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一紙舊戲故人尋〔民國〕 > 第67章 第六十七章 大樹無枝向北風,十年遺恨泣英雄(2)

第67章 第六十七章 大樹無枝向北風,十年遺恨泣英雄(2)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唐暄走到靈牌前,點燃三根香,祭拜早逝的兄長。我努力擡起步子跨過門檻,緩步走向唐暄,與她一起鞠躬為逝者祭奠。

唐暄與我齊肩并排而站,她注視着眼前的靈牌,聲音平靜:“大哥原名為唐鳴恒,出自《詩經》,拼接二詩,‘鳳凰鳴矣,于彼高岡;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取光明前景之意。”

“大哥自幼便聰敏勤奮,喜讀兵書詩詞,後來受父親影響前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進修,畢業于第六期騎兵科。”

“在日期間,大哥看到明治維新後而發展迅猛的日本,決心以改革政治為重,之後更是結交了許多愛國革命人士,大為信奉孫先生的革命思想。”

“回國後,因同學的舉薦,深受張之洞賞識,可他心系革命,斷然拒絕入職清廷。最後在好友的勸說下,才決定厲兵秣馬,與革命黨南北呼應,一同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而戰。”

“宣統三年十月,南方傳來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尚在北方的大哥也伺機準備好兵變,假意受令清廷,出任山西巡撫,與河北、山西、東北三處聯手,壓制北洋軍。”

“革命開始迎來狂潮,十月二十二日,湖南、陝□□立;二十九日,山□□立;三十日,雲南獨立;三十一日,江□□立......”

“眼看大勝在望,可大哥卻忽略了埋伏在身邊的危險。他在與燕晉聯軍策劃聯手灤州,會師北京之時,于京漢鐵路攔截了清軍運往武昌的裝備,此舉卻遭昔日同僚告密,最終激怒朝廷,被身邊的親信衛隊開槍暗殺。”

“大哥遇害之時,距離宣統皇帝退位僅餘兩月,僅餘兩月......”唐暄的聲音不再平穩,談及兄長犧牲之時,已泣不成聲,“彼時父親與三哥正在武漢策動海軍起義,聽聞此噩耗,竟是無一人能夠脫身北上為大哥收屍。”

唐暄偏首抹去雙頰處的淚水,再次開口已恢複平靜:“二十餘載人生,大哥始終以倡導革命為重任,在各地秘密傳播革命火種,編練新軍,創辦陸軍學堂,培植革命力量。任職延吉邊務督辦時,曾多次駁斥日方壓境之危,誓死捍衛祖國戍邊國土。雖未戎馬半生,卻為革命而亡,他對得起唐家,更對得起這個國家。”

我無法平息内心壓抑的沉重之感,緊縮雙眉,隻能一遍遍感歎:“革命未成身先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唐暄踉跄着向後退去一步,見狀,我連忙扶住她。

她緩緩轉頭望着我,眼裡的淚還未幹透:“辛亥革命是成是敗,個人心中自有看法,民國成立後,國家形勢如何,我想你應該明白。”

我點頭,回憶着這段于我而言早已塵封的曆史:“次年二月,宣統皇帝退位,封建帝制被徹底推翻,先輩們用鮮血換來了民國。可當時南方革命黨勢力微弱,缺少資金與軍隊,更不被外部勢力所支持。南北議和後,孫先生隻好辭職卸任,将共和的果實讓于袁世凱。可就在民國二年,袁氏唯恐自身地位不保,暗中派人刺殺曾主張實行内閣制的宋教仁。後來為了擴充軍備,還不顧國會議員的反對,擅自向英法德日俄五國簽訂借款條約。此等行為直接暴露了他□□,清除革命勢力的醜陋面目。由此,革命黨人紛紛主張興師讨袁。 ”

她松了手,撐着身子獨自站定:“我父親與三哥便是當年讨袁大軍中的一員。”

唐暄瞧着面前的照片對我說:“眼前這位便是我的三哥。”

“宋教仁遇刺一案發生後,孫先生立即從日本趕往了上海。父親知曉袁世凱的惡行後,痛心疾首,決定通電讨袁,後被中央免職。在接受孫先生的指令後,奔向江西戰場,帶領贛軍攻打北洋軍。”

“三哥則前往南京,擔任第一師騎兵團團長。可不久,随着江蘇各地失守,多數部隊竟然倒戈叛變,相繼取消獨立,投靠袁軍。僅僅十日,南京便成為了一座孤城。三哥聽聞南京領軍即将投降,一時悲憤交加,帶領其餘士兵組成讨袁司令部,一同與北洋軍厮殺交戰。”

