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東沒說的是,他夢見自己上回在酒吧,雖然沒有接受路知餘的表白,但最終被路知餘的癡情和付出感動,答應和對方在一起。
身邊所有朋友都來祝福他們,嘴裡說着“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百年好合永不分離”這樣的話。
路知餘靠在他身邊紅了臉,大大方方感謝大家的祝福。整個人散發出幸福喜悅的氣息,臉上是對他全然的依賴,好像一株脆弱又美麗的菟絲花,離開他就會痛苦而亡。
讓他感到非常陌生。
林靜東記憶裡的路知餘,堅韌,勇敢,是自己人生的指路明燈。被生活折磨的同時還能創作出堅強的作品,鼓勵許多聽衆走出苦難。絕非眼前看到的那般。
林靜東被人群包圍,聽見方明玉用很厭惡的語氣說:
“那個周放怎麼陰魂不散?不過是林二借口拒絕知餘的工具,事後已經給過報酬了,他不會真以為林二喜歡他吧?家裡還有老婆孩子要養,摻和同性戀的局屬實道德低下。”
然後又聽見萬宗成用輕描淡寫的語氣道:
“聽說得罪吳澳,被遠遠打發出國了。吳澳那小子前幾天還想借此在知餘面前賣個好來着,我讓人給攔了。明知道知餘聽不得周放的名字,沒必要惹他不開心。”
林靜東很茫然,完全不明白他們到底在說什麼,他想去找周放,但是他被困在身體裡,隻能像個提線木偶一樣配合着演完一場荒誕劇。
旁人嘴裡的周放,也陌生的讓他感到不安。他甚至根本不覺得外人嘴裡的周放,是他認識的那個人。
夢裡發生的所有事,他都無法理解。
最不能理解的是,他竟然會因為感動而答應和一個人在一起。多荒謬啊,長這麼大,對他表白過的,喜歡他的,甚至願意為他做很多瘋狂事的人不勝枚舉。難道他全都要回應,全都要因為感動和對方在一起嗎?
和路知餘在一起已經夠無厘頭了,在一起後竟然會因為各種莫名其妙的誤會,就作天作地,甚至為此不務正業。
明明隻是需要簡單解釋兩句就能說清的誤會,偏偏兩個人都不長嘴。今天你指責我,明天我冤枉你,一會兒半夜離家出走,一會兒高速開車追人。折騰的成了圈子裡的笑話,夠旁人茶餘飯後津津有味的聽三年。
當然,夢境裡,大家不管這種行為叫看笑話,而是特别膩味的說“小年輕談戀愛,甜甜蜜蜜真好啊”,“多般配的小兩口,癡漢受和冷漠攻,就是這個味兒!”
夢境實在古怪,先是在飛機上斷斷續續的夢到一些,剛才小憩,好似和連續劇一般又接上了。
林靜東摸摸心口位置,那種好似周圍人都是旁人設置好的劇本人物,按照固定台詞走戲,唯有他獨自清醒的感覺實在不算好。
他不打算把這些講給周放聽。
隻因為做夢就在戀人面前展露出如此脆弱的一面,林靜東多少有點不習慣,于是籠統的用“做了個噩夢”概括。
腦袋埋進周放腰間,聲音有些幹啞:
“沒事,大概是太累了。”
周放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溫暖的手輕輕摩挲他脖頸,夜色裡眼神沉的可怕,動作卻很溫柔,彎腰用公主抱的姿勢把人抱進浴室。
林靜東被吓了一跳,摟住周放脖頸。
長這麼大第一回被成年男性用這個姿勢抱着,多少有點别扭,不太嚴肅的埋怨:
“我一個大男人……”
好似有很多未盡之語,一時不知從哪兒說起。
周放走的很穩,在推開浴室門前,順手開了燈,姿态很輕松,安慰的不太走心:
“又沒有人看見。”
林靜東氣結,沒人看見就可以這樣了嗎?他心裡又沒有住着等待被人吻醒的小公主。
周放也不解釋,打開熱水,關上浴室門,快速消失在林靜東眼前。
林靜東低頭,看到衣服要掉不掉,無奈歎氣,這都第幾次了?怎麼還會中了周放的美男計?
等他從裡面出來的時候,客廳隻留了一盞昏黃的夜燈,順着光源推開卧室門,周放已經換上睡衣,半靠在床頭,拿着平闆仔細閱讀。
林靜東倚着門框靜靜欣賞,都說認真的男人最帥,他就被此時的周放迷的挪不開眼。
周放擡眼,拍拍身邊空着的位置,朝他招手:
“來。”
林靜東很自然的走過去,站在周放跟前,彎腰,用很新奇的語氣問:
“你近視了嗎?”
周放仰頭,林靜東用指尖把眼鏡從周放高挺的鼻梁往上推了推。
周放隔着鏡片和他對視,偏頭說他:
“平光鏡。”
又說:
“學長,你這樣會讓我想幹點什麼。”
林靜東伸手拿掉眼鏡,跪在床沿上彎腰和周放接吻,滿足的歎息聲從唇邊溢出:
“那就做。”
但最終兩人隻接了一個暖呼呼的吻,林靜東靠在周放旁邊,單手拿手機給誰發消息,一隻手在被子裡漫不經心的把玩周放的手指。
周放留下一盞小夜燈,把林靜東塞被窩裡,自己也跟着躺進去,掖了掖被角,胳膊從林靜東脖頸下穿過摟着他。
林靜東手機掉在枕頭上,任由對面萬宗成的消息不斷發過來,直到屏幕自動熄滅。
側躺着看周放,手指輕輕在周放喉結上跳躍,玩兒似的,聲音懶懶的說:
“周放,明早讓你團隊裡的師兄師姐看見的話,你的清白可就沒了。”
周放握住他作亂的手放在心口位置,眯眼看着天花闆:
“早就沒了。”
在師兄師姐眼裡,他和林靜東已經是老夫老妻,哪裡還有清白可言。
然而,實際上這是兩人第一回共同躺在一張床上。
有些人不過是表面淡定罷了。
林靜東悶笑,一陣窸窸窣窣聲響後,周放感覺手腕一涼,擡起來一瞧,被戴上了一支玫瑰金手表,藍色表盤,機械轉針,一看就價值不菲。
林靜東上下晃動試了試,很滿意的說:
“不大不小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