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農家小娘子的奮鬥日常 > 第1章 金钗之年

第1章 金钗之年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夏日的一個清晨,在江南一處偏遠的小村莊裡,此起彼伏的雞鳴聲劃破了夜色,在微微光的晨曦中,家家戶戶響起了窸窸窣窣的起早聲。

在村東面一處頗有年代的瓦頂黃土牆宅子的西廂房中,平日裡雞鳴三聲才懶洋洋起身的盧曉曉此時正端端正正的坐在床沿邊,興奮地等着她娘盧二娘子過來梳頭。

盧曉曉今年十二歲,在家裡排行第三,上頭有兩個哥哥,大哥盧懷安,年十六,二哥盧懷仁,年十四,下頭還有個同胞弟弟盧懷義。

盧曉曉是家中唯一的姑娘。

不一會兒,盧二娘子來了,隻見她中等身高,體型偏瘦,鵝蛋臉,秀氣的五官能看出年輕時的好顔色。穿着一身洗得泛白的青灰色細布衣裳,梳着羅髻,頭上簪着一朵淡藍色的絹花,透着一股雅緻娴靜,氣質不同于一般農婦。

盧娘子姓杜,是村裡杜秀才的獨生女兒,說起杜秀才,就不得不說一說這杜家村。

杜家村地處幾座山的山坳之間,距離最近的城關鎮約十餘裡路,外出需經過一處山口,山口狹小,隻能通過一駕的平頭車,平頭車形如太平車而略小。

村東面一處山澗沿着地勢蜿蜒而下,形成一條不大不小的小河,村裡耕地不多,各家各戶的田地、宅子錯落分布在河兩岸,耕作、吃飯都靠着這條小河。

杜家村的地理條件在和平年代,自是算不上好,甚至可以說是差,可趕上動亂時期,不便的交通就成了天然的保護屏障,雖說也逃不過軍隊來征兵征糧,但這杜家村四面環山,往山裡藏一藏躲一躲,也就都在這亂世中活了下來。

說回杜秀才,這杜秀才約摸二十歲的時候中了秀才,在城關鎮也算得上頗具才情,奈何鄉試屢試不中,後見動亂四起,便帶着娘子和八歲的女兒回到了杜家村,花了三十兩銀子在村裡買了十畝良田,便這麼安置下來。

杜秀才的娘子是中秀才後在鎮上娶的小娘子,粗會一些刺繡手藝,回到杜家村後,杜秀才在村裡教授一些孩子讀書識字,杜娘子在鎮上接一些小繡件的活,再加上佃出去的土地收上來的租子,日子也過得頗為富足,沒兩年就重新蓋了房子。

日子要是能這麼繼續下去,杜秀才或能發展成為杜家村的富戶,可世道偏偏越發地亂了起來,這世道一亂,大家填飽肚子就夠難的了,哪還有讀書識字的心思,鎮上的商戶也關了門,杜娘子的繡件也就沒了去處。

若隻是這樣還好,杜秀才和杜娘子雖不會幹地裡的活,每年佃田收上來的糧食也有七、八石,正好夠一家三口的嚼用,再加上手裡的積蓄補貼,也能順順當當的過下去。

可偏偏杜娘子病了,這亂世中可真真是病不起,幾副藥下去,就快掏光了家底。

杜姑娘十四歲的時候,世道更亂了,藥鋪也關門了,大夫不是被亂軍征了去,就是躲了起來。

都說久病成醫,杜娘子病的這些年,杜秀才看着大夫開方也學了些藥理,識得一些草藥,便自己到山裡尋一些草藥,按照書上的方式炮制成藥材,勉勉強強,杜娘子也這麼挨了下去。

初入山時,杜秀才會使幾個銅子請村裡的青壯年陪同,後見近山沒什麼有危險的野獸,杜秀才行動也越發便利,便獨自入山了。

一日,杜秀才正在山裡尋一味藥材,不知不覺入得深了些,忽聽身後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回頭一看,怛然失色,一頭野豬正在不遠處盯着他。

正當杜秀才以為自己将命喪此處之時,左右側來了幾個青壯年,用箭,用耙,用鋤頭将野豬圍了起來,野豬在衆人的圍攻下沖勢越來越小,最後被一名約摸十幾歲的青年一箭射中了眼睛,斃了命。

這人便是後來盧曉曉的二伯,盧大富。

盧家一家是逃亂過來的,當時已基本天下大定,舊朝的一位趙姓統帥被擁立為帝,成立新朝,國号為“宋”,這便是後世說的北宋。

盧家原來住的村子在南邊一處亂軍割據的地界中,新朝建立後,新帝立馬派遣主力南征,亂軍負隅抵抗,靠近邊界的幾個村子十室九空。

盧爺爺為躲避亂軍的亂抓丁,帶着盧大富和盧大貴兩兄弟,并着村裡的另外的一戶人,以及逃亂路上遇到的兩戶張姓人家,一路逃到了此處。

盧家還有個大兒子,在動亂初期,便被征兵征走了,一去幾年,杳無音信。

盧家一行人圍攻野豬時,有一個姓張的壯年受了傷,被野豬牙撩到了胳膊。這幾戶人敢逃亂出來,還敢往山裡去,同行中自是有人有這治傷的本事,其中有一戶姓韓的人家,韓爺子便是原先村裡的草藥郎中。

隻是天氣炎熱,傷者确不好再在這山中生活,且讀書人重報恩,古有“結草銜環”之說,今這救命之恩,杜秀才更是無甚感激。

杜秀才迎着幾家人回到了村裡,報了裡正,給了村裡幾十個銅子,将這四家人安置到了村西面兩處空置的屋子中。

盧家人在村裡住了幾日,覺得此處安甯祥和,經曆了亂世的人,最看重的就是平安,與同行的幾家人一商量,便決定在此處定居下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