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199章 先帝忠臣自掘墳墓 司空大人還政于朝

第199章 先帝忠臣自掘墳墓 司空大人還政于朝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來自武賢妃的示好和次子李思文的勸誡讓李績一時間陷入了難解的惆怅,他知道賢妃的這些舉動都是為了李治和長孫無忌的皇相之争而做,就是為了眼下的的廢後之事而來,這些背後之事李績都明白,但正是因為明白李績才難以下定決心,因為他一旦做出選擇就代表要入局到和長孫無忌的紛争中,李績作為顧命三臣之一,他想要還政于朝,這是他和長孫無忌以及褚遂良的分歧。

之前李績對于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所為可以置身事外,道不同不相為謀,現在如意卻代表李治求到了他的門前,再加上自己次子的忠孝之論,李績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再事不關己的空間,他是時候做出一個決定了,到底是選擇和長孫無忌合謀還是支持李治廢後,這就是要與長孫無忌為敵了。

聽了如意的話李績已經預料到褚遂良因為冤殺了皇上的劉賢妃,是絕無可能繼續留在中樞七相之中,這樣就相當于長孫無忌少了一大臂膀,如果自己現在站出來支持長孫無忌那就是雪中送炭,還是唯二的顧命大臣之一,長孫無忌一定會承自己的好意,以後的朝堂自己就會是僅次于長孫無忌的人,這對李績來說也是不小的誘惑,李治能給自己的長孫無忌一樣能給。

而選擇李治就要冒險很多,在皇相之争中李治居于下風是明擺着的事,并且李治和長孫無忌還是舅甥的關系,自己是一個外人,誰知道這兩舅甥未來會走到哪一步,真的到了李治鬥不過長孫無忌的時候,長孫無忌肯定不會把自己的外甥怎麼樣,自己恐怕就要成了多餘的人,吳王李恪,荊王李元景,高陽公主都是這麼沒的,都被長孫無忌殺了個幹淨,就連家裡的小孩子都被流放,李績選李治就是要有賭的成分,李績不是褚遂良,他甯願置身事外顧全家人性命也不會愚忠李治。

不過李績現在站出來支持李治的機會也是在于褚遂良,褚遂良即倒,不管是做長孫無忌的同僚還是對手是同等機會,做同僚就是雪中送炭,做對手就是現在長孫無忌元氣大傷,俗話說趁他病要他命,李績想要還政于朝這就是恰當的時間。

聽着李績說着這樣的話,李績夫人也是惆怅,她一個婦道人家不想思考這麼涉及家族生死存亡的問題。

此時不隻是李績在惆怅,“冤殺”了劉賢妃的褚遂良一樣也在茫然。

長孫無忌的監國府書房中,一直以來都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諸人商議重要事務之所,現在也是這樣,不同之處在于這一次書房内沒有了諸人,隻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二人,就像是同為顧命大臣的二人在商議自己的事。

今天是褚遂良特意拜訪長孫無忌而來,目的自然就是商議如何應對褚遂良“冤殺”劉賢妃之事。

褚遂良有顧命大臣的身份,這就是刑不可加身的根本,可是隻說刑不可加身,卻不是有錯可以不追究,免死金牌可以免死,卻沒有說保證好活,冤死劉賢妃之事褚遂良躲不過去,他也不想躲,隻是對于自己現在在做的事是對還是錯,褚遂良很茫然。

他是先帝駕崩前的托孤大臣,是先帝最信賴之人,君以國士待他,他就要以國士報之,所以先帝知道自己的兒子能力有限,難以勝任皇帝之責,這才為李治選定了三位顧命大臣,褚遂良為輔佐李治是本分,是先帝對他給予的職責,因此褚遂良不能看着李治一意孤行的走錯路,辦錯事,這是褚遂良一以貫之的行事準則,可是這個準則卻和李治的想法形成了矛盾,自己該如何面對?

如果自己遵了李治的命,那就是違了先帝的命,可是自己遵了先帝的命,那就會違了李治的命,最終褚遂良認為李治不如先帝,那就是李治錯了,先帝沒錯,所以自己還是要遵先帝的命,他要堅決反對李治廢後。

雖然現在自己因為冤死劉賢妃之事被李治诘難,但褚遂良依舊不認為這是自己的錯,他是為了維持後宮的穩定,他是為了保住皇後,這是大局,犧牲一個劉賢妃算什麼?如果有必要褚遂良不惜代價也會犧牲自己,這就是他,一個性情耿直的诤臣,現在褚遂良甯願李治治罪自己都不會在廢後之事上做出退步。

在李績眼裡褚遂良是:成也對先帝的忠誠,敗也對先帝的忠誠,實際上在褚遂良自己這裡是:生也對先帝的忠誠,死也對先帝的忠誠。

李績一句話說得對,褚遂良隻是先帝的臣,不是李治的臣,褚遂良是一個好的臣子,隻可惜他是先帝的好臣子,不是李治的好臣子,所以可惜,這就是褚遂良的為臣之道,卻不是李績的,這也沒有對錯之分。

褚遂良看着長孫無忌,在他眼裡長孫無忌是和他志同道合的人,所以二人惺惺相惜,反觀李績卻總是置身事外,這也是褚遂良不喜歡李績的原因。

褚遂良對長孫無忌問道:“監國,我們遵于先帝之命,這是沒錯吧。”

長孫無忌道:“是,先帝遺命,何錯之有?”

