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後和蕭淑妃死了,死的無聲無息,死的罪有應得。
她們死在李治的狠心決絕,死在武皇後的深仇大恨,死在自己的卷土重來,死在李治和長孫無忌的皇相之争。
當她們不再是李治的妃嫔,而是老臣們投石問路的石頭的時候,這件事情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就是李治認為的真相,王皇後和蕭淑妃就成了背叛李治的人,既然是背叛者會有什麼好下場?李治用行動告訴老臣們:你投石問路,那我就把你投石問路的石頭給你砸碎,所以王皇後和蕭淑妃就死了,這就是李治對老臣們投石問路的回擊。
這麼一看王皇後和蕭淑妃死的冤,但二人又死的不冤,武皇後對她們的深仇大恨何曾遺忘過一分一毫?所以武皇後對她們殺人還要誅心,告訴她們是死在自己的算計下,就是要一解心頭之恨。
看着已經“自缢”而亡的王皇後和蕭淑妃,武皇後沒由的想到了自己進宮前的一件事,那是自己告訴表哥楊豫之自己想要進宮的時候,憨傻的楊豫之勸誡自己不要進宮的事,楊豫之說宮裡有一個叫宮人斜的西方,是埋葬在宮裡死去的宮女的地方,楊豫之還專門給自己背了一首專門寫宮人斜的詩:
未央牆西青草路,宮人斜裡紅妝墓。一邊載出一邊來,更衣不減尋常數。
現在自己進宮多年,從一個進宮的小宮女到先帝的武才人,再到李治的武昭儀,武賢妃,武皇後,自己幾度生死,在武皇後看來,這宮裡何處不是宮人斜?處處皆是宮人斜,宮廷就是一個人吃人的地方,不然你就是被陰德妃杖斃的小宮女,被齊王李佑玩弄緻死的宮婢,被王皇後陰謀算計還自願赴死的劉賢妃,還有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女兒,這就是宮廷,既然這樣王皇後和蕭淑妃為什麼不能是其中之一?蕭淑妃臨死前說自己會遭報應,那現在何嘗不是她的報應?
可是自己是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王皇後想起了從前,想着從前的自己,可是過去的記憶似乎已經模糊,她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自己變得不再是自己的,又或許現在的自己才是自己?
想到這裡武皇後開始不由自主的念叨自己剛剛想到的楊豫之說的這首宮人斜的詩:
未央牆西青草路,宮人斜裡紅妝墓。一邊載出一邊來,更衣不減尋常數。
自己也會成為這宮人斜的一縷孤魂嗎?
早就被王皇後和蕭淑妃之死吓壞的宮婢和内侍現在聽到武皇後念叨的詩臉色更是吓的慘白,皇後娘娘好“雅興”,殺人還要作詩?
武皇後殺王皇後和蕭淑妃的事不是什麼隐秘,她也沒想着這件事能隐秘,所以馬上就有人知道了王蕭二人之死。
長孫德妃的貼身侍婢是跑着進去的德妃的殿閣,然後哭着告訴德妃道:“娘娘,死了,都死了,都被武皇後殺了。”
德妃還不知道侍婢嘴裡說的什麼事,問道:“誰死了?什麼都死了。”
侍婢依舊哭着道:“是王皇後和蕭淑妃,她們死了,她們都死了,她們都被武皇後殺了。”
侍婢一句話驚得德妃猛地站起身,武皇後殺了王皇後和蕭淑妃二人,武皇後是怎麼敢的?雖然王蕭二人現在是戴罪之身,但她們背後也是有家族的人,殺她們就是無視家族的顔面,還有就是二人是被李治寬赦到回心院的,武皇後就敢殺了她們?這不是無視皇上的顔面嗎?所以武皇後是怎麼敢的?
德妃難以想象事情的發展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王蕭二人也在自己的妙計下被李治放出了内獄,這正是卷土重來的勢頭,怎麼就會變成武皇後殺了王皇後和蕭淑妃?
德妃怒聲道:“哭什麼哭!你把事情給本宮講清楚!”
