埼玉,就是那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蠟筆小新的家鄉。是屬于東京都市圈,又正好在東京都外的地方。蠟筆小新那個春日部市再往西南,就是小明給小馀母子準備的家。就像是小新家一樣是一戶建,裝修得格外溫馨的家。如同是日式家庭裡常會出現的背景,有現代的房間和和式的茶室,還為孩子準備了玩樂的區域且用了明快的現代色彩。雖然昨晚回來得有些晚,但還是和他們打了招呼,睡了個格外香甜的好覺。
“小馀,你是在鍛煉?”下樓到了客廳裡看到了正在做伸展運動的小馀我便問。
“廣播體操!你會嗎?”
“我不會~媽媽和哥哥還沒起床嗎?早飯呢?”
“土司和煎蛋!想吃!”
“這簡單!白人飯嘛~我給你做。”昨天睡得這麼晚,也免得打擾兩個人起來了。冰箱裡正好有這樣的材料,我也想嘗試這種電視裡的早餐很久了。
“噢依西!”他舉起了勺子發出了滿意的聲音。
“好吃嗎?”
“好吃!小麻雀做的都好吃。”
“不要叫我小麻雀哦!”這張臉叫着這外号就和小時候調皮的路修明一模一樣,太犯規了哦!
就在這時候小張慌慌張張地下樓來,初見時還是和我們歲數差不多的大學畢業生,而今已是一位中年女性。不知是不是在日本生活的關系,服裝和妝容也顯得格外知性。“不好意思,起晚了。應該我來做早餐的來着。”
“沒關系,我也隻是簡單做些。”
“媽媽!你也太晚了吧!我上學的時間都到了。”
“可不是,不好意思。”
“我想讓哥哥送我!”
“不行哦!哥哥是客人!”
我聽後趕緊說:“沒關系!他幼兒園遠嗎?”
“隻要送到巷子口那邊的大路上就好,校車大概還有十分鐘到吧。”
“那我送他去就好。”
“嗯……那你别忘了帶手機和WIFI,有事可以找我們。送完小馀如果想去附近逛逛的話我也可以讓小明起床後來找你。往西川口走的方向走或是坐巴士的話,中國人開的店會越來越多,語言不是問題。”
說的也是,這麼發達的城市裡隻要有手機和網絡也不用擔心有什麼危險。說着小馀已經自己背好了背包,打扮成了一副電視裡見過的幼兒園同學的模樣。
“小麻雀!爸比是什麼意思?”
“爸比?”
“嗯,我昨天看中國電視劇裡聽到有小朋友叫爸比。”
“爸比就是你最喜歡的那個男人的稱呼。”
“是嗎?那我以後就叫小麻雀爸比吧。”
“不是,你最喜歡的男人難道不是爸爸嗎?爸比是爸爸的意思。”
“爸爸不是パパ和父親嗎?哪來這麼多的叫法。”
“就是,爸爸的叫法有很多哦!”
“但我最喜歡的男人就是小麻雀。”
“你才第二天見到我就最喜歡了嗎?”
“嗯,最喜歡小麻雀!小麻雀不喜歡叫小麻雀的話,以後你就是爸比!”
哈哈哈,我是妲己嗎?看起來像是把你們三兄弟都勾引得鬼迷心竅的?要是你們路家是皇室的話,國家都被我搞得翻天覆地了吧?
和他邊走邊聊就到了巷子口,那邊已經有其他小朋友在等着了。沒多久後到的校車,老師和家長打着招呼,聽不懂日語的我一番鞠躬應聲忙碌後,目送那輛貼着可愛裝飾的校車駛向了拐角。
接下來要在附近逛下嗎?這個小區離西川口不遠,西川口是最近興起的中國人社區。西川口之于東京大約等于海甯許村之于杭州,同一都市圈内又正好在界線之外,所以房價便宜,交通又十分方便有很多公共交通線路直達市中心。所以是很多留日的中國人選擇的落腳點,久而久之發展出了新的中國人社區。
為躲債而來過清靜生活的小馀母子,初來時自然還沒學會日語。小明特意把他們安排在這裡。可以去西川口采買解決生活問題,又正好和中國人社區有一定距離,避免陷入“老鄉”騙局以确保安全,也可以躲追債的人。而且比起車站前的公寓,遠離車站的一戶建社區住着更為甯靜。
早餐吃白飯的日本人還真是不少,一片土司沒吃飽的我打算也嘗試下日本人的生活來着。但看着買餐票的機器上那些不認識的假名字母還是放棄了。日本餐廳讓人最想不通的就是明明有服務員來着為什麼還總是得先買票再吃。
馬路對面一家台灣阿嫲手作豆漿的招牌倒是吸引了我,在這寒冷的冬天早上來杯暖和的甜豆漿的話——就像是中國人版本的咖啡一樣。
“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好熱情~還以為是家庭餐館呢。
“嗯……扣雞~和扣雞!”
