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老夫人出身羊氏博支一族,且羊氏博支被幾近滅族之時,殷老夫人已經及笄。
這就是說明殷老夫人那時已經通過羊氏博支一族的最後考核:雍朝之内,全天之下,奇珍異寶,無有不知,無有不識。
故而殷老夫人具有天然的經商優勢,根本固者,華實必茂。*
有所成就的商人所具備的基本素質:眼光毒辣,見識廣博,甚至對珍稀物品天然的把控和對重要出售客戶,即雍朝各大世家豪族的諸多上位者的審美喜好拿捏,這些都是羊氏博支一族的基本素養。
至于貨品如何運往各地,如何打通各處關節脈絡,哪裡是山地,哪裡又為水勢,羊氏一族的巽支則再清楚不過了。
當年,羊氏逢難,雖各家各支都遭了災,族人也所剩無幾,但在殷老夫人原先夫家的幫襯下,兩族之中竟都還存活着一些族人。
在殷老夫人得了重平的封地之後,殷老夫人所剩不多的羊氏族人便都漸漸遷往了重平,并在重平安置了下來。
分封的旨意抵達重平,老夫人接手重評後,第一件事,就是收拾當地豪強,接着又很是下死手地整治了一番重平的各級官吏。
而羊氏族人也在殷老夫人的安排下逐步進入到重平的各個府衙部門任職。
其中當然包括了幼善堂。
羊氏的兩支族人進入幼善堂之後,自然而然,就擔任起幼善堂的孤兒們的夫子,其所教授的内容,也就是羊氏一族的立足根本:鑒察辨寶和探幽尋秘。
就這麼一年年教授下來,等到殷老夫人準備在各地購買田産置辦商鋪,準備經商之時,她驟然發現,自己手下竟然有了一批從店鋪掌櫃到走镖镖師等,一整套成體系的全面的成熟的經商隊伍。
宛如另一個當年鼎盛一時的青戎羊氏。
不知不覺中,殷老夫人及剩餘不多的羊氏族人,乃至羊氏族人所帶出來的重平幼善堂的那群沒了雙親的小崽子們,這群人臨時拉起的通寶商号,上至漠北漫漫黃沙,下到南疆疊疊山林,都開設了其通寶商号的分号。
這便能證明殷老夫人及其族人商業上的成功了嗎?
不,通寶商号在商業上的成功,最直接明顯的體現更在于,重平地域内所繳納的商稅和殷老夫人麾下其他地方所有商号所繳納的商稅,占到了雍朝全部商稅的近五成。
或者,換個說法,這個比重占到了雍朝所有種類賦稅總數的近三成。
這還是雍帝繼位許多年之後,各地已經發展恢複了往日繁盛的近些年來的數據統計。
若是放在雍帝剛剛繼位,為鼓勵各地恢複生産而免了全國賦稅的那些年,這些數字比重則更為誇張和觸目驚心。
但這一部分就是殷老夫人一人抵得上殷氏全族财富的原因了嗎?
不,并不是。
剛開始就說了,殷老夫人想着在雍朝各地置買田産,購置商鋪,甚至形成雍朝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享譽全國的商号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填,在重平内的幼善堂,那個沒有底的吞金窟窿。
随着商号不斷的擴大,掌管商号的殷老夫人和羊氏族人雖然迅速積累起了巨大的财富,但就仿佛和善财童子上了身一般,錢來得快,出去得也快。
仔細想想,其實還是頗有道理可循的。通寶商号雖然賺的錢很多,但是組成通寶商号的人員也很龐雜。
從通寶商号各地分号的掌櫃到各個店鋪算賬的賬房、跑腿的夥計,再到聯通全雍朝上下的各地分号商鋪運貨的镖師,護衛,有一個算一個,殷老夫人通通為他們交了商人的人頭稅。
甚至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殷老夫人不僅為通寶商号做工的夥計人員交了商人的人頭稅,甚至還為他們的妻兒老小都按照雍朝的最高賦稅規格繳納了所有稅金。
當然在通寶商号裡面做活的活計很多來自于重平的幼善堂,他們都是孤兒,自然沒有親長。
但孤兒也會長大,殷老夫人為了保障這些孩子們的生活,鼓勵他們成家立業,不僅允諾為他們的妻兒交納所有賦稅,還積極為他們生活的當地置辦家業。
不知道這是殷老夫人很多年前便開始謀劃的,還是事逢恰好,總之殷老夫人先前于雍朝各地購買店鋪時,置辦的那些田産宅屋便派上了用場。
至此,才算是做到了殷老夫人最開始所想的那般,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殷老夫人和羊氏族人的幫助下,這些幼善堂的孤兒們才算是在這個世間上真正的立住了腳跟。
所以通寶商号所賺來的金餅财富的去向也就很明顯了。
很大一部分錢财都交給了雍帝作為重平的地方财政稅金;另外一部分則重新回到了重平的幼善堂,接着接納新的失孤的幼兒們,擴大完善幼善堂的各類夫子們的數量;還有一部分則流向了各地通寶商号分号人員的安置和生活上。
就這麼東扣一點西用一點,可想而知,即使通寶商号掙了許多錢财,就照這麼個用法,到了最後也所剩無幾。
所以通寶商号這條财路,看着聲勢浩大,實際上為殷老夫人的财富積累所起到的作用基本屬于聊勝于無。
到底什麼是殷老夫人一人可以抵得上殷氏全族财富的原因呢?難道真的是靠殷老夫人那幾年打仗,積累下來的戰場繳獲嗎?
你别說,你還真别說!殷老夫人能在短時間之内積累下如此巨富的原因,還真是因為殷老夫人連年征戰,并在征戰的過程中所積累下來的戰争财富。
尋常來說,正規軍隊都有嚴格的軍紀。
朝廷軍隊主要職責是維持帝國的統治秩序,但很可惜,殷老夫人早年拉起的草台班子并不是正規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