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趣的是,當這群人打算衣錦還鄉的時候,卻找不到雀舌村了,雀舌這味藥材也消失地幹幹淨淨,無影無蹤。
這話說出去,天下人當然不信。隻以為他們想獨占雀舌的利益。
于是那幾年,成千上萬的人往雀兒山裡趕,想找到雀舌,其中尤以醫者為多。但進去的人雖多,出來的卻寥寥無幾,且盡皆空手而歸。
而原來雀舌村的那部分人,也再沒收到過家裡老人的信和寄來的炮制好的雀舌。不死心的找了好幾年,仍然沒有什麼結果,終于有人給家裡老人辦了喪事。
于是過往好像黃粱一夢,煙消雲散。
這事到此作罷也就算了。偏偏一百年年前,聖上中毒,遍求天下名醫。有人呈上來一味藥,稱之為仙雀。宮裡資曆最老的一位太醫用仙雀給皇帝配了藥喝,效果立竿見影。
皇帝大悅,賞。
獻藥的那位自稱藥谷谷主,是個四十多歲的老大夫,向皇帝開口要了雀兒山那片地,說要世代經營,以醫為生。
後來的十幾年裡,醫谷的大夫确實遍及全國,自京城到邊關,處處能尋。且各個醫術高超,被贊有妙手回春之能。
但有意思的是,醫谷建立二十年後,突然有一天,無端地便銷聲匿迹了。
這事說來也令人毛骨悚然。
當時文宗皇帝的一位太醫令便來自醫谷。那日那位太醫給文宗皇帝請脈時,文宗皇帝提了一句說:“愛卿不妨與朕說說醫谷。”
本也就是閑談,誰料那太醫令來了一句:“醫谷是何物?”
皇帝當時龍顔震怒,以為這太醫令欺瞞他,要将人壓進大牢。
但那太醫令痛哭流涕,着實冤得很。因為後來皇上一想不對,太醫令何必在這種人盡皆知的事情上欺瞞他。遣人去民間一打聽才發現,那些身出醫谷的醫生,一夜之間,盡皆将醫谷忘得幹幹淨淨。
若有人去打聽他們手藝,那便笑笑,好聲好氣地告訴你,這是家傳的醫術。
聽着毛骨悚然,但對百姓來說好像也沒什麼影響,該吃飯吃飯,該看病看病,該抓藥抓藥。天下承平,生民安泰。
聽說皇帝後來倒是派人去雀兒山尋訪過醫谷,但未曾得入。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隻成為茶餘飯後閑談的一種談資。
到現在,約莫也有七八十年了。醫谷的事情,已經成為老一輩口裡的傳說了,在江湖上闖不出什麼響當當的名頭。更何況,人老了對這些事情總有些忌諱,而年輕人總要對打打殺殺的江湖義氣更感興趣些,藥谷的名聲對他們而言,遠遠比不過藏刀門、千機谷。
但醫生和秘藥永遠是江湖人的追求,畢竟江湖人嘛,身上總帶些傷,有時候還要帶些毒。
所以傳來傳去,能解萬毒的雀舌就還在江湖人口裡隐秘地傳着,就像是給老一輩的一個念想。
他們說,宮裡那位見過仙雀的太醫在最後一次飲酒後說了一個秘密,仙雀就是雀舌。
但這位太醫對于這味藥的藥性,卻閉口不言,不過江湖傳言可解萬毒,并且對提升修為大有裨益。
但他勒令子孫後代皆不可再求此藥,違者逐出家族。而布下這條家規的次日這位太醫在家中離世。
于是關于雀舌和仙雀的事情遂無緣得見,亦少有人聽。
有些心懷不軌者往雀兒山想求雀舌者或是訪尋醫谷。隻可惜盡皆空手而歸,甚者屍骨無存。
于是醫谷,慢慢也就淡去了。
但總有人會記得些醫谷的事情,比如說當年那個給皇上用仙雀制藥的老太醫。而那位太醫姓蘇,他的孫子,叫蘇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