。
所以,人人都想拼盡全力地獲得更多的資源,或者保住目前已有的資源,而聯姻是其中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是的,聯姻。
鳳婵音終于明白了她父親為何會想要與姚家結親,除了覺得姚家的情況比較适合她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鳳家在朝堂上需要姚家的支持。
或者說,是三皇子需要武将的支持。
當初,惠貴妃入宮時,帝後是給過承諾的,他們稱大皇子與二皇子生母身份低賤,兩人不堪大任,隻要惠貴妃生下兒子,大昭皇位就一定是他的。
所以,當年魯國公府才會不遺餘力地扶持陛下繼位。
可惜,時移世易,如今,不僅皇帝遲遲不立三皇子為太子,連闵皇後都翻臉無情,扶持起了大皇子。
朝中形勢愈發不樂觀,三皇子一系不得不做好最壞的打算。
這個最壞的打算,就是皇室有可能會重演上一代的悲劇,父子兄弟兵戎相見。
若真到了那個時候,兵權就是重中之重了。
今上疑心重,自皇位穩固以來,就一直在打壓魯國公府,反倒是無子的闵皇後越來越得他信任,闵皇後背後的闵氏也愈加受到重用。
這樣的情況下,皇帝不會讓貴妃身後的安家沾染過多的兵權,三皇子一系若想籠絡更多武将,就隻能迂回行事。
他們想出來的辦法,就是聯姻。
其實不隻鳳家要與姚家聯姻,三皇子派系的很多朝臣,都在積極與武将攀關系,聯姻隻是其中一個辦法。
鳳丞相将朝中的局勢揉平了、掰碎了解釋給鳳婵音聽。
他說,姚老将軍雖然已經卸任,但因他曾常年駐守邊關,所以對西、北兩地邊關武将的影響力依然存在。
正是因為姚老将軍已經卸任,所以在庸碌的皇帝心中,失去兵權的姚家是不再需要防備的,也因此,身為文臣之首的鳳家與其聯姻,皇帝也無甚意見。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這個機會,鳳家将再難找到更合适的聯姻對象。
那些正當權的将領,皇帝是不會允許鳳家與其結親的,否則文、武聯手,皇室還能有威勢可言?
當今聖上雖然治國理政的能力一般,但是制衡之術卻運用得得心應手,無論是後宮,還是前朝,他都不允許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
若不是他眼界實在窄,以為卸了任的老将就是拔了牙的老虎,也不會有鳳、姚兩家聯姻的機會。
鳳婵音一面回想着父親的話,一面聽着母親的勸說,心裡明白,這門親事,她是很難拒絕了。
“婵音,世道艱難。”安氏道,“縱使鳳家現在看着顯赫非常,可若不懂得居安思危,誰又能知道眼下的安穩日子能持續多久?”
“你看看這府裡的姨娘們,若是有的選擇,她們之中,誰會願意給人當妾室,仰人鼻息地活着?”
“她們是因為沒有更好的出路,所以才選擇給人當妾的。外面的世道太難了,相較而言,在鳳家當妾,已經是她們能抓住的最好出路。”
“我們替你選了姚家,也是希望你能一直過得富足安穩。”
鳳婵音理解父親母親的苦心,與姚家聯姻,或許有一半的原因是為了家族前程,但也有一半的原因,是真心在替她考慮。
他們知道她不喜束縛,喜歡舞刀弄劍,所以在選擇親事的時候,特地篩選掉了那些看重繁文缛節的文臣世家。
他們又覺得武人粗俗,不堪為配,所以挑中了出身武将世家卻走了文官之路的姚朗之。
去年的狀元郎呢,就算不與鳳家聯姻,也多的是世家閨秀想要嫁其為妻。
看起來,這确實是一門體面、搶手、合适,又好處良多的親事。
可是,她為什麼就是不願意呢?
鳳婵音不太看得明白自己的心。
誠如父親所說,她總不可能永遠拖着不嫁人,既然早晚都要嫁人,既然這門親事這麼好,那她到底在抗拒什麼?
她不想嫁姚朗之,那她,想嫁誰?
在這一刻,鳳婵音終于深刻理解了鳳婵韻當初的那番話。
她說,她最想要的,不是嫁人,而是留在家裡,不嫁人。
或者說,她想要的生活,是一種可以不受制于人的生活,可以自由地選擇嫁人還是不嫁人,嫁什麼人,什麼時候嫁人。
母親說得對,鳳婵音心想,世道艱難,根本容不得人自由地過活。
鳳婵音突然很想見見明弈,他一向懂她,或許,他能替她想明白,她心中的糾結到底為何。
她不知道的是,明弈此時,也正在面臨一個痛苦的抉擇。
鳳丞相約見了他,就在鳳卓謹招出鳳婵音所有秘密的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