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意跟慕琛心有靈犀,隻瞥了眼内侍的手。
内侍看着自己滿是啄痕的手,這下什麼都知道了。
瀾意承認她是他的主子,是為了讓他放松警惕,慕琛故意提起他們之間的聯系方式,是想詐他的話。
而真正暴露他的,是他食指上密密麻麻的啄痕,隻有長期接觸信鴿,才會在拿信之時,一不小心被信鴿啄到手指。
他瞬間跌坐在地上,心如死灰,正準備咬舌自盡,被錦衣衛眼疾手快攔下了。
錦衣衛用布堵住他的嘴,不讓他咬舌自盡,更不讓他發出半點聲音。
慕琛眼瞅着瀾意要走出席面,二話不說在旁攙扶她慢慢走至殿内中央,小心翼翼扶她行禮。
“父皇明鑒”瀾意站起身,面色平靜地說:“兒媳即将為人母,能夠體會全天下所有父母的愛子之心,斷然不會做出此等惡事。”她搬出了柳太後,“太後前段時日召兒媳入宮,與兒媳說了許多佛理,兒媳便略懂一些佛理,佛講因果,兒媳若盼着兒媳腹中之子好,應該是積善積德才對,又怎會做出傷害幼童之事?”
柳太後曾召見過瀾意入宮,隆化帝是清楚的,至于柳太後究竟與瀾意說了什麼,隆化帝不好奇,更不會主動過問。
他作為一國之君,沒有這等閑心,去關注母親與兒媳說了什麼話。
柳太後年歲大了,經曆過不少風霜。見過世間最慘痛的一面,也見過世間最完美的一面。人到暮年,自然而然看透許多事情,逐漸了悟佛理,習慣吃齋念佛度日。
不過聽到了跟佛有關的話,隆化帝倒相信這是柳太後親口所言了。
畢竟慈甯宮内的小佛堂是他命人修葺的,為的就是方便柳太後念佛。
慕琛仔細聽瀾意講完,附和道:“瀾意說得極是,兒與她皆是一心向善之人,這段時日為了給孩子積善積德,做了不少善事。父皇,您可還記得,小雪那日,兒與瀾意開倉放糧,并發放過冬的被褥、衣物給百姓?”
這一件事情,隆化帝最是清楚不過,輕輕點頭,并不言語。
當日他聽聞此事,特命他們二人入宮以示嘉賞,聽到慕琛漂亮的場面話,龍顔大悅,自此看這個兒子的眼神都不大一樣了。
殿内嫔妃心思各異,宋昭儀想大膽直言,遭到鄭皇後怒目斜視,氣勢瞬間弱了,撇撇嘴看向别處。
趙王意味深長地看着慕琛,與趙王妃對視一眼移開眼。秦王一臉坦然,秦王妃略有不安。齊王夫婦神情平淡,慕琦與陳月婉輕松了不少。
唯有太子一臉不屑,“這又如何?就你們夫婦二人長了一張嘴巴會說話,我還聽說過日日茹素的人,當年殺人不眨眼呢!可見話都是随口一說的,當不得真,還得看你是如何做的!”
隆化帝面色一沉,“放肆!”
隻兩個字,未加旁的動作及言語,吓得殿内衆人紛紛下跪,太子也不例外。
衆人異口同聲,“陛下息怒。”
太子不明所以,壯着膽子說:“兒……兒又沒說錯,父皇為何要責怪兒?”
隆化帝兩眼一黑,險些将桌上的東西摔太子臉上。
他與孝和皇後夫妻情深,孝和皇後溫柔敦厚,通情達理,他自問也是天資聰穎之人,為何他們的孩子,會是如此得不堪?
沒有一日是讓他省心的。
如今年歲漸長,太子更是口無遮攔,絲毫不見成熟穩重。
鄭皇後瞥眼隆化帝的神色,提醒道:“二郎,說話要注意分寸!”
陳如妃幸災樂禍地掩袖輕笑,迎上隆化帝陰沉的目光,後怕不已,笑容都僵硬不少。
太子聽不明白,“兒哪句話說錯了?越是心中不安,越會吃齋念佛做善事來彌補過錯。話雖如此,但兒也沒有直接說祖母是這樣的人啊,父皇何至于如此動怒?”
他越說越理直氣壯,話裡話外還有責備隆化帝的意思。
隆化帝實在忍無可忍,怒拍桌子站起身來,呵斥道:“逆子!”
鄭皇後氣得不輕,奈何太子是她堂姐唯一的血脈,是鄭家的依靠,在這種關頭,她總要護着太子。
要是隆化帝一怒之下廢太子,鄭家也會受到牽連。
“萬歲爺莫要動怒,二郎一向心直口快,絕無言語冒犯太後之意,還請萬歲爺明鑒。”鄭皇後跪得筆直,垂頭為太子求情。
隆化帝不予理睬,剛想處置言語無狀的太子,就看見顧維之匆匆進殿。
顧維之拱手行禮,氣喘籲籲說:“臣在此人的房内,發現了此物。”
他将一張被燒成碎片的信紙交給隆化帝身邊的内侍,再由内侍呈上去給隆化帝。
隻一眼,隆化帝便看出這是何人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