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小品藝術家“白雲”曾經說過一句話,做女人難,做名老女人更難,現在武皇後心中就是同樣的一句話:做身為皇後的女人更難。
朝臣可以是皇帝的臣子,也可能是皇帝的敵人,後妃也一樣,她們可以是皇後的臣妾,也可能會是皇後的敵人。
武皇後現在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局面,她沒想到後宮的妃嫔們會跟着德妃一起來逼宮自己,并且逼宮的理由還堂而皇之:為了皇帝開枝散葉,生兒育女,這的确是皇後的責任,所以說做皇後不容易呢。
做妃嫔你可以獨自霸占着皇帝,這叫獨寵,但做了皇後就不行,你要貼心的告訴皇帝要雨露均沾,要想着後宮的其他妃嫔,要學會給皇帝找女人,這些都要自願,不能嫉妒,妒忌的女人不配做皇後。
就像當初的王皇後,蕭淑妃可以仗着李治的獨寵恃寵而驕,王皇後卻不能嫉妒,因為蕭淑妃已經為李治生兒育女,王皇後不但不能嫉妒蕭淑妃,相反還要獎賞她,這就是她作為皇後的“賢德,賢惠”,哪怕王皇後知道蕭淑妃想要謀奪她的皇後之位,王皇後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與蕭淑妃為敵,因為皇後之位不允許她這麼做,不然掉份,是自賤身份,這也是王皇後把身在感業寺的武如意接進宮的原因,武如意可以和蕭淑妃争鬥。
還有就是人人都稱贊長孫皇後千古賢後,長孫皇後不但要勸說太宗皇帝雨露均沾,維持後宮妃嫔之間的穩定,還把那些身份低微妃嫔生的皇子公主養在身邊,就是想給這些皇子公主一個體面,對這些妃嫔也都是照顧有加,即給皇帝找女人,還給皇帝養孩子,試問這樣的長孫皇後如何不賢惠?
現在這種事輪到了武皇後,就問你武皇後是想做一個賢惠的皇後,還是不賢惠的皇後,且不說有長孫皇後珠玉在前,就算是王皇後也是不久前的事,大家還記憶猶新,如果你這個新皇後做的還不如王皇後,那你憑什麼有資格做皇後?這是德妃能夠逼宮武皇後的原因,也是武皇後自己知道應該韬光養晦的原因,現在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她犯錯呢,尤其是長孫德妃這隻猛虎,武皇後不得不慎思。
這也是她面對德妃聯合妃嫔們的逼宮選擇将計就計的原因,她沒辦法兵來将擋,針鋒相對,隻能以退為進,将計就計。
不過将計就計也有将計就計的好處。
在這一次的皇後娘娘“見安”之後,武皇後主動表示自己願意和德妃娘娘共治後宮的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那長孫德妃聯合後宮衆多妃嫔逼宮皇後的事也就瞞不住,其中因果一目了然:就算沒有這一次的逼宮,武皇後一樣會邀請德妃共治後宮,甚至并駕齊驅的位子事前也已經準備好,這樣說來的話武皇後本來就有“共治後宮”的本意,倒是長孫德妃心思難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有點恩将仇報的意思,這讓德妃有些顔面難堪。
這一次事後,在後宮中甚至有了東西兩位皇後娘娘的說法,東皇後自然是東宮太子的母親,後宮名聲言順的武皇後,西皇後則是無冕之王長孫德妃,諸妃嫔私下都是這樣議論紛紛的。
在其他地方則是另一種說法,朝堂有長孫無忌“監國”,後宮有長孫德妃“共治”,這還真是“内外兼修”啊!不知道有多少朝臣羨慕嫉妒恨,誰說長孫監國在“廢後”事件中輸了?難道不應該是長孫監國老謀深算早就準備好了長孫德妃?看似輸了,實則沒輸,畢竟“西皇後”之名不是虛名。
面對“西皇後”之名外人都是在羨慕,“西皇後”本人德妃卻是在生氣,因為這個“西皇後”不是她自己要的,而是武皇後将計就計強塞給她的,也許現在的結果是好的,但德妃知道自己是被武皇後算計了。
武皇後此舉大家都說是皇後娘娘“大度”,所以武皇後大度自己就是“小心眼”呗?“小心眼”可不是什麼好名字,德妃一直維持自己出身長孫家,地位超然的氣度,現在卻被算計成“小心眼”,試問誰能高興?