“可以講國語哦!這是台灣阿嫲的店捏。”
“原來真的是台灣人開的啊?裝修得這麼漂亮我還以為是連鎖店呢!”
“哈哈謝謝,我難道不像台灣阿嫲咩?甜豆漿對吧?要不要試試搭配脆油條?我的招牌哦!泡在豆漿裡較水哦!”
真的是一絕。時間漸漸到了上班的時間,店裡的人也漸漸少了下來。忙完的阿嫲坐到了我對面問我好不好吃。
“當然好吃!以前也吃過豆漿泡油條,但脆油條果然更好吃。”
“我孫女也最愛吃哦!”
“你孫女也在這邊嗎?”
“全家都在這邊,最初啊是我兒子跟他姑姑來日本工作,在這裡成家後我就想來幫他們帶孫女啊。結果也沒幫上什麼忙,孫女上小學後我也沒什麼事做,想起我爸爸以前在老家賣豆漿,姑姑就幫我找店面開了店。那時候在Yokohama啊,後來兒子工作換到Tokyo,孫女要上omiya那邊的台灣學校就搬到這裡來了。沒想到這裡中國人更多,生活也更方便……”
阿嫲肯定很愛自己的孩子吧?三代同堂的生活也是華人眼裡最幸福的日子。這肥胖的身材和微微的卷發,再加上這口音的滔滔不絕與爽朗的大笑,有些像在看台配版《我們這一家》的花媽,但花媽的二次元形象實在太抽象了!要說更像的話——《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裡的蘇林彩香?
“有沒有人說你很像鐘欣淩?”她給我看手機裡抱孫女的模樣就更像了。
“像哦?不少人說我像哦!”她站直了身體說,“珍賀齋的怦餅真好吃。”
完全一樣!這表演的模樣不禁逗笑了我。
我的性格原本是不可能和陌生人聊天的性格,沒想到來到這裡後不知怎麼膽子就大了不少。吃完第二頓早餐後我又在街上逛了起來,眼睛忍不住落在了一間和式的建築上。在這現代建築群中本應該很顯眼的,但可能是庭院茂密草木的掩映,所以反而讓人沒有發現。
以為是飲茶店,沒想到是家古老的書店,和昨日在秋葉原見的書店不一樣,這樣的古老書店裡總覺得有可愛妖精的存在。書店的主人也是個上了年紀的老爺爺,戴着眼鏡和我點頭招呼。
從店裡的窗戶往外望那庭院,就更有一種風情了。今天陽光正好,時光也像古書一樣駐留在某一時刻。
我以為都是漢字應該能看個大概吧?可惜什麼都看不懂。
“見つけませんでしたか?好きな本。”
牙敗!就算他說話再不緊不慢,沒有字幕一個字也聽不懂,哈哈。我笑着和爺爺點頭道别,但并沒有覺得是灰溜溜地離開,反而覺得發現了這麼有特色的店挺幸運的。
要說日本街上的小店和中國不同的地方,就是什麼樣都有的專門小店,特别是在一些小巷裡。這些店賣些莫名其妙的東西,擺放地很精緻,都不知道他們賣這些,小店能不能賺到錢。
要是在國内看到這樣的店我一定以為都是古董不敢靠近,沒想到這些東西也沒有出奇得貴。膽子真是大了,連畫廊都敢逛了。
“中國人嗎?”小畫廊老闆主動來和我打招呼。
“嗯。”
“哪裡人?”
“杭州。”
“哦,我是成都人。在京都讀完美術大學後就留了下來。做了一段時間的食品包裝設計師後想着開這家小店。”果然離中國人社區越近,中國人開的店也多了起來。不過看到的華人店都是些小吃店連鎖店,竟然也有中國人開這種特色小店。
“這種店,開在風景區生意會更好吧?”
“是吧?但我更喜歡在城市裡寫生。比起優美的自然風景,我更喜歡畫這些特别的建築。建築和人一樣,一旦有了靈魂也會很吸引人。”
“建築的靈魂啊。”果然畫的内容都是一些特别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