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平日不同的是今天改成了語音通話。
“七七今天怎麼樣了?”鹿旗風打開免提,把手機放在一邊。
上次去畫室多帶回來一張畫紙,鹿旗風此時找出紙筆,通電話的同時握着筆尖飛舞畫畫。
何徐行聲音有些悶,聽上去就像把臉埋在枕頭中,有些困倦,“今天好多了,不吐不拉,也有了精神。”
“我好像沒有跟你說過七七的收養過程。”
鹿旗風“嗯”了一聲,他确實沒有說過。
“其實我不喜歡寵物,尤其是小貓小狗。”
何徐行回憶起遇見七七的那天。
在他還在大學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時間再往前一點,從他小時候開始,他就不喜歡動物。
當其他小孩子都在期盼去動物園時,何徐行覺得他們很幼稚,也很無趣。
動物有什麼好看的?電視上照樣能看見。
衛薇曾經帶他去過一次動物園,但是何徐行覺得裡面很無聊,他想看的動物,比如老虎和熊,都住在洞裡,遊客隻能遠遠看上一眼。
他無法共情那些小孩,更無法理解他們看見動物就歡呼雀躍的模樣。
而路邊的流浪貓和流浪狗,他更多時候是瞥一眼轉頭就離開。
相比小動物,他更不喜歡那些抛棄貓狗的主人。
既然抛棄當初又何必收養?
這種思想一直維持到他看見一部微電影之後。
微電影的片名為《尋找家》,主角是一隻流浪貓和一隻流浪狗。
何徐行留學的那些年,一直有在鹿旗風身邊安插“眼線”,也在默默關注她的一切動态。
他抱着隻是看一看的心思點開這部獲獎的微電影作品,卻不曾想,這将是改變他思想的第一個重要節點。
這部微電影以喜劇的方式講述了一貓一狗這對歡喜冤家,但喜劇的内核往往是悲劇,想起它們這一路的心酸與歡樂相處,到最後一個被人收養,一個繼續流浪,引發觀衆深思。
代入它們的視角,何徐行發現,其實每一隻動物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它們隻是不會開口說話而已。
不久後的11月5日,何徐行提前訂了回國的機票,每年的這天無論多忙他都會回來。
那天他像往年一樣,走出機場直奔墓地,所有步驟都進行的井然有序,直到即将返程遭遇台風天氣,他的航班被迫取消。
原本的航班是從京城直飛墨爾本,他隻好改簽了明天的班次,這就意味着他有一整天的時間在京城。
他是一個習慣安排所有計劃的人,當計劃延期,空出時間,他忽然不知道該去做什麼。
恍然間,他莫名其妙地來到了京南大學,走在校園中,他懷着忐忑心情認真觀察這裡的每一處風景和學生。
這麼大的校園怎麼可能遇到想見的人,他自嘲地笑了一聲。
那天下了很大的雨,他撐着傘轉身離開學校,沿着學校外圍牆散步,忽然聽到很一聲極其可憐的“嗷嗚”聲。
循着聲音,在牆角見到了一隻濕漉漉的,通體雪白的博□□犬,白色的毛沾滿泥土。
确認過它是一隻流浪狗,何徐行帶它去了寵物醫院,從此一直把它養在身邊。
聽完他的講述,鹿旗風明知故問地問:“所以你為什麼去京南大學?”
何徐行很輕的笑了聲,想了想說:“大概是那天風太大,把我吹過去的吧。”
“總之,是你的微電影影響了我,”何徐行聲音越來越小,“四舍五入的話,就是你給了我很大的改變。”
如果是以前,何徐行很大概率會假裝沒有聽到那聲小奶狗的叫聲。
以前他會想,他不是菩薩,沒有普度衆生的義務,如果收養了這一隻,那全世界這麼多的流浪動物怎麼辦?
看過微電影後,他的思想完全翻轉,他會想,收養一隻流浪狗,世界上就會少一隻沒有家的寵物。
現在他無比感謝那場強降雨,感謝那陣台風,讓他得以偶遇“七七”。
人和人之間,人和動物之間都有這一種很奇妙的緣分。
比如何徐行和鹿旗風,穿林打葉和風七同學,比如他與七七。
所以他給它取名為“七七”,“風七同學”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