侍婢語無倫次的道:“奴婢聽說是因為皇上雖然寬赦了王皇後和蕭淑妃二人,讓她們從内獄到了回心院,可是她們在回心院依舊屢教不改,整日咒罵武皇後不止,這樣皇上才對她們數罪并罰,然後令她們自缢而亡,還是武皇後親自看着二人被治罪。”
德妃還是從侍婢的口中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難道王蕭二人就是因為在回心院不知悔改咒罵武皇後這樣被李治認為沒有認錯知錯的态度,這樣就被下旨自缢?這多少都有一些讓人難以置信,還是說王蕭二人就是爛泥扶不上牆頭,就這樣蠢的被武皇後抓住了把柄?事情一切都不明晰,這對于德妃就是一個意外,完全打亂了她的謀劃,但她還是馬上讓自己的貼身侍婢去監國府把這個消息告訴長孫無忌,有些事她不明白,長孫無忌未必不明白。
德妃不知道現在的長孫無忌也是一頭霧水,他接到了内侍的傳話說是皇上召他入宮,可是他進宮之後李治卻沒有見他,隻是讓内侍監送過來兩幅字,一書忠臣,一書忠誠。
長孫無忌能看出這是李治的字,甚至更确切是李治剛寫出來的字,因為墨迹尚能感覺出,隻是這兩幅字是什麼意思長孫無忌并不十分明白,但李治不見他這種情況已經讓長孫無忌感覺到了事情的反常。
然後長孫無忌在府中就等到了宮内德妃傳出來的消息,說是王皇後和蕭淑妃在回心院被武皇後處死了,名義上是李治讓她們自缢而亡,可這隻是名義,具體的情況誰都不知曉,結果就是王蕭二人死了,德妃不明白李治為什麼會這麼做,這不可能是武皇後的膽大妄為不顧及王皇後和蕭淑妃身後的家族和李治寬赦二人的顔面。
到這時候長孫無忌才有一些恍然,他不知道李治這個儒弱的皇帝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殺伐果斷,這不是他認識中的外甥,可是長孫無忌依舊明白了李治這麼做的原因。
說到底還是因為褚遂良和李義府的事,李治這是把自己投石問路的石頭給砸了,即使這個石頭是他曾經的皇後和淑妃,李治依舊不在乎,由此可見李治這麼做的決心。
然後長孫無忌聯想到了李治剛剛送給自己的兩幅字,這哪是簡單的兩幅字,而是李治對自己的诘問,何為忠臣?何為忠誠?你長孫無忌算不算衆臣或者忠誠?接着長孫無忌又想到了很久以前李治對自己說過的話:你不是朕的太上皇,這都是同一個意思,就是長孫無忌要明白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
長孫無忌擔心的事還是發生,在韓瑗和來濟來找他希望谏言寬赦褚遂良的時候長孫無忌就有這樣的擔憂,王皇後被寬赦雖然是請赦褚遂良的機遇,但機遇往往和風險并存,長孫無忌就是害怕李治疑神疑鬼想太多,猜疑是君臣之間的大忌,所以他始終躲在幕後沒有明确的參與此事,可事情的發展還是超出了長孫無忌的想象,長孫無忌忘了一句話,到了他這種地位,不表态就是一種表态。
現在李治殺了王皇後和蕭淑妃二人,可是李治并沒有露面,而是由武皇後執行,就把事情變成了後宮之事,武皇後作為後宮之主做出處置也是合情合理,但長孫無忌知道這就是李治對寬赦褚遂良一事的表态。
長孫無忌想明白了這些事就修書一封把最近發生的事都告知德妃,侍婢是沒有資格知道的。
德妃看到長孫無忌的書信的時候也想明白了這些事情中的關聯,所以自己的努力就這樣前功盡棄?尤其是武皇後殺掉王皇後和蕭淑妃的事這更是在德妃的臉上狠狠打了一巴掌,後宮的衆人皆知王皇後和蕭淑妃是在自己的斡旋下才逃出内獄的,可是武皇後把她們殺了,後宮衆妃還怎麼看待自己?
德妃的擔憂是正确的,武皇後殺掉王皇後和蕭淑妃的事震驚了整個後宮,李治的後妃們都驚愕于武皇後的殺伐戾氣,别看王皇後和蕭淑妃是廢後,廢妃,但地位依舊比她們這些妃嫔高到不知道多少,可是武皇後還是說殺就殺,就問說不怕?
德妃明白如果自己對這件事要是沒有一點反應的話,那在後妃們心中就是自己被武皇後的殺雞儆猴吓住了,自己就要顔面掃地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東西皇後勢均力敵的局面就會土崩瓦解,所以德妃一定要做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