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毅出于好奇,下意識地看向黃月英。
黃月英朝他挑眉,一副故意就是“我知曉,但偏不告訴你”的模樣。
諸葛亮瞧見了,好心地同司馬毅解釋:“阿碩的母親與荊州牧劉表續弦的蔡夫人乃是一母同胞的親姊妹。”
怪不得這黃承彥知道這麼多。
黃承彥不緊不慢地繼續說:“蔡夫人有意,曾說你既是我們黃氏與蔡氏的女婿,又身負大才,合該出山相助自己的親表兄弟才是。”
“我倒覺得劉琮不堪受你輔佐。”黃承彥堅定地下論斷。
黃月英在旁邊朝着諸葛亮認真颔首。
司馬毅通過他們的對話、表情,合理猜測:這劉琮應當是荊州牧劉表的兒子,與蔡夫人關系密切,或者就是蔡夫人所生。
劉表死後,這劉琮大概就是新的荊州之主。
關于這段曆史,司馬毅還是大緻知曉一些的。蔡夫人作為後母,擠兌與自己不對付的荊州牧長子,将長子調出襄陽之外,而趁着原本的荊州牧病弱與長子消息閉塞,立自己喜愛的劉琮為新荊州牧。
可是說是,鸠占鵲巢、廢長立幼。
司馬毅也很不看好這對母子。
“故而,孔明你這出山,遲早都是要出的,既然躲不過,那不如自己選擇。元直同你推薦了新野的劉皇叔,想必你長兄也極力主張你投靠江東吳侯。你我都心知肚明,這二人還算不錯的選擇,不如就挑其一?”黃承彥認真地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略略沉吟,繼而有幾分無奈地笑答:“劉皇叔太弱,吳侯孫權太稚,這兩人算不得太好,但比于其他勢力,确實已是還不錯的選擇。”
“不,孔明。”司馬毅急切開口,“你還可以選擇比他們條件更優渥的曹操。”
雖然劉備、孫權、曹操,司馬毅沒一個喜歡的,但正如黃承彥所說,既然諸葛亮一定要出山的話,那麼司馬毅肯定更希望諸葛亮能投靠未來最有可能與自己成為同僚的那個主公。
也就是曹操。
“可是,阿碩她似乎更希望我投靠劉皇叔。”諸葛亮微笑看向對面的黃月英。
黃月英愣了愣,似是沒想到自己與他提議去新野看看,竟還有這番言外之意。
而她其實沒有這個意思,她着急地想要辯解:“我不……”但話還沒有說完,她狀若認命地又倏爾噤聲,隻是歎了口氣。
司馬毅随即責備黃月英:“我都同阿碩你說了,你要去新野簡直是瘋了。”
黃月英瞋他。
司馬毅同樣瞪了回去。
他們昨日關于此事發生了很大、又一次、很認真的争吵。
當是時,司馬毅将黃月英拉到一旁,與她說話,質問她到底明不明白諸葛亮投靠劉備意味着什麼?司馬毅才不管她到底是不是和自己同樣來處,就當她是了。若是是的話,她就不該讓諸葛亮投靠劉備。
黃月英模棱兩可地告訴他:“如果孔明一定要選的話,我更願意讓他遵從自己的心意,成為原本的他自己。”
兩人就此發生了激烈的争吵,直到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不再理誰。
而現今,諸葛亮望着司馬毅與黃月英仍舊頗有不快的模樣。他鄭重其事地告訴司馬毅:“其實,這也不全是阿碩的意見,還是阿碩體諒、了解我才有的結論。”
“當世英豪,唯三者優渥,曹操、孫權、劉備。曹操必然是其中最強,但其麾下人才濟濟。曹操未必看得上我這個鄉野村夫,而我也不是甘願久居他人之下的人。所以,我不會選曹操。”
“至于孫權,他無疑是最年輕的一個,可追随之久,令我心動。且東吳勢力紮實、深厚,本就是自祖上沿襲下來的。但正因此,他們也具有排外性。況且東吳不重謀士,我若去往恐怕難得重用。我亦不願厚積而薄發。”
“末了,還剩下一個劉備,其勢力最弱令人唏噓,年過半百竟就隻有寄居的新野之地。好在其名聲仁義,麾下有大将關羽、張飛、趙雲,又恰好缺一位經天緯地的謀士。我有信心輔佐劉備與曹操、孫權争輝。但是這會很累,我其實也不想選。”
“不過,既然已沒有更好的選擇,不如就聽從阿碩的先去新野看看,萬一劉皇叔真有過人之處呢?而且,新野很近,不用費力傷财便可輕易前往。”
諸葛亮有條不紊地說完,字字句句,全都在理。
司馬毅想要反駁,卻想不到反駁的依據。他着急又懊惱地看向司馬毅。
諸葛亮對司馬毅坦然一笑。
末了,黃月英拍桌堅定道:“那不管最終到底如何,我們就去新野看看,也不是看了就要投靠劉備。萬一劉備治理不善,我們大不了誰也不靠,自離開這荊州去往别處山林隐居。”
司馬毅無可奈何,自覺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但他對黃月英最差的計較抱有希望,高興地重複:“對,大不了就隐居,隐居好。”
他總算願意對黃月英揚笑。
黃月英起先仍還不悅,末了,終是憋忍不住,破顔展唇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