“可經過一個月的血戰,南京還是被張勳的辮子軍攻破了。”

“此前,在保衛天堡城一戰中,三哥已身負重傷,戰敗之際,他選擇放棄逃亡的絕佳時機,帶着身邊的少數殘軍沖往被敵軍攻克的雨花台,與北洋軍血戰到底。”

“沒多久,三哥帶去的士兵中,活下來的隻剩兩人,而他自己的腿也連中數槍,連自行站立都做不到。所幸在戰友的幫助下,得以成功撤退回上海,撿回了一條命。”

“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失敗了,不少革命黨人被迫逃往海外。三哥因重傷不便長途跋涉,隻能隐姓埋名躲往鄉下,直到民國四年,才再次回到上海。”

“三哥雖撿回了一條命,可他的傷勢過重,雙腿是保住了,卻不再有站起來的能力。那段時間,他日漸消沉,無法接受自己不能行走的事實,更接受不了保衛共和戰役的失敗,曾幾度崩潰,選擇自殺。”

唐暄陷入沉默,一度哽咽無法續言。

我被革命黨人赤心報國,視死如歸的精神所感染,忍着眼淚向唐暄遞去帕子,輕手拍撫她顫抖的肩膀。

她接過手帕,輕聲道了句“謝謝”,接着道:“二姐的先生因病早逝,二姐因此傷心欲絕,孀居在家,卻無意染上了鴉片。因為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弟弟陷入悲痛無法自拔,二姐便瞞着我們擅自在三哥的藥中加入了鴉片。”

“沒有意外,三哥同二姐一般染上了鴉片。可大煙瘾哪是那麼容易戒的,不願被鴉片荼毒的三哥隻能每日扛着痛苦硬生生地憑自身意志在戒瘾。”

“本以為一切都在好轉,隻要活着便會有希望。”

“哪知年底卻傳來袁世凱□□的消息,就是這一兇訊直接斷送了三哥的命。他一邊忍受着戒煙的苦痛,一邊隻能眼睜睜看着當初拼死建立的共和葬送在袁世凱手裡,卻無能為力。”

“最終,三哥再也難忍家國變故,懷着一腔悲憤在家中開槍自殺了。”

唐暄擡頭看着自己兄長的遺像,顫聲道:“就在這間屋子,三哥就在這裡結束了他的生命。而第一時間發現三哥開槍自盡的人,不是别人,是鳴淵,他看到了一切。”

“當我們趕到時,鳴淵沒有說話,一點聲響都沒有,隻靜靜地守在屍體旁。二姐見此慘狀,癱倒在門前,最後硬生生爬着進來的。她抱着三哥當場嚎啕大哭,第二日便吞鴉片自盡了。”

“一連痛失二子,父親一夜白頭,之後更是連續數月卧床不起。”

聽完一切,我早已軟了身子,眼底的熱氣怎麼也壓不住,一幕幕戰争的慘狀開始不斷湧向大腦。

原來史書曾一筆帶過的戰役,背後竟是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而現代人民享受着新時代的和平安定,卻忘記了這一名名英烈的名字,又是何等慚愧。

我呢喃着:“原來這就是鳴淵曾反對暴力革命的原因。其實,與其說是反對,不如說是後怕與恐懼......”

“一向強硬的父親卻沒有反對鳴淵從軍的決定,那日,當鳴淵向父親坦露自己的選擇時,父親隻點了頭,一句話都沒說,隻是手中的茶灑了。”唐暄仰面抹去餘淚,平靜下來,“革命仍在繼續,這個國家需要有人去守衛,哪怕是流血犧牲的代價,也需要有人去做。大哥和三哥沒有看到的黎明,需要我們去尋找,去見證。我想,這就是鳴淵做此選擇的原因。”

唐暄漸漸緩和情緒,不過眼睫依舊濕潤,她退出了屋子,站到院中。

我沒有從沉重的往事中緩過來,眼神如呆滞一般,連轉都不會轉了,聲音更是淺不可聞:“白發人送黑發人,何等悲痛,又如何叫人承受。唐伯伯連喪三子,卻仍舊應允自己的幼子走上革命從軍的道路,他承受的苦痛不會比任何人輕。之所以沒有反對鳴淵,是因為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更沒有忘記自己的兒女也是一個中國人。”

唐暄上前拍撫我的肩膀,輕聲說:“若卿,本無意牽引你的情緒,不過那麼多年了,藏在心底的這些話才終于在今日說出了口,也謝謝你能夠聽我訴說。隻是,希望你能夠記住,好好珍惜眼前人,因為在我們這個災難深重的時代,活着是一種奢侈。”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