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還是咎陶的平輩,如今卻要叫咎陶祖父。
咎陶的母親女脩乃是帝颛顼的後裔,咎陶娶了少典氏的女華,生下了伯益,伯益擅長馴服草木鳥獸,被舜拜為虞官。而林施微便成了伯益的女兒,五歲的年紀,因學着他爹馴獸,被毒蛇給咬死了。
她附身的一個好處便是,原身的死因會讓她擁有永久抗體。比如這一世原身被毒死,她這一世便不再懼怕毒蛇了。
所以當林施微睜開眼睛看到一條黑紅相間的大蛇遊走在自己身邊時,走過去徒手将那毒蛇給抓住,給它來了個免費高速旋轉摩天輪,然後砸在石頭上摔死了。
現代時她是非常害怕蛇的,蛇總讓她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動物園裡的蛇館從來退避三舍,不小心看見了蛇的圖片也會趕緊劃過去,生物書上的蟒蛇也會被她閉着眼給摳下來。
而在原始社會生活這許多年,再看見蛇就像看見了毛毛蟲一般,内心毫無波動,還能親自剝皮吃了。
扛着蛇回到家中,伯益見她小小年紀竟然能殺死毒蛇,隻覺得她有天賦,便悉心教導自己琢磨出來的馴獸之法。
這其中的秘訣便是口技,通過口技模仿動物的聲音,來達到吸引、驅趕動物的目的。
而用來輔助的工具——或者說一種樂器,便是口簧。
口簧形狀類似于現代款式最簡單的老式黑色發夾,在中間木片固定住的一端打孔穿上繩子,用一手拇指和食指輕捏口簧的框尾,将口簧貼近唇部虛含。同時,另一手扯動線繩以振動簧框,使簧框帶動簧舌在舌窗中前後振動。通過樂器與口型的緊密結合,并借助口腔共鳴與舌位的變化,口簧便能夠發出聲音。
現代她聽說過這種樂器,隻是接觸不多,印象裡表現力并不怎麼豐富。但是在伯益的嘴裡,卻能花樣百出。
伯益教給她如何變動舌頭,如何用舌頭去控制發聲,林施微看得目瞪口呆,怪不得後人常說,巧舌如簧,她以為現代見過有人用舌頭給繩子打結就算稀奇了,卻沒想到伯益的舌頭能真的玩出花來。
原身作為伯益的女兒,也遺傳了他的基因,舌頭可以上下左右翻轉卷曲,甚至可以改變成扁平、尖細、凹槽、曲折各種形狀。林施微多加練習,有着成年人的心智,很快便能借助口簧,輕而易舉地模仿出各種動物聲音。
不到一個月,她便基本掌握了口簧馴獸的技巧。
林施微這一個月中翻閱記憶、出去尋找都沒有找到暨白的蹤影。
正浮躁時,聽伯益說了一個消息。帝堯七十五年,舜踐帝位第三年,任命鲧之子文命為司空,負責治河,伯益、後稷奉命輔助。
林施微便和伯益請求和他一起去治水,伯益本不想帶着她這個才五歲的女娃,畢竟去治水的任務,想想就不容易,根本沒辦法顧及她。
“我自己可以照顧自己,”林施微當即表演了各種手工活、做飯、草拌泥,各種野外生存技巧不在話下,“而且我還會口簧,可以幫助爹你驅趕山林野獸。”
伯益看得目瞪口呆,隻說了一句:“你果然有天賦,如此我也不會阻攔你。隻是有一點,咱們去了,可就不能回來了。不會因為你年紀小,就會由着你任性。”
“我知道的!”林施微點頭答應,若是遇到了暨白,想來他也會跟随自己完成治水的工作,不會半途而廢,讓伯益為難的。
原來洪水之災愈演愈烈,天下中公認治水的能人鲧已經死了,其他諸侯都不敢誇口,便都推薦鲧之子文命,文命便這樣走馬上任了。
林施微跟着伯益來,一眼便看到了左手拿着準繩,右手拿着規矩,除此之外,身無他物的文命。
幾年不見,文命身上已經完全看不出諸侯之子身上的天真稚嫩,說話聲音如锺律,走路頗有氣勢,自成韻味。聽說剛娶了塗山氏的女嬌,第四天便奉命前來治水。
衆人問起要如何治水,文命似乎早有準備,便說出了自己的打算:“隻要能疏通黃河主道、支脈,讓其能東流入海,水災便能解決了。”
後稷有些懷疑地看着他:“如此果真有效?”
他以為文命還會像他的父親鲧一樣築城堵水,畢竟有先例在,雖不能完全解決水患,卻能奏效及時。而疏通之法卻是前所未有,若是跟着勞苦一番,最後卻是無用功,豈不是浪費時間人力?
舜帝的号召力比堯還要強,洪水之災,諸侯百姓都深受其害,故而當舜治水時,都紛紛出人出力,集聚罪人,讓他們跟随文命治水。
如此大的規模,自然是為築城準備的,若是既不築城,最後又沒成效,恐怕天下的諸侯百姓都會有怨言。
“這是父親曾向我提到過的根本之法。”文命垂下眼睑,“隻是那時東夷各族并不如現在服從平陽,故而隻能行圍堵之法。”
黃河入海口便是在東夷,若是東夷不配合,此法就根本不能施行。舜帝并不是出身冀州的堯,他本就是東夷人,自然與東夷各部族聯系緊密。東夷各部族聽說舜帝要治水,沒有不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