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先前種種并不積極的表現,又加之本就是異邦小國之人,莎莉公主在後宮之中處境也是愈發糟糕,甚至于連吃飯和供暖都成了問題。後來她也逐漸看清了能近皇帝身以升了地位不讓人輕視才是活下去最要緊的事,連忙想要有所行動。
但後宮女子想博得皇帝青睐也着實是一件難事,在房中盼了好幾月更是連皇帝的影子都不曾見到,過得日子和宮女也是不相上下。于是後來思來想去,她們主仆認為最要緊的事是多得到和皇帝見面的機會,隻要能見到面便是一切都要好說了。
之後她們想出一計,便是自降為婢進入皇後宮中侍奉,隻盼着萬一哪日在機緣巧合之下真的被皇帝看重而飛黃騰達。
此番行動也是她們思量許久的結果,一來是皇後宮中能多了機會得見聖顔,二來也能順帶着表示出皮沙對于大盛的忠心來。而皇後宮中富麗堂皇,相比之下最差的住處和飯食應也會好過她們現下的狀況。
可事情卻并沒有按照她們想象的那般發展下去,或者說是她們起初設想的太過簡單。
能立在宮中在聖人面前露面的都是伺候在皇後身側的舊人,雖然她們的吃住水平确實是有所提高,但日日所被派與的淨是一些頂累的雜活累活,全然沒有半點能見到皇帝的可能。但這全宮之中的人待她們都還客氣,她們也并沒有什麼好挑挑揀揀的。
直到一日機緣巧合之下夜間因四下黑暗而走錯了道,誤打誤撞之中見到皇帝而得了臨幸,随後便有了身孕。皇後發現這事時胎兒已然成形,但這個孩子後來卻是一落地便被宮人抱走溺死了。
而莎莉公主經生産之後動了元氣,身子一直不好,再加之本就患有咳疾在身,沒過幾年便去世了。而身為她的貼身侍女也再沒了留在皇後宮中的理由,于是便被發去了掖庭。
雖聽過不少後妃争鬥之事,但聽完莎莉公主的故事後仍然不免心下沉重,這樣的故事曾經可能會是她的另一個結局。
孤身一人來到異鄉又不受待見,起初隻想着在偌大的後宮之中勉強度日,後來連度日都成了問題,于是不得已之下隻能想辦法攀附上皇帝以求顯貴。為了這攀附先是自折身份為婢,後來也僅僅是得過一夜之幸,縱使得了身孕也沒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隻能郁郁而終。
但換言思之,她最開始是因着自己心中怨念頗深而自暴自棄無所作為,若是她那時能積極奔走一二也不會淪落到那樣過不下去日子的地步來。
“但在皮沙國中公主卻被奉為神女供奉,但這供奉卻又被抹去了具體面容,這又是為何?當真隻是因為公主當年自己說過的話嗎?”
“自然是不是的。”這老侍女說着說着眼中竟是流出了淚水來。
“當年公主是在王和王後的萬般逼迫之下不得已才入了大盛和親,那年恰逢皮沙的災年,王室的統治也在民憤之下有所動搖,唯有将王室之中的公主立為民衆的信仰才能凝聚民心,公主也隻是這一切的受害者而已。”
“但公主在大盛的處境也并不好,雖說相距甚遠,但我們的王也是怕這事露了破綻而使得百姓不滿,進而引發新的動蕩,于是便将公主的具體面龐抹去了。”
“當年公主去世以後與我同來的麗亞出宮回了家,嫁與了一個高官當小妾,這些也都是她後來寫信告訴我的。我發信無門,也隻收到過麗亞的這封信,後來也沒了任何同皮沙那邊的聯絡。”
聽這侍女所言,當年這事的脈絡也已然被捋的十分清晰,但她總覺得這事不簡單。
當年莎莉公主之子當真是被溺死了嗎?若是要胎兒死何必非要等到生下來的那一步?如若這胎兒沒死現今又會在何處?是出宮得了新的生活還是仍然被困于這一方宮牆呢?
恐怕這事也隻有當年皇祖母宮中的親曆者能說得清楚,隻是不知當年的宮人還有幾人存活世間。
燭光搖曳,入夜一身,這老侍女也将自己所知講了個差不多來,他們退下後蕭瑾又連忙吩咐了赫遠接着去查那一衆當年的宮人。将這手中的一應事做了差不多後已漸漸有了困意犯上,梳洗一番也該要躺下睡了。
隻是将将出了房門欲回卧房,就看見旁邊不遠處立着的那道身影。
他手臂屈起,小心翼翼地抱着懷中的一個毛茸茸的小生命。
“你怎麼在這?把康康還給我!”她有些生氣,連忙要上前将那一團灰白相間的毛團子奪回。
往後退去一步,裴譽亭避開她想要上來相奪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