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顧正整裝前往太子府,親自拜見太子。
見到太子後,他恭敬地行禮道:“見過太子殿下。”
太子笑容滿面地扶起他,道:“顧侯爺不必多禮,你我雖未曾謀面,但書信往來已久,也算相識已久了!”
顧正謙卑地回應:“臣雖遠在邊疆,但太子的恩典與教誨,臣時刻銘記在心,願為太子效犬馬之勞。”
太子滿意地點了點頭,感慨道:“咱們同心協力,待來日本宮君臨天下後,定不會忘記顧卿的功勳。”
接着,太子話鋒一轉,憂慮地談起孫家在西北的勢力:“雖然上次我們聯手打擊了孫家在西北的嚣張氣焰,但如今西北軍權仍在他們手中,不可不防啊。”
自從孫家接管西北軍來,顧正也一直聽到各種傳言,說孫家在西北仗着西北軍的勢力欺壓百姓、中飽私囊,惹得民怨沸騰,将西北軍的威名敗得一塌糊塗,就算不為奉承太子殿下,自己也決不能放任他繼續為禍西北,畢竟那是顧家軍辛苦守候多年的地方。
顧正:“請太子放心,有我在一日,就絕不會讓孫家借西北軍之名,行禍亂朝廷之實。”
太子聽到這話,欣慰地點了點頭。
他接着與顧正談論了豐台大營的一些事務,讓顧正提前了解情況。之後本想挽留顧正在府中用膳,卻被顧正拒絕了。
臣鮮少入京,若被人知道剛入京便與太子殿下關系親厚,怕是會引人非議,若被人傳出臣與殿下早有聯系,恐對殿下不利。”
太子殿下一聽,深覺有理,更覺得顧正是真正在替自己着想,對顧正的信任更添幾分。
離開太子府後,徐先生有些擔憂,對顧正說:“少将軍,太子雖是未來儲君,但素來名聲不佳。你真的要替他對付孫家嗎?”
顧正淡然一笑,答道:“先生多慮了。太子的品性我自然清楚,我不會真的助纣為虐,孫家在西北的所作所為,我本就不能容忍,就算太子不對付他,我也會找機會對付他,如今還能打着太子的旗号行事,不僅可以替西北的百姓出口氣,還能獲得太子信任,方便我日後行事,這不是一舉兩得之事嘛?”
徐先生:“你心裡有數就好,我就怕你為了報仇而迷失了本心。”
顧正聞言,正色道:“先生請放心。顧家滿門忠烈、為國為民。即使如今蒙受不白之冤,但忠義之魂未丢。我若行不義之舉,就算日後成功為顧家報仇,為顧家軍正名了,我也沒臉去見九泉之下的顧家英烈。”
二人把話說開後相視一笑、策馬揚鞭返回了驿站。
三日時光匆匆而過,這天顧正忙完後又想起了林霜,心想該給她送畫像了,送誰的畫像呢?他本想随便畫個人像應付了事,這樣林霜拿着畫像也找不到人,自己就能有更多機會和她接觸。
然而當他真正拿起畫筆時,卻發現自己的心中除了林霜再也容不下旁人。
筆随心轉,墨随情流,不知不覺間,畫卷上已然呈現出了林霜的倩影。她的一颦一笑、一舉一動都如此生動地躍然紙上,仿佛就在眼前一般。
顧正看着畫卷上淺笑嫣嫣的林霜,自言自語道:“罷了,我便将此畫送到你面前,看你作何反應。”
于是,在徐先生的陪同下,顧正帶着畫像再次來到了雙仁堂。
因為有了前次的到訪經曆,這次守衛并沒有感到奇怪,直接将他們迎進了大廳并通報了林霜。
當林霜再見顧正時,她眼神中多了些防備,讓顧正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他一顆心都在林霜身上,自然能夠第一時間察覺到她情緒上的細微變化,顧正心中甚是不解,第二次相見難道不是應該更加熟悉嗎?怎麼反而比第一次還要冷漠幾分呢?
顧正轉念一想,默默把這筆賬記到了三殿下頭上。他認定是三殿下在背後說了自己的壞話,才會導緻林霜對自己産生誤會。
林霜客氣地問道:“顧侯爺此次可是來送畫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