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年少恰知書中意2 > 第152章 第152章.拔得頭籌,張謙許第二次比試

第152章 第152章.拔得頭籌,張謙許第二次比試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我自是輸了,畢竟第一次見這比試對立,還能夠撐得了如今。”這不單單是所謂的表面比試,其實在許久之前,張謙許的所作所為已然超越了多數人,至少他還活着,至少如今還看似安然無恙,就比起自己厲害。

須執清楚,有的人為了達到目的甚至不惜消耗壽元,雖不知他是不是這樣的人,可自己總歸也是為了命令而來,隻需要讓他赢了就好、不是嗎?

至于其他的事情,無需自己幹涉,而自有安排至下的涉及。

雖然須執很想對他說八皇子允諾他的的确會答應,因為他的确做到了,但是須執不知自己該從何立場所說,是那背刀人,還是傳話人,于是隻是将那旋風漸歇當中的刀刃徒手收回,而後放置自己的黑衣間藏匿其中。

而張謙許隻字不提,隻是望着對面青年的面容,想必是他很少有什麼面部表情,因而就算是說到稱贊的言語,也還是不覺透露出少年人的别扭,甚至顯得有些怪異的不自然。

但他沒有說些什麼,隻是默默移開目光朝向那台下躲在角落旁看比試的小師弟,見他瞧見自己不自覺的眼睛亮了亮,也就知曉自己這番沒有白費,也就用最後的氣力将周圍的符文咒言收回,默念着漸漸平息。

比他想的好似更輕易些,沒有什麼大動幹戈,也沒有什麼血流不止,起碼不似先前那種。

原以為看到那黑衣青年自己估計難料,心中不知是那賭注約定來鏟除自己,還是來幫幾分的,但在比試時多半是對方也沒有盡全力的緣故,張謙許看過須執殺人時的目光,也見識過他一炷香的時間就能夠将那院内的滿門屠的一個不留,處理好一切甚至不留痕迹,那種冷硬漠視,和眼下不同。

當那張謙許氣喘籲籲好不容易得勝,衆人也都在其中還未反應消化,大概覺得就這麼結束了?

畢竟一介小門弟子因術法而勝出衆人,說實在的也不是那麼好容易接受的,總歸是懷疑起對方是作弊違規或是濫用了什麼遠古密術,不然區區一小門寒宗如何會有這樣的咒言符箓,還能引天地氣象。

有的人真的是有些好笑,明明自己作弊卻理直氣壯,若是見到旁人出衆異樣,就覺得對方肯定是濫用了什麼。

縱使是念酒有心觀察,看去也的确不得不說,張謙許的确是憑借着自己的實力好不容易撐到最後的,至于那些所謂的什麼言咒符箓其實并不是主要,這原因說來反倒更為确切犀利些。

雖然說他的能力并非其他人那般的厲害,但是憑借着消耗與那精神勁,也的确不知究竟是為何才會生出那般的勇氣,畢竟前提所見也知曉這或許是張謙許第一次在衆人明面上亮出這張牌,那些天地法異之類的很少見,卻讓他不計後果的铤而走險作為,縱使是弄得一身傷痛也仍然不肯将疼痛哼出,咬緊牙關的撐過了這場比試。

其實這已經可以說是很不錯了,縱然是沒有什麼額外的‘助力’,這場比試的的評分也絕不會太低。

至于在比試宣布結束時,方才的黑衣青年早已經不見了身影,縱然衆人都沒反應過來,好似眨眼間就不明不白的消失無蹤。

而張謙許眼下才算是反應過來些,畢竟剛剛的那種性格模樣也的确與往日的他有着差距,如若說比試時的是真正的他,那麼眼下在結束後逐漸恢複往日的那番恭順溫良的性情,也許隻是一層看似摸不到的外殼,就算是能夠隐隐透着些光亮進來,但其實裡面空無一物。

比試結束後的心緒是截然不同的,不知是輕松還是放下,但是總歸是該結束了,就好似一切塵埃落定,也都有了結果,就不需要再去小心擔憂什麼,好似豁然開朗,也似心境溫緩。

常言道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他不知自己算是那種。

隻是君子常心胸開闊,而小人患得患失,他明白自己不比君子,卻讓人不願讓長夜寂寥當中觸動自己的心弦,對于剛剛那黑衣青年的态度和幫助,并未多思。

日夜兼程,也是為了此刻,就好似心中本就不安定的緣由已然定奪,起碼落下了一塊大石頭,當他再次恍惚間擡眸望向那青天白日間逐漸顯露出的日光,并不刺眼,卻在雲層遮蔽時隐時現,初顯回暖。

他不知該說些什麼。

張謙許往日沒有什麼别的愛好,除了在以往能夠幫助宗主鍛煉自身,也還是憂患惶恐,生怕自己有些什麼錯失或是憂慮,到底是擔憂在漫長的修煉當中自己無法作為,更無法報答什麼。

很多人最怕什麼?怕别人不了解他,這是常态。

隻是有的是少憂,有的是多慮,恰恰張謙許所占據這二者之間皆有,他怕師弟宗門不懂得他,誤解他的情緒;怕宗主不了解他,低看他的能力;怕這個世界不認識他,無法出人頭地,更怕無法作為,就隻有空蕩蕩的一生颠沛流離,但他才曾看過那篇說到,不要憂慮别人不了解自己,應該憂慮自己有沒有能力,能否作為。

他知曉耽于虛名的人,往往會被自己的虛榮心所累。

而那些不馳于空想,不骛于虛聲,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實功夫的人,會發現自己已能達到未曾設想的高度。

隻是他不曾做到,甚至也無畏而懼。

這樣的他,用表面的恭順溫謙來僞裝,更用來當做保衛自己的外殼,其實他與師弟相差不多,隻是這外殼顯得不那麼沖突且明顯,懼怕也藏匿在深處未曾發覺。

或許成為了勝出者還要承受衆人流言蜚語的議論,大抵尋常人也都不願忍受,但張謙許偏是一語不發的承受着一切,直到宣布他是勝出者之後,才默默的放下折扇走下了比試台,之留下一個毅然決然而寡言的背影,隻有他清楚自己究竟是怎樣的感受。

縱使這般勝出,到底在旁人眼中也是覺得不夠看,畢竟這打鬥既不精彩,也并不顯得有多少能力,怎麼說也有些……一言難盡。

但當下台時,張謙許在師弟匆忙上來扶住自己的時候感覺到了那種熟悉的安穩,空蕩蕩的心有了能夠歸屬落地之處,當彼此目光接觸時看到對方眼中的擔憂不假,關切寬慰也是真切,就好似清楚此刻自己也無需在意旁人的言論觀點,這是他們之間微薄餘留的相似之處。

明明一個膽怯卻直率,一個溫良卻表露,這是獨屬于他們之間的默契。

在人言可畏之中,甚至在這個時候,念酒在其中還看到了一位武僧端坐于前,面色随和淡泊,半臂未披袈裟,卻一副端坐正直之姿,隻在張謙許下台時好似察覺什麼,雙手合十,閉目不遮,“世間的紛擾,如同浮雲遮月,雖暫時遮住光明,卻終會散去。”

“放下三千煩惱,讓心靈回歸甯靜,方得自在。”或許起初也鮮少有人太過注意這位武僧,但是能夠端坐于其中一側,想必也是有着些許過人之處。

但在聽聞他那副說法,旁人還笑話那武僧是不是看錯了去,如何從此得出這番言論,但那武僧仍是閉目端坐,好似周遭的一切也都不能夠因此侵擾分毫,自始至終也都未曾過多評斷這些比試,直到如今才顯露幾分的果斷。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