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地。
太子仿佛回到五年前,那時父子兩孤單單地地為顔太師送行。今日一家人孤零零送顔氏一族回祖地。
長安古道旁,芳草接天連碧,護靈隊漸行漸遠。
太子自知顔家決心退出朝廷,他們已經開始舉家搬遷。顔氏斷絕再回朝廷的路了。
太子眼中全是茫然,仿佛置身萬古長夜,恩師這盞明燈漸行漸滅。
李純奔跑在長安朱雀街上,寒來暑往,他從個稚弱幼子,成長為翩翩美少年。
“猜猜我是誰?’’輕音細語在耳邊響起。李純的頭被張香熏羅帕遮蓋。
李純不耐煩地扯下羅帕扔給郭歡道:“無聊!每天都來一次,你不覺厭煩。”
“呆子,真是呆子!"郭歡一邊拂開露台上的積雪,一邊咬牙切齒,郭歡埋怨李純不開情竅。她已經待李純親密無間,經常牽他的手,做糕點,補湯給李純吃了。
郭歡緊挨他坐靠他身旁,隻得明白地說:“我已經十六歲,家裡開始給我相看婆家了,你有何意見?"
李純默讀着手上捧的兵法書籍。郭歡看着李純,她的臉上流露着對李純癡迷的表情。
李純不察覺郭歡對自已的癡迷。他不在意的說:“與本殿何幹?"
郭歡氣忿得将腮幫子鼓得滾圓,心中憋滿怨忿怒氣,卻無計可施。
李純到郭府習武,郭歡便深深愛慕上他。她用整整七年時光,見縫插針似的擠進他的生活。
李純從最開始逃避,躲開郭歡接觸,到現在無視郭歡。李純似乎習慣有她在身邊打擾。李純也不用在意郭歡的歡聲笑語,他隻當是她是蜜蜂亂叫。
“呆子"郭歡覺得自作自受。她發洩似的,用手中的書砸他肩頭。
“我不管!昨天我去東宮見你母妃。母妃說,皇上開始給你選儲妃了。我要當你的正妃!你聽好了,我郭歡要作李純婦!’’
李純震驚得瞪大雙眼,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事。
他看着用書不停揍自己的郭歡,她不像往常在開玩笑。
李純跳開身子急忙忙道:“不可能!我不可能娶你!你别癡心妄想!"
郭歡知道李純不喜歡自己。如果不是自己買通他身邊的小太監陳弘志,馬潭。每次抓住機會出現在他面前,李純能隔天就忘記郭歡。
郭歡又悄悄清理掉有可能出現在他身邊的各家閨秀,到現在李純身邊從沒出現過,除了她的女孩。
郭歡難過地流着眼淚,郭歡沖李純喊:“我們青梅竹馬,我陪在你身邊整七年,我陪着你長大。"
“你忘恩負義不顧我清譽,你都看過我洗澡的樣子了!你身邊現在隻有我一個女子!你要絕情寡義另結新歡,我就殺了她。你喜歡一個我就砍掉一個。"
李純皺起眉頭“你瘋了!隻有瘋子才像你一樣!我不喜歡你,從來不喜歡!’’
