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195章 表孝心李治見太妃 盡忠心老臣乞骸骨

第195章 表孝心李治見太妃 盡忠心老臣乞骸骨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可是現在這樣跟自己的舅舅正面對壘也需要李治莫大的勇氣,還好李治這時并不怯懦。

李治鼓起自己的孤勇之氣道:“莫大之罪,以絕嗣為重。今皇後無嗣,是為不妥,然武賢妃有子,今欲立為皇後,衆卿以為如何?”

李治開口說完長孫無忌卻是莫名的看了他一眼,現在李治以皇後無後為由意欲廢後,卻不知長孫無忌已經知道王皇後無子實則為李治暗中所為,隻可惜長孫無忌并沒有揭穿自己外甥的說法,并且他也沒有把事情告訴褚遂良等人,李治不想和自己的舅舅鬧崩,長孫無忌何嘗想和自己的外甥鬧得不可收拾?

褚遂良在來之前就知道李治會這麼說,王皇後無子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不隻是李治這麼說,見風使舵的李義府在朝堂上也是以這個借口建言“廢後”的。

褚遂良正聲道:“皇上,皇後娘娘系出名門,為先朝時先帝為皇上所娶,掌執東宮、後宮多年,無愧婦德,在先帝病重時,曾執皇上手對臣等言“我好兒、好新婦今将托付卿等。”時至今日,言猶在耳,皇上難道都已經忘了嗎?現在皇後無過,上欲廢後,恐不可為!望皇上切勿違先帝之命,不然難以說服臣等,也難以說服天下人,更難以告慰先帝在天之靈。”

既然李治對于廢後之事要一意孤行,褚遂良隻好把太宗皇帝搬了出來,畢竟當年太宗皇帝駕崩時對着自己的顧命大臣們說過要照顧好自己的好兒好兒媳,在這上面褚遂良可以義正言辭。

李治對于褚遂良搬出自己的父皇沒有辦法,畢竟他不能站出來說自己父皇當年所言不對?自己不是好兒,王皇後不是好婦?褚遂良這算是用太宗皇帝的話道德綁架李治,李治無法反駁。

無奈之下李治道:“父皇當年所言自然有理,但此一時彼一時,父皇也不能預知皇後無嗣不是?朕記得長孫監國剛剛修畢的《唐律疏議》中有言,說是休妻有七出:即不孝順父母、無子、y亂、嫉妒、口多言、竊盜,此為七出,現今皇後無子,這不正是七出之一嗎?不知監國可否認可?”

李治把話引向了長孫無忌,想看看自己的舅舅到現在是什麼想法。

隻可惜長孫無忌心中早有态度,現在依舊不言不語,沉默也是一種态度。

長孫無忌不言,褚遂良就接着開口道:“皇上所言不錯,臣亦是配合監國大人修撰《唐律疏議》之人,律中的确有休妻七出一說,但皇上隻是知曉了一個片面,并不完全,律中除了七出還有三不出之言:一,妻曾為公婆持三年之喪者,不能出;二,娶妻時男方貧賤,後來富貴者,不能出;三,有所娶而無所歸者(即女方婆家無人,無家可歸),不能出,皇上,此為三不出,皇後娘娘至少已經為先帝持喪三年了吧,所以雖然皇後娘娘在皇上所言唐律無子七出之内,卻也在三不出之列,皇上以為呢?”

褚遂良這話把李治說了個目瞪口呆,李治是皇帝,但論及治國律法這些業務能力哪是褚遂良的對手,也就被說了個啞口無言,無奈之下隻能悻悻退場。

褚遂良這些話可謂是已經說絕,不管先帝所言還是唐律規定都讓李治無路可走,李治情和理都占不到,如果沒有特别的突破口,李治隻怕吵架吵不赢褚遂良這個文官。

但李治在第二天退朝之後依舊再次着急諸位宰相議事,隻是這一次司空李績已經因病缺席,看來司空大人并不想參與此事,這又讓褚遂良頗有微詞。

在會前李治隐晦的看了一眼紫宸殿的一面屏風,屏風後面似乎有人影閃過,這個隐秘的舉動逃過了心事重重的長孫無忌等人的眼睛。

這一次已經不止是褚遂良,先是侍中韓瑗聲淚涕下道:“皇上,皇後娘娘是皇上做太子時,由先帝選定,今無過錯,卻要廢黜,四海之士,誰不惶然?且皇後之位母儀天下,屢有廢立非治國之術,願皇上為天下社稷思慮。”

然後中書令來濟也是悲戚道:“皇上,韓大人所言甚是,臣猶記在先帝駕崩後,三年國喪祭典都是由皇後娘娘事無巨細一力操持,并且皇後娘娘執掌皇上東宮,後宮多年也是事必躬親,多有賢名,除卻皇後娘娘無子可謂無可指摘,就算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皇上若是廢後,臣隻恐對皇後娘娘諸多不公平,難以服衆!”

今天沒有七相,李績沒有隻有六相,韓瑗和來濟是涕淚縱橫的谏言,長孫無忌從始至終雖然沒有說話,但态度明确,于志甯和崔敦禮左右為難,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正好看到長孫無忌不言語,他們也正好不言語。

褚遂良看着韓瑗、來濟所言中肯,也就順勢說出蓋棺定論之言:“皇上,且不說皇上廢後可與否,就算皇上意欲别立皇後,也請選天下大族,武賢妃昔事先帝,衆所周知,陛下豈可掩天下人耳目?今若複立為皇後,豈不遺譏後世?陛下此為自招不善之名,敗亂之端,自此始也!今臣忤聖顔罪當萬死,隻願不負先帝,若臣今有失言,可還陛下此笏,乞放歸田裡。”褚遂良說完就跪在了地上。

褚遂良一番話可謂是軟硬兼備,意思并不是他們這些中樞大臣反對皇上廢後換立,隻是換後之人至少也要是天下大族,隐喻武賢妃身份低下不配這個位子,誰可以?自然可以是長孫德妃。

并且還對如意曾經先帝才人的身份舊事重提,勸解李治如果要立武賢妃為後,隻怕會惹天下人恥笑,為了皇上的顔面不要這麼做,可是武如意進宮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現在孩子都給李治生了兩個,你早幹嘛去了?現在說這些話除了膈應李治還有什麼用?

最後就是文官的拿手好戲,如果皇上不同意,那臣自願“乞骸骨”,這是文官百試不爽的好辦法,褚遂良現在也用。

褚遂良等人言之鑿鑿,