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次都是找眼生的商隊,一提到買幾個帶給家裡的孩子,大多貨商就立刻掏錢了。
一年多下來,陳盛信也賣了有上百個小木雕。陳家人都不知道他有這手藝,陳盛信也從沒透露過,賺到的錢都自己存了下來。
陳盛信有一把好手藝,但畢竟見識少,知道的花樣少,之前也就會雕個老虎,還是跟着王木匠學的。
其實王木匠平時也很少雕這些小玩意兒,還是有一年王木匠的妻子過生辰,他雕了一次,正好陳盛信當時在場,認真的看了看,學了個七七八八。
後來想着要雕給小閨女,他也是試了好幾次,才做出一個還能看的,也就是賣給貨商那一個。
後來他做得多了,技術也越來越熟練,雕得也越來越好,基本上能賣到十七八文一個,這已經讓他很驚喜了。畢竟在他看來,這東西也就費點山上随處可見的木頭,可謂是無本生意。
***
當陳青葉發現她爹有這門手藝卻暴殄天物,随随便便十七八文就賣了一個在前世稱得上是藝術品的手工木雕時,可把她氣壞了。
這可是藝術品,怎麼能還沒有一斤豬肉賣得貴呢?
原諒她吧,自從穿越後就沒見過幾回肉腥,看見啥都能聯想到肉。
但她也知道,古代和現代的很多東西是不能類比的。
比如在現代,任何東西打上手工的标簽就能瞬間身價飙升,因為在大機器時代,手工就是高貴,就是品質的象征。但是在古代,手工是不值錢的,手工的标簽不會給商品的身價帶來任何提升。
因此,勢必要做出一些新意才能提高商品的身價。
陳青葉是美術生出身,後來學了設計,工作還在玩具公司。因此,搞幾個生動有趣的動物形象對她簡直是信手捏來。
所以,她随手給她爹畫了幾個錦鯉花樣,讓她爹照着雕雕試試。
陳盛信倒不奇怪閨女随随便便就畫出了幾個圖樣。畢竟小孩子沒啥事幹,經常就是拿個樹枝找片地到處寫寫亂畫。
她當時也是畫在地上的,其實不太清晰,陳盛信照着她畫得雕出了個廓形,然後又在她的指導下一點點修改。
别說,最後出來的是一個嘴裡正在吐水花的錦鯉,看起來生動又可愛。
就這樣,陳盛信照着她畫的圖樣又雕了幾個,都是錦鯉,但姿态各異,畫風卻是一緻的精緻有趣。
這次陳盛信要去鎮上打工,就準備把之前雕好的十個錦鯉拿去賣了。
當時,陳青葉問陳盛信準備怎樣定價。
當從她爹口中聽到“試試訂到二十文,看看有沒有人買”時,可把她氣壞了,她是決不允許自己的作品賣得沒有一斤豬肉貴的。
因此,她強勢要求不用木架支撐的訂到三十文,有木架支撐的定到三十五文,還要求陳盛信最多降兩文。
陳盛信堅信定這麼高是沒人買的,畢竟在他看來這東西怎麼可能有一斤豬肉香?
但陳青葉非常堅定的認為,這絕對比一斤豬肉香。
她解釋道:“既然我們木雕的受衆是貨商,你就得考慮他們的購買能力。這些貨商雖然也稱不上家财萬貫,但肯定是比我們這些農戶好的,至少人家買一斤豬肉不用猶猶豫豫的。花個三五十文給家裡孩子帶個小耍貨,絕對值得。”
陳盛信雖然将信将疑,但還是抵不過她的堅持,最後隻得答應陳青葉按照她的定價賣。
别看陳青葉說得頭頭是道,其實她也有點心虛,畢竟她連鎮上都沒去過,沒有做實地的市場調查,對古代人的實際購買力還不算完全了解。
她本想着就當做一次定價實驗,看看受衆的接受度,沒想到賣的這麼容易。
但陳青葉也不覺得這個價格還有特别高的上升空間,畢竟木雕不是什麼稀奇東西,充其量是他們做的圖樣還算新奇。
但下次再加個三五文應該還是可以一試的。
不過做這小木雕挺費時間的,也不能隻指着它掙錢。
陳青葉覺得陳家分家估計也就是今年的事了,最遲到明年,這個家是一定會分的。
她料定,分家後他們三房拿不到多少東西,因此,必須要盡快存錢了。
不然,他們面對的不知道會是怎樣艱難的環境。
陳青葉是不憚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呂氏的,她覺得呂氏能做出随便打發些破爛玩意兒就給他們掃地出門的事兒。
為了将來不餓死村頭,他們也得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