“而且我們有血緣關系。親上加親,其生不繁,這一點太醫院已有論證。我可不想要有殘廢,腦殘,隐疾的皇嗣,禍及我太唐社稷!”李純很認真地同郭歡解釋。
郭歡氣得發抖,李純也恨怼道:“無恥!以後不要出現在我面前!堂堂國公府,竟然養出你這等鮮廉寡恥之人。’’
“你以後不許出國公府。在家好好反省,多看史書明白些道理。别以後出嫁後,丢國公府的臉!"李純生氣極了,他獨自跑走。不想再看到郭歡。
李純緊崩着臉,他尋到郭暧,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已的意思。李純毫不客氣讓郭暧管教好自已的女兒。
李純快要十五歲了,到了退學郭府的年歲,他便提出退學郭府。
李純求見到郭子儀,先向郭子儀磕頭,感激郭子儀力排衆議,給了他學習武藝,兵法的機會。現在李純有領兵戰鬥的能力。李純提出退學,他明年準備遊學曆練。
郭子儀倚在榻上養神。郭子儀年已一百零八歲,他仍鶴發童顔,耳聰目明,才思敏捷。
郭子儀慈祥的摸摸李純的額頭說:“小殿下,我們這些老家夥還能看到大唐盛世嗎?我原本以為能替你外祖祖看到你大展宏圖,收拾舊山河的一日,可惜我太老了。"
“你外祖祖勇赴淮西之前求我教導你,庇護你長大。你這小鷹仔,要學翺翔,你自去。"郭子儀扶他起身。
郭子儀舉手敲響銅鑼。寝居裡走進二十幾個青少年。
他們龍精虎猛,挺胸直背頗有威儀,氣度。李純以為是郭氏子弟兵。
郭子儀說:“當初顔真卿那小兒硬是把你們塞進我郭府。今日你們便随你們的小主子離開郭府。從今以後恩義兩絕。"
郭子儀說完,又伸出手說:“顔小兒隻付了一半培訓費,還欠五萬兩食宿費。小殿下是付賬,還是寫欠條。"
李純懵懂一瞬說:“付費!銀子!"
郭子儀輕笑聲:“還說要出遠門遊學。人的衣食住行,那一項不需付銀子。你不會認為,所有吃食,衣袍首飾都該你白得,不該付報酬吧!″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食。若有,定是要你付出超透午食的代價。人一旦陷落貪欲,将萬劫不贖。"
“你現在不結算清賬,将來你會付出幹百倍的代價。因為當斷不斷反受其害。"
李純懵了一瞬,盯着郭子儀說:“大帥,你的意思是用錢财斷絕東宮和國衛公府的關系,以後錢财兩清,再無特别。”
郭子儀點頭。李純有些不舍和郭子儀斷絕聯系,忽又記得郭歡一張臉來。
李純不再猶豫說:“多謝大帥替本殿培養的勇士。本殿稍後送來銀錢,自此銀貨兩訖,再不相幹。"
李純行禮告退,對身後一群人說:“準備跟熟悉的人告别,兩個時辰後,本殿來領你們回東宮。從此後你們與國公府再無幹系!"
李純站在威風凜凜的國公府轅門外,悄然回首。明天早練将在何處?
他鎮靜地直起腰,昂首挺胸跨上馬背,策馬急馳向長安宮。他得向皇祖借銀子。
寒冬臘月,滴水成冰。朱雀街上一個少年在凜冽的寒風中踏雪奔跑。他身上背着包袱,似遠行人。
他飛奔到朱雀門。朱雀門洞開,兵将們整裝列隊,風雪也掩蓋不了他們偉岸矯健的身姿。?
李純每天寅時奔赴羽林軍營,參加将士集訓。按軍律卯時開啟城門。現在寅時中刻,朱雀門卻已經大開。
李純上前詢問守将馮執:“發生什麼事了嗎?需要爾等違規啟門。"
馮執上前恭敬行軍禮道:“回禀小殿下,未将便末違規操作。醜時下三刻有探馬回報。一支清河崔氏的車隊,回關隴省親,會路過朱雀街。末将禀明趙将軍,趙将軍命令末将按祖制大開中門恭迎崔氏。"
清河崔氏,曾是千年世家大族。自神皇帝武氏削弱世家勢力以來,世家門閥日漸勢微。世家子弟們幾乎已退隐族地,近年來幾乎在大唐朝野消失蹤迹。
公孫,琅琊王氏兩閥将近滅族。近年來唯有崔氏尚有餘力于朝堂,後宮運作争取些利于世家權勢。
自安史之亂後,崔氏已經全部退出朝堂。李唐失去世家門閥支持後,也漸漸失去對民間的掌控,皇權旁落漸漸頹勢。
德宗經常歎息,若公孫,琅琊王氏,崔氏尚有柱國之人才為朝廷所用,大唐也不會像如今積弱難返。
如果關隴世家子弟能出仕,朝廷就能用門閥世家抑制日漸澎漲的藩鎮勢力。大唐不會失去對地方的掌握,讓新興豪強獨占地方制權,形成藩鎮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