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母看向剛剛還猶豫不決,充滿遲疑的長子,心裡默默地歎了一口氣,今日之事,恐怕真的不能如自己所願了。
而殷澤文的阿耶,殷父,也看出來了自己這個腦子心思并不靈光的長子,身上突如其來的變化,心有疑問卻不肯藏,而是更加直接一點,開口問道:“你既已下定決心,弄清楚自己意欲為何,那說便是,何故行之如此大禮?”
要知,殷澤文所行之禮為三拜九叩之禮之中極為嚴肅鄭重的叩拜之禮,還是三次标準的叩拜行禮!
主位上的長輩們都被殷澤文這一舉動震了一下,就連一旁最雲淡風輕的殷老太爺,殷澤文的大父,都不由得稍微坐直了些自己的身子。
殷澤文語氣平靜,卻神色堅定地說道:“大父大母,阿耶阿母,我自知我新婦程嫣,對我懷有身孕的阿姊和我那還未出世的小外外惡意出手。“
”她不知提前了多少時日,開始謀劃。“
”從掌管家中庶務後,她便有意調換送往佘府阿姊處的物件吃食的管事仆婦。“
”在阿姊必吃的茱萸粉裡面定期定量的參雜着對孕婦和胎兒有害的朱砂粉末。”
“此事人證物證俱在,事實條理清晰,且她親口承認犯下此事,容不得她多加辯駁。”
“所以此事計劃未成,是多虧我阿妹如葵能力卓群,力挽狂瀾。“
”也得我阿姊和我那未出生的小外外福大命大,才使得如此狠毒計謀未能得逞,沒有釀下不可挽回的滔天大禍。”
“但正如阿耶所說的,我們大雍定罪認刑,并不以謀害之人是否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作為主要且根本的判斷依據和标準。”
“總不能因為我阿姊和我那可憐的小外外福大命大,逃過一劫,便能一筆勾銷掉嫣娘蓄意謀害她親親姑姐的罪惡行徑吧。”
“所以,她既然明知這樣觸及律法,但仍要做下此等行徑,那她便是明知故犯,不管是她的險惡用心,還是她的蓄意謀劃,無論是否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她的罪孽與罪行都辯無可辯,理當受罰。”
“按照大雍的律法,此等害人行徑那必定是要報官公審的,但不管是我們,還是阿姊所在的佘府,都是京畿一流世家。”
“出了如此大之事,嫣娘是我的新婦,是殷氏一族的少夫人,下一任鐵闆釘釘的少主母,還是程氏一族唯剩的女娘;而阿姊已然是佘府的少夫人,我的小外外也是佘氏一族頭一個孫輩。”
“這樣大的案子,交在廷尉府,怕是廷尉府也不敢輕易審理,少不得最後要驚動陛下……那是說一句滿城風雨,怕都是不為過的。“
”這樣一來,這件事情就不僅僅是程嫣個人的行為了,怕是要牽扯到程氏,殷氏,佘氏這三姓大族,況且程氏……“
殷澤文說到此處時頓了頓,轉而開口又提到:”而且抱到陛下那裡,陛下所考量的,可能也不僅僅隻是嫣娘下毒給阿姊這件事了。”
“所以遠的不說,我隻想問一句如藿阿姊,如藿阿姊她真的願意将此事鬧大嗎?”
殷澤文真誠地看着主位上的諸多長輩,為他們剖析着這件事情一旦鬧出家門外之後的後果。
他看着主位上的四位長輩,這四位長輩在聽過自己上面的那一番言論之後,都沒有露出其他神色,自己上面所說的那些,這些老兒曾經的長輩們難道是真的一無所知嗎?
不見得吧……
恐怕他們想的,知道的,遠比自己剛剛說的那些,要深得多而且多得多,隻不過是不便往出說而已……
殷澤文的大父沉吟幾聲,緩緩開口問道:“若不将此事按照正常流程報官的話,我們想要私下卻又公平的處理,如你所願,那該如何?”
殷澤文向自己的大父作揖,回答說:“若此事我們并不想張揚于外,想在在家族内部中解決,并給阿姊一個公平的交代,同時也想讓嫣娘承擔合理合法的懲罰。”
“按照大雍律法,蓄意謀害他人性命者,除耄耋,幼弱,蠢愚,雖有死罪不加刑焉外,其餘他人均當以命相償。“
”但阿姊此行并未喪命,阿姊與她腹中的胎兒,均安然無恙,且程嫣主張,隻為傷人并非害命,故可按蓄意傷人來看,這樣一來,刑罰便變為了便變成了流刑或徒刑。”
“所以若是不想将此事鬧大,按照京畿城内其餘各大世家,對卒中犯錯女娘一般的處理方式來看。“
”對程嫣最好的責罰便是,殷氏将其休棄,并不得回程氏,請在外山建一巫觀,讓她青燈古經,聊此殘生罷了。”
說到這裡,殷澤文輕輕舒了一口氣,轉而卻又重重吸了一口氣,一股腦地接着說道:“但孫兒以為這樣也并非萬全之策,孫兒這裡有一提議,望諸位長輩可以應允。”
“程家娘子程嫣,既是吾婦,那她與我便是于天地君親師面前許下,生死契闊,與子偕老的諾言,我答應過她的,此生與她隻有死别,沒有生離。”
“殷氏,長孫,殷澤文,請諸位長輩将澤文與吾婦,逐出殷氏族譜!”
族譜除名,在這個時代,這對于一個世家子來說,堪比奇恥大辱,甚至比直接殺了他,還來得更加嚴酷。
家族除名,意味着家族之中再也沒有這個人了,殷澤文死後不能再進祖墳,日後他的生死榮辱和殷氏毫不相關。
殷氏再無殷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