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婉知道父親是把自己當作繼承人培養的,既然是自己家的繼承人,那她自然是以自己家的産業為主,姜業亭長得豐神俊朗紳士有禮,這樣的男人李慧婉覺得很适合去培養新的下一代。
姜楚原出生的那一年同樣被李光輝接到自己的身邊,姜楚原和陳年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準确的說從姜楚原有記憶起,陳年就存在于他的生命裡。
一切的變故始于一場大火。
那場大火是怎麼發生的到最後也沒有一個具體的原因,但李慧婉和姜業亭的生命一同消逝于那場火裡。
李光輝一夜之間蒼老了十歲。
李霜婉像個隻能依附别人生存的藤蔓,而陳年和姜楚原那時還不到十歲。李光輝的生命已經在倒計時,他所有的希望都跟着那場火一起燃燒殆盡。
陳年回家那一年,當他推開家門,發現家裡不僅有他的父親和母親還有另外一個女人,那個女人甚至大着肚子。他的父親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了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母親好像對這樣的生活并沒有任何的不适。
陳年不理解這樣的情況是怎麼發生的,也不知道李光輝去世之後陳建城已經敗了家裡多少的産業。
陳年十幾歲的時候被李光輝送去了國外讀書,和姜楚原一起。後面那幾年李光輝的身體每況愈下,即使是這樣他也沒有讓陳年和姜楚原回來看一看他。
因為那個時候家裡的産業在被李建城瘋狂侵吞 。
李光輝老了,那個時候他深刻的意識到他确實老了,面對陳建城的進攻,面對他親手放進來的這條狼,他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把家産轉移到陳年和姜楚原的名下。
李霜婉在父親和丈夫的對壘中選擇了丈夫。
最後是陳建城一個人的勝利。
陳年無法理解這個并不熟悉的母親怎麼能對父親這樣的行為如此的甘之如饴視若無睹。
他當然不理解,在李霜婉眼裡,陳建城就是第二個李光輝,他隻要能保證自己優越的生活,不讓她被俗事所打擾,她并不介意他身邊有别的女人。
李霜婉愛的人自始至終隻有她自己。
陳年看清楚母親的真面目,也看清了父親的真實嘴臉,他沒有再回那個家門。
他整合了李光輝給他和姜楚原留下的東西,除了需要人打理的找了專業的經理人,其他的,他就沒再管。陳年見證了李光輝這一輩子為家産所做的所有努力,可又覺得其實他什麼都沒有做到。
姜楚原跟李慧婉性格截然不同,他不喜歡做生意,不喜歡賺錢,他在國外學的是烘焙,各種料理烹饪。而陳年,他厭倦了這一切的鬥争。常常在午夜夢回想起李光輝滿臉皺紋的樣子,難受的睡不着。
于是他開了一家面包店,他養了一店必須活在陽光裡的植物。早起就能早睡,疲憊是最好的安眠藥。
李建城當然知道這個兒子不可能跟自己親,他是個稱職的商人,敗過嶽父的錢也賺了不少錢,這幾年家裡的産業不斷的闊張,他有了新的兒子和女兒,逐漸的很少再想起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