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瑟,挾卷落葉盤旋于空中,為這本有些清冷的夜染上暖紅,重重樹影掩映下的客棧仍點着微弱的燈火。店家剛準備吹滅蠟燭,忽聽聞栅欄外傳來些細微聲響,頗像馬蹄達達,便搓了搓手,裹緊布衣上前開門。
寒風透過木門縫隙鑽進點燃柴火的室内。門口站着兩名男子,靠前一位身着黑底金紋圓領窄袖袍,一手牽白馬,一手似是随意搭在腰間玉劍柄上;另一位看着年紀略小些,身上的寶藍色胡服倒襯得人潇灑利落。
店家隻匆匆打量幾眼,便換上恭順的笑容欠身讓路:“兩位客官深夜來訪,打尖兒還是住店啊?”
“住店。”年紀小的先開口,“而且要住約莫一月,店家可得給我和兄長備好兩間上房。”
他語氣輕快飒爽,說着便上前從懷中掏出沉甸甸的荷包遞來。
“得嘞!”
店家笑眯眯地将荷包收入囊中,主動去牽馬入廄,二人則踏進客棧,徑直走到一張木桌前坐下。
“記得上兩壺溫過的好酒!”少年朝門外揚聲道,“我們深夜趕路至此,既已入住,也想暖暖身子再休憩。”
趁店家跑去後廚拿酒,少年壓低聲音湊近身旁人:“四哥,要不明日安頓好,便去石窟那兒瞧瞧?”
“莫要心急。”黑衣男子啟唇,聲音清朗,“大冢宰在石窟附近的绛州城裡也安置了親信,我們必然不能打草驚蛇。”
“沒想到邙山之戰後,這麼快便又有一場仗要打。”他繼而沉吟道,“不過……”
“哎,客官,您二位的酒好了!”店家生怕怠慢了兩位貴客,步履匆匆端着酒壺和瓷杯上前。黑衣男子見狀,便又閉口不言,隻是朝店家點點頭,算作回應。
清澈細流從酒壺曲頸中汩汩而出,兄弟二人舉杯相碰,一切不言,而眼神交彙的默契,已然昭示着他們胸有成竹。
……
陝西鹹陽淳化縣,雲陽宮田野考古教學實習基地内。
“幹杯!中秋節快樂,希望後天開工大吉!”
三十來個年輕人圍成幾桌舉杯暢飲,為即将開展的大三考古實習雀躍不已。
“——哎,壞了!”
正喝得開心,李婉顔猛地一拍腦袋,輕拍身旁室友的胳膊:“我好像把平闆落在工地實驗室裡了!”
“你怎麼丢那兒了?”
“還不是因為白天在實驗室聊到山西運城的北周石窟浮雕——就是我之前寫過論文的那個,有個新的研讨會報名要截止了,我着急拿平闆核對論文發郵件嘛,誰知道丢那兒了呢……”她懊惱道,又可憐巴巴地盯着室友,“你願意陪我去拿一趟嗎?我約了明晚和導師聊論文,資料偏偏都在平闆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