褚遂良道:“所以這就是皇帝在執迷不悟。”

長孫無忌道:“所以我們要讓皇上幡然悔悟,懸崖勒馬,這是我們顧命大臣的職責。”

褚遂良笑着道:“既然監國這樣說,那少了一個我又算得了什麼,先帝遺命就是我等不忘的初心,初心不改,方得始終,我即使被皇上罪責也無憾無悔。”

長孫無忌看着褚遂良道:“對,我們問心無愧。”

實際上長孫無忌看着無怨無悔的褚遂良心中一顫,他騙了褚遂良,他明明已經知道王皇後不能懷孕的真相,卻一直瞞着褚遂良,長孫無忌不知道褚遂良如果知道了這個真相會怎麼做,但肯定不會善了,李治是自己的外甥,長孫無忌對他還是有孺慕之情的,所以隻能欺騙褚遂良。

有了長孫無忌的承諾褚遂良也欣慰的點點頭,然後拿出了身後的一個包裹,看形狀是一個長方形的木盒,長孫無忌看着褚遂良很是驚訝。

褚遂良打開了包裹,然後打開了木盒,木盒裡面放着一把華麗的劍鞘,褚遂良和長孫無忌愣神的看着這把熟悉的劍鞘。

劍鞘是太宗皇帝駕崩時托付給顧命三臣的東西,不隻是劍鞘,還有長孫無忌的劍衣(劍蕙)和李績的長劍,顧命三臣各得其一,這是太宗皇帝托孤時三分皇權的象征,正是因為他們有了這個東西才刑不可加身,同為中樞七相之一,他們也比韓瑗、來濟地位更超然,現在褚遂良卻把自己的劍鞘帶到了長孫無忌的面前。

褚遂良道:“監國大人,老臣是先帝的良臣,雖然因為先帝的護持可以刑不加身,但也不能污了先帝的賢名,冤殺劉賢妃之事也就由我一人做事一人當,為了大局着想,這是我們眼下最好的選擇,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皇上依舊被妖人迷惑,不知悔改,這樣就是我們愧對先帝的囑托,我就算是死了也不能瞑目,現在我就把這劍鞘留給監國大人,希望即使我不在監國身邊,監國也能夠秉持不負先帝之心,好好輔助皇上。”

這是褚遂良的托付,也是褚遂良的忠心,可死不可負太宗皇帝的忠心,隻是褚遂良把他和長孫無忌當成了諸葛亮,把李治當成了劉禅,李治真的是扶不上牆的阿鬥嗎?執迷不悟的真的是李治而不是他和長孫無忌?需要幡然悔悟的又該是誰呢?世事不可言說,彼時的李治不知道,長孫無忌不知道,褚遂良不知道,李績也不知道,沒人有上帝視角可以決斷眼下事的對錯。

翌日,李治繼續宣召中樞七相紫宸殿議事,衆人皆知這一次不隻是要商議廢後一事,必然還有褚遂良辦錯案冤殺劉賢妃一事,雖然還不知李治會怎麼處置此事,但韓瑗、來濟、崔敦禮、于志甯等人皆心有戚戚然,若不是因為褚遂良堅決反對廢後之事必然不會有李治追究冤殺劉賢妃一事,這是君臣不和,自古君臣不和就沒有善終的先例,他們也曾經或明或暗的支持褚遂良反對廢後,看着褚遂良的怎能不想到自己呢?多少都會有一些兔死狐悲的感同身受,所以在進入紫宸殿的時候都是面色沉重。

即使這樣他們在入殿之後還是下意識的看了屏風後一眼,這一次屏風後面沒有武賢妃,不知是該慶幸還是遺憾,如果這一次武賢妃還參活紫宸殿的事他們就打算像是李治追究褚遂良一樣追究武賢妃幹政了,可惜武賢妃這一次沒在。

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上一次沒有參與紫宸殿議事的司空李績這一次卻已經早早的坐在了自己的胡凳上,這不正常,中樞七相除了李績都是關隴一派,這也是很多事情商議的時候都是中樞六相的原因,李績自覺的就會因病缺席,就像上一次紫宸殿議事,李績生病才是常态,現在怎麼會突然出現?這就是反常的地方。

于志甯客氣的問道:“司空大人不是說身體有恙嗎?現在這是好了?”

李績客氣道:“多謝于大人關心,老臣的身體乃是陳年的舊疾,哪能說好就好,隻是強撐着病體來紫宸殿議事罷了,皇上所招不敢不來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