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位于魯山以北,襄城以西,地處豫州境内與荊州北部接壤。
東漢末年群雄并立,紛争不斷,然而豫州卻是少有戰事,原由在于徐州陶謙和荊州劉表皆無稱霸之志,隻想固守疆土,造成了起兵讨董後數年之間豫州及荊州北部地區的真空地帶。
也就是因為如此,這裡成了諸多躲避戰火者的逃難之地。
郭嘉駕着馬車沿着颍陰、颍陽、襄城一線南下前往平頂山,按照胡昭所指引的路線尋找正在山上行醫的張仲景。由于平頂山位于颍川郡内,距離并不算很遠,使得郭嘉很快就趕到了目的地,四處走訪詢問後,終于探得了張仲景的所處之地。
聽聞之前有一賢達之士受袁術推薦奏請為豫章太守,然而卻因朝廷另行指派的朱皓提前繼任導緻他乃至家人遭遇驅逐的境地,無奈之下他隻好投靠故交劉表,在行程路中突生怪病在平頂山上養病,幸得他的一位侄兒長跪于張仲景家門口三天三夜,方得請出張仲景為其醫治,然而這種病必須要長時間的靜養,不得長途勞累,于是張仲景便暫住于他家中以便行醫。
馬車沿着彎曲的山路小徑輾轉向上而去,因山路上石子較多且坑窪不平,導緻馬車的輪子不斷的颠簸着,雖然郭嘉已經極力控制住,但是司馬懿還是因為颠簸導緻傷口的毒素加劇擴散,隻趕到一半的山道路程時,司馬懿的嘴角已經溢出黑色血液。
見此狀郭嘉情急之下抛棄馬車和上面的行李,馱着司馬懿徒步上山。
山路崎岖難行,幾次郭嘉都差點被絆倒,但是他還是在天黑之前趕到了目的地還有百步的位置,站在坡下仰望那由稻草和竹子編制的圍欄中,那騰起陣陣炊煙的三四間屋房,屋下的田野邊上每隔數十步之遠便有出水口對田野進行灌溉,而這些出水口均由一條水渠自屋後三四公裡遠的山澗而來,這種奇特的方法免去了用人力老遠挑水費力灌溉的麻煩。
跨過水渠上的一座石闆橋,順着上坡的土台階向上而去數十步,便到達了籬笆院門前。
終于松了口氣的郭嘉,伸出手輕輕敲了木門等人應門。
三聲過後,木門吱呀一聲敞開了條縫隙,郭嘉的正面看不見一個人,等他順着門縫向下看時,發現有個與背上司馬懿年紀相仿的少年正在擡頭與自己對視:“您是?”
郭嘉彬彬有禮的對着少年彎下腰欠了欠身說道:“在下乃是胡昭先生引薦而來求醫的,敢問足下,張仲景先生現在家中否?”
少年炯炯有神的目光上下打量了郭嘉,不過他尤其在意郭嘉背上那個一動也不動的少年。短暫的思量之後他認定他們不是壞人,便伸手拉開了半扇門,側身請他們入内:“仲景先生去後山采藥了,可能要過些時候才能回來,你們先進來等等吧。”
将郭嘉領入内堂後,郭嘉趕緊找到了一張床榻将司馬懿平放在上面,這時門外傳來了深沉的咳嗽聲,有個須發微白的長者拄着拐杖自門口進屋,看着有生人在,便問少年:“這二位是?”
“叔父,他們是從陽翟來求醫的,說是仲景先生的故友所薦。”
長者聽了少年的話後點了點頭,也不再細問什麼變轉身進卧室了。
倒是郭嘉對少年的話頗為在意,他看着少年那英氣勃發、且頗有仙風的臉旁問道:“我可沒有說我是陽翟來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少年沉着回答:“方才我與你對話之時從你的口音之中聽出了陽翟口音,加之先生曾經提過他的好友胡昭先生便是陽翟人氏,我便能夠判斷得出你們真的是胡昭先生引薦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