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長了難免,”李延年說道, “等到了江南在尋過。”
“也隻能這樣了,”王夏至點點頭,又道,“陳家老太太可來了。”
“等你回來,她們早走了。”李延年說道。
“這麼快走了?”我還沒和他們告辭呢?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緣再見。”李延年說道。“這是老夫人感謝你的,聽說‘你’暈船,還寫了張暈船的方子,等會配了藥試試。”
王夏至看着桌上的雙魚玉佩與方子,道“這個太貴了,幫我放着吧,日後要是有機會就還給人家。”
“好”
比起貴重的玉佩,方子卻實用了很多,效果也不錯,至少四妞喝了後沒這麼暈了,偶爾還能出甲闆上逛逛。
到了下個地界停船休整時,三皇子依舊送了東西來,還加了一船,兩船變三船,不過李延年似乎嫌人多,又去掉了一些人,還是變回了兩船。
就這樣,這趟說走就走的旅行,走的夠久,從年後還是穿着冬裝走到了夏裝,足足走了小半年,終于來到了江南。
江南繁花似錦,處處小橋流水,白牆青瓦,俊秀才子,粉黛佳人。
王夏至就跟林姑娘第一次上京一樣,哪哪瞧着都好看,一雙眼都不夠看,頭轉的比擺鐘還要頻繁,恨不得在長一個頭,再長一雙眼。
進城時還是徬晚,一路緩慢行走,路過貢院時,已經華燈初上。
貢院不遠處,就是大名鼎鼎的十裡秦淮河畔。
兩岸紅燈在夜幕中猶如巨龍般沿河蜿蜒流過,靡靡之音透過一堵堵粉牆,順着流水傳到衆人耳中,使得衆人還未見其行,就能想象其中的燈紅酒綠,輕靈歌舞,美妙佳人。
過了貢院,行了二三十分鐘,轉了兩三個高橋,在一片片高牆之中,來到了一處院門前。
院門早已大開,燈火通明,管事的帶着一衆小厮丫鬟在門外候着,等着主人的到來。
進屋之前,王夏至擡頭看了一眼匾,上面寫道歸園二字。
進屋之後,衆人伺候着主子梳洗,換常服,吃晚飯,休息,然後整理行李,忙活了好一通才安歇。
第二日早,王夏至早早就起來了,出去溜達溜達,看看早晨的江南是怎麼樣的?
早晨的江南可熱鬧了。
由于江南水網發達,許多小船靠岸卸貨,将貨物搬進一個個米店、棉店、油店、鹽店、酒樓、客棧……
而岸上的行道卻更是熱鬧,賣魚、賣肉、賣菜、賣雞鴨鵝、鮮花、藥草等農夫們挑着擔、背在肩上往來趕赴尋找目的地。
此外還有一些賣油條、包子、馄饨、面條的早餐攤子,也一個個冒着香煙,引誘着衆人過來……
随着天大亮起來,出來買吃食、買菜的婦人、坐轎騎馬的官員,上學堂的小孩等等都一個個的湧上熱鬧的街道。
早市一熱鬧就熱鬧到了十一二點,随着日頭的越來越曬,人們才漸漸回家。
等過了三點之後,街市又熱鬧了起來,擺攤賣畫,寫字算命,古玩雜器,奇書異本等各式各樣的攤位在萬年橋這一地段熱鬧吵雜起來。
在走遠點,來到近郊,還能看到一個近乎三層樓高的彩台。
台上戲班名角在此登台演出,台下裡三層外三層,站在凳子上、爬到樹上、站在船頂上看熱鬧的人群。
繞過熱鬧的人群,遠處是大片大片的農田,有農夫在耕作、在挑水、在放牛、在放羊,維持一家的糊口。
到了晚上,又是另一番場景,一家家紅燈秀院門口,一輛輛大車小車來往停留,穿着绫羅綢緞,配玉搖扇的富戶貴商與挑着擔子賣茶水果實,鮮花香粉的小商小販,同時穿梭在這一片天地。
随便一家院門進入,就能看到點頭哈腰、笑往迎送的龜公老鸨,端茶倒水、擡桶提食的丫頭小子,吹拉彈唱、曼歌輕舞的妓子,以及品詩賞酒看美人的恩客……
“天上人間果不負盛名啊!”
“逛了一日,就此一句?”說着要出去看看,回來之後就總結出了這句。
“這天上人間四字足矣,再多也比不上了。”自個也想不到比天上人間還更好的詞。
李延年笑道,“江南風景如畫,你這粗略一逛,也逛不到真正的景,不過是走馬觀花,還是來日我帶你逛逛。”
“好好”說定之後,王夏至便心滿意足的去睡了,等着接來逛江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