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怨責國家征兵,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唐國存在一天,總能護佑百姓不受外族欺侮屠戮一天。”
“你再想想看,要不要回鄉去掃掃墓?要不要回去看看張家的私學館,是不是還在你名下?驗證所得房租,是不是用在維護張家祖墳?看看彭嵩明還活得自在不?”
張裕華倔強地盯着一頭強壯的公羊,這頭羊發現了侵犯它領地的人,它正準備驅逐來犯之人。
一人一羊正準備一場戰争。張裕華好像根本不在意葉流雲所說的話,君子是不會被人輕易說動改變立場的。
葉流雲特意為勸和張裕華回歸唐國,他不惜跟随商隊走過無數的險難。
葉流雲見張裕華偏執又頑固,自己是勸不動已經下定決心做蕃國人的屬臣,唐國的叛國賊的張裕華了。
葉流雲隻得輕輕歎息一聲,世上無可奈何的事太多!自己也隻是盡力想要挽救,和自己同樣陷進無望生活中的同命人罷了!
張裕華自天鵝池湖回歸邏西王帳,他雖仍舊是個酗酒之徒,但是他的酒多半是灑在了胸衣中的綿花袋裡。
張裕華對大可汗王有了戒備之心,他細心觀察之後就發現大可汗王心機深重。張裕華喑自嘲暗諷自己,他還當可汗待自己真心。
張裕華卻是不知道做君王的怎麼可能會有真心。世上哪會有僅憑私情喜好,交好朝臣的君主。
張裕華隻恨自己自暴自棄時,還被人诓騙走心中隐秘。他是不容許自己被人欺騙而無動于衷,隻想息事甯人的人。張裕華會讓欺騙他的人付出代價。
張裕華開始假裝酗酒發瘋,他還時不時假裝計窮癡傻。大可汗王漸漸認為張裕華已經江郎才盡,大可汗王慢慢厭棄他。
張裕華暗地裡卻尋找出走吐蕃的機會,隻是這個天下,哪兒才有一個能夠容自己安頓下來的地方?
張裕華為自己尋找一個能夠從容生活的地方,他尋思查找了很久,也沒想到那兒有片栖身的世外桃園。
有一天,張裕華在酒宴上聽王帳中一個酋長說古,酋長說:“隴西之地再無千年世家了。我是從南下的商販口中聽來的。"
“關隴世家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了華夏之地,唐國的皇帝年前,從一個被關隴世家逐族的子弟口中了解到,一夜之間人們似乎再也找不到了沿續千年的世家人丁了。’’
“現在關隴五百裡肥沃的中原膏腴之地,人、牛馬豬羊、雞犬、走狗皆無。隻留下了四大世家的良田美宅,金銀寶貨,绫羅綢緞,可驚吓壞了世人。’’
“人們發現關隴五百裡了無人煙,卻沒有人敢染指這麼一大塊肥美沃地。世家棄子隻能上報朝廷,現在正該是朝廷收複五百裡關隴這塊唐國的法外之地。”
“可是詭異的是唐國皇帝先遣太子進關隴去尋探一番,然後皇帝派五十萬兵馬團團把關隴圍住,再全皇族進了關隴之地。’’
“也不知皇族們在五百裡關隴地做了什麼事,三天之後皇族撤離關隴。唐國皇帝卻把那麼大一塊豐美膏腴肥地賞給了從玉門關戰場退役的傷兵。”
“邊境十三萬傷殘士兵中四十歲以下的無妻無子無父無母的孤寡男子,皇帝允許他們在關隴之地每人分五十畝良田和一座農宅。"
“皇帝還下了聖旨以後五百裡關隴地将是邊疆退役孤家寡人的安身之地,你們說奇不奇怪?’’
“聽說關隴一夜之間人去屋空的事,把唐國人吓得毛骨聳然。唐國人竟然覺得有鬼神作崇,隻有兵伐陽剛之氣才能鎮壓關隴。哈哈哈……可不可笑,哈哈哈……哈哈哈……"
酋長笑得打跌筵席上衆人卻很嚴肅地盯着他看,酋長力笑聲漸歇也覺察氣氛詫異。
他卻不明白人們的疑慮所以就問身邊衆人:“你們是怎麼回事?不覺好笑嗎?明明是關隴世家的人尋找到了一塊比關隴五百裡地更肥沃美好之地遠遠遷徙走了,世人卻以鬼神之力猜忌。”
别人聽了這個傳揚到四方的消息,隻當個奇聞異事或許當一件鬼神之事議論,張裕華卻贊同被世人取笑的那位酋長的猜測。關隴人肯定是遠遠遷徙離開了大唐。
張裕華決心以後追蹤關隴人的去向,他們五百裡的土地上生活的人最少得十萬人,這麼多人不可能是一夜間消失。
關隴世家的人隻有成年累月一批批離開才不會被人察覺,人存在過總會有痕迹留下。
張裕華終于找到一個可以毫無負疚離棄吐蕃,又無愧于母國的機會。
吐蕃大可汗王終于向唐國求和,吐蕃派遣的使臣帶着可汗王的求和诏書,請求到副元帥馬燧戍兵之地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