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謝宜瑤的腳步再快,也趕不上雲雨飛來的速度,她走到顯陽殿的檐下時,已經淋濕了衣袖與鬓發。
顯陽殿外守着的宮人很會來事,見是來人是臨淮公主,二話不說就進去通報了。不出一會兒,就把她請了進去。
司硯并沒有像謝容想的那樣在午睡,反倒是坐在案前,看着文書。看到謝宜瑤淋了雨的樣子,立即吩咐宮人去準備熱湯。
“外頭刮風下雨的,公主怎的在這個時候突然來了顯陽殿。”
“我先在含章殿和阿容聊了些話,正準備回宮,誰承想沒出幾步就落雨了。”
“阿容回來了?倒也沒來看看我。”司硯的語氣有些抱怨的意思。
“他說這個時辰貴嫔總會小憩一會。我若不是遇上這場大雨罷,也是不會來叨擾的。”
“他就是太懂事了,”司硯歎道,“閑話少說,你且先去沐浴,免得受了寒氣。”
謝宜瑤在顯陽殿宮人的伺候下脫衣沐浴,收拾貼身東西的時候,發現她那随身帶着的蜜餞還在。
怕苦、思甜,是人之常情,良藥苦口,佐以蜜餞實屬常事。但謝況為君為父,大丈夫當是不懼這小小苦難的。而謝容心向聖人君子,萬般“克己複禮”,自幼節制欲望,也不肯拿她這蜜餞。
但謝宜瑤很貪心,她什麼都想要。
謝宜瑤泡在水裡,随意地吃掉了這蜜餞。一番沐浴後,身子暖了不少,換了清爽幹燥的衣裳,先前濕哒哒的感覺已經完全沒有了。
司硯看了看謝宜瑤的樣子,很是滿意。
“這本是陛下剛踐祚時,宮裡為我備着的常服,奈何彼時萬事待興,宮裡制衣的人也是忙碌得很,不慎出了差錯,尺寸做大了些。我這些年也沒長過身體,本想裁剪一番也能合身,後來竟是忘了。今日才知原來是在這裡等着臨淮公主呢。”
謝宜瑤接過宮人捧上的姜湯,笑道:“那倒是我沾了貴嫔的光。”
姜湯甘甜又暖身,唯獨有一點點難以捕捉的辛辣。司硯畏寒,顯陽殿裡常備着這些。
正好此時司硯也該喝調養身子的藥了,司硯端過湯藥,眉頭不自覺皺了起來。
到底是個比自己還要小一歲的人,謝宜瑤見了心想,有些後悔剛才把蜜餞全吃了。
謝宜瑤看了看案幾上堆放的書文,想來司硯方才是在處理後宮事務,關切地說道:“貴嫔最近身子不舒服,何必這般勞心。不急的事,拖一拖也無所謂的。”
司硯道:“雖說不上多大的病,一天天這樣過,也不見好,總不能就不過這日子了。這都是些小事,隻消一個時辰就能處理完的。”
謝宜瑤也不再勸,隻說着要幫着分擔一些,司硯沒有推托。
司硯如今雖然又有了孕,但她畢竟是六宮嫔禦之首,楚朝既沒有皇太後,也沒有皇後,這些六宮雜事自然是要她來管。雖然勞累,但也是看重她,這是謝況的意思。
前世司硯就這樣在貴嫔的位置上呆着,直到去世都沒有被冊為皇後,也沒能堅持到自己兒子登上皇位的那一天。這倒不是因為謝況發誓過的終身不再立後,隻是因為讓司硯做了皇後,也不會帶來額外的裨益。沒好處的事謝況是不會做的。
說起來,這也和江左的風氣有些關系。江左一帶與北方不同,正室亡後,往往由一位妾室接任家事。這樣雖然會被一些古闆的人議論嫡庶不分,但也避開了不少争鬥。倘若又有了正室,不論是續弦還是扶正來的,其子和元配之子的地位關系就很難處理了。說到底南方的婦人大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并不抛頭露面,背後在做事的是妻是妾,于當家主人而言都無甚區别。
這本不是公主該操心的範疇,然而司硯其人,是謝宜瑤前世計劃敗露的重要一環。雖說最後陰差陽錯,居然去的比她還早些,但至少生前死後哀榮無數,唯獨缺的是個名分。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就像謝宜瑤作為公主,即使能在灰暗地帶遊走,幹涉起國家的事務來,但到底不是光明正大之舉。
謝宜瑤很好奇,司硯為何會這樣心甘情願地在貴嫔之位上呆一輩子,仿佛無欲無求。她有謀劃,卻無野心,到底是善于隐藏,還是本就無此心?
謝況登基兩年多,後宮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大都是一些出身平常的女子,不足為懼。六宮之中,謝宜瑤隻忌憚一個司硯而已。
……
有謝宜瑤分擔,這些後宮瑣事确實很快就處理完了。
雨聲漸漸聽不見了,司硯讓宮人去看了看外頭的情況,還未完全放晴,仍然飄着細雨。
“現在出去路滑,公主不如等雨完全停了再走。”
謝宜瑤應下了,和司硯相處并不是很自在,但比和謝況待在一起好多了。
一場驟雨,多少吹散了些暑熱。
謝宜瑤和司硯現在雖然能在一個屋子裡和平相處,但也沒有太多話能說。
司硯平時作風節儉,屋裡也能算得上是“家徒四壁”,沒什麼奢侈寶物,這點和謝宜瑤很是不同。司硯知道謝宜瑤的性子,丢了卷雜書給她解悶,自己則開始讀起了佛經。
謝況今年早前下诏尚佛,雖然還未到前世後來那種癡狂的地步,但上行下效,司硯和謝容也都開始學習佛法。平頭百姓在這條路上的嗅覺不如王公貴族和文武百官敏銳,但假以時日,南楚的佛寺恐怕要比官邸都多得多了。
謝宜瑤早早地和石城寺搭上了線,如今自然也沒有斷了聯系,她還計劃着出資建幾座佛寺呢。她雖不信佛,但這般好機會是不會錯過的。
司硯給謝宜瑤的書是卷地理志,裡面寫的是各地的風土人情,謝宜瑤覺得有點意思,司硯也算投其所好。但今日謝況和謝容說的那些話,各種複雜的信息在她腦海裡揮之不去,她到底是看不進去這書了。
沒過一會,謝宜瑤就把書甩開,趴在案幾上,閉目養神。
謝宜瑤習慣這樣思考,她的意識在此種情境下反而非常清醒,思路也會明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