所以從此之後的每三日皇後處例行“見安”德妃再也沒有去過,方正自己是武皇後親口說出“共治”,見什麼安?正好“順其自然”的不去,省的看武皇後的臉色,什麼“共治”?為什麼不可以是自己“先治”?德妃在自己的館閣中一樣能知道後宮所有事,現在正好有了武皇後的将計就計,德妃也就順水推舟計,繼續保持在武皇後見安諸妃的前一天來德妃這裡“見安”的習慣,以此成例。
不止如此,德妃對武皇後勸谏皇上“雨露均沾”的事依舊暗中指使,她可以不去見安武皇後,但諸妃在見安武皇後之前都會先來見她,德妃自然能知道武皇後對“雨露均沾”之事是不是隻說不做,還是說到做到。
如果是隻說不做德妃說不得還要親自到武皇後面前興師問罪,還有一個原因是武皇後做了,勸谏了皇上要“雨露均沾”,皇上為什麼沒有來找過自己?這才是德妃的本意,現在皇上後宮可謂無人,一旦武皇後确實勸谏,皇上最先來的就應該是她這裡,德妃卻一直沒有等到。
事實上這一段時間李治真的“雨露均沾”了,隻是沒有沾到德妃這裡,德妃也不想想,既然是武皇後勸谏李治,德妃這樣聯合諸妃逼宮她,武皇後怎麼可能在李治面前說德妃的好話,所以在勸谏李治“雨露均沾”的時候,武皇後貌似不經意間提到了徐婕妤,多說了徐婕妤幾句好話,還說起了當初安思定公主被王皇後巫蠱之術謀害的時候,所有後妃都無動于衷,隻有徐婕妤不顧王皇後的壓力前去請禦醫過來,這樣武皇後也算是知恩圖報。
還有李治的原因,李治在朝堂被長孫無忌壓制,後宮又來了一個長孫德妃,後宮之事也都是因德妃而起,鬧出了一個東皇後和西皇後的鬧劇,李治不追究德妃的逾禮已經是顧忌到長孫無忌的顔面,還怎麼可能去“雨露均沾”德妃?李治又不是“賤骨頭”,所以李治可以雨露均沾,德妃除外。
于是在諸妃“見安”德妃娘娘的時候,德妃問起了皇上是否“雨露均沾”的事,幾位後妃喜笑顔開的站了出來感謝德妃娘娘的大恩,這都是承恩李治雨露的後妃,其中以徐婕妤為最,最近一段時間李治以見她次數最多。
德妃看着站出來的三四人面色難看,所以皇上這是越過了她這個德妃直接去見了這些下妃?這倒是“雨露均沾”了,可就是沒有沾到自己?雖然德妃已經知道就算是被李治“沾了”也不可能懷孕,但李治不來就是對自己的無視,那她這個德妃還算什麼?“西皇後”之名不就是個笑話?
隻是德妃現在隻能面色難看,“雨露均沾”是她的提議,聯合諸妃逼宮武皇後大家也跟着她一起做了,武皇後也勸谏皇上了,後妃也開始有人“承恩”了,現在事情發展一切順利,德妃總不能因為自己沒有被皇上雨露均沾就嫉妒被沾到的後妃,不然德妃還稱什麼“西皇後”?不能出力是大家,有人得利你西皇後就不高興吧?難不成你隻是把大家當槍使?德妃不能這麼做。
所以德妃隻能勉強笑着點頭看着喜笑顔開的幾人,其他沒有被皇上“承恩雨露”的後妃則是羨慕的看着這三四人,滿心希望下一個被皇上寵幸人就是自己。
第二天的皇後娘娘處見安,沒有了德妃在這裡,大家對武皇後也就恭恭敬敬,尤其是在知道已經有人被皇上恩寵的時候,現在誰都想要皇後替自己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這樣自己被寵幸的可能性不就更大一些?這也算是武皇後的美人計,用皇上臨幸的機會拉攏後妃。
後妃們還是實際的,跟着德妃逼宮不就圖一個懷孕的機會嗎?現在這個機會幾乎就在武皇後的手裡,大家知道孰輕孰重,現在德妃不在這裡,也就沒必要和皇後娘娘對着幹,進宮這麼多年諸妃也許不受寵,但見風使舵,曲意逢迎還是學會的。
見安之後諸妃離去,徐婕妤卻是主動留了下來,皇上最近幾次恩寵她,徐婕妤不是傻子,她知道這背後是誰的作用,除了眼前的皇後娘娘其他人沒可能,徐婕妤也知道皇後娘娘算是和自己有舊,也就是安思定公主被害時自己幫助過她,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自己姐姐徐慧的原因,自己的姐姐和武皇後才是摯友。
徐婕妤從來不敢想象當初的武昭儀有朝一日會成為後宮的皇後娘娘,要知道王皇後并不是無用之輩,徐婕妤也不知道當初自己的一個好心之舉會有現在的回報,雖然她沒有挽救安思定公主的性命,但至少在武皇後這裡種下了善因,所以這是善因得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