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琳,你相信人會改變麼。”
道恩有些沒頭沒尾得這麼問道。
哈琳因為這句突如其來的提問思考了一會,說,“我認為人都是會逐漸的改變的,甚至從細微的角度來看,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也會因為經曆的事情産生改變。”
“我想說的不是這種改變,我覺得這種改變比起改變更像是‘成長’,或者‘演變’,我想問的改變,是真正的一夜之間人的性情大變。”
“一夜之間的性情大變?”
“就像是被妖怪附身了一樣,又或者(以西方的方法說)說被惡魔蠱惑了。”
“......”哈琳回望過去,眨眼的幾個瞬間裡,把道恩的細微動作全部收入眼底。這幾乎是下意識的某種“心理學家的本能”。
“你說的是類似于浮士德之類的故事麼?”
“差不多,”道恩仔細想了想說,“你不覺得浮士德這個故事從他人的視角來看很可怕,而且難以理解麼?”
“一個以往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人突然有一天決定,當個壞人,變得面目全非,甚至魔鬼都看不下去得評價道‘你說話像登徒子之流’。”
“‘思想的線索已斷頭,知識久令我作嘔’,某一個人,某一天,突然決定要變壞,真的可以有如此大的改變?把自己以往的全部人生畫上句号,像是壁虎尾巴一樣一刀兩斷得舍棄掉麼?”
“......”哈琳聽完後思索了幾秒,說,“我不覺得這個世界上有人會這樣無迹可尋得變壞,道恩。”
“我們的改變都有其背後的原因,我們的每一個變化都有迹可循,而無論如何,我們現在的模樣總是有着以前的模糊形狀。而《浮士德》,不管它取得了怎樣輝煌的成就,這終究不過是一本小說而已。即使如果浮士德真的活過,可能也根本沒有什麼魔鬼,不過是他在壓抑的過去中自暴自棄得短暫釋放了本性。”
道恩聽着哈琳的話低下了頭,這一切都被哈琳收入眼中,她随意得說道:
“道恩,書本不過是書本,知識也隻是知識。人的命運并不是由偉人書寫出來的,而是在你自己的選擇中被慢慢探明的。”
哈琳看着道恩依舊不明的表情歎了口氣說:“如果你有什麼事情,可以随時找我幫忙,我一直在這裡的。”
即使距離這種沒頭沒尾像是扯閑話一樣的談話已經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道恩也偶爾會想起那句“《浮士德》不過是一本小說。”
奇怪的是每每想到這句話,道恩都能解脫出來,感到些許安心和釋懷。
哥譚是一個相當壓抑的城市,道恩剛來這裡的時候不過以為這指的是過多的雨天陰天以及新鮮的工業霧霾,事實不止如此。
可能因為這裡磚牆縫隙裡都是高濃度琥珀金的原因,這裡的每一個人臉上大多都像是籠罩了層哥特式的“死氣”。
雖然說由她來說這種話可能有一種百步笑五十步的喜感,但是顯而易見的是,哥譚不是一座正常的城市。
即使如此,當濃煙遮蔽了半個天空的時候,道恩還是感到了不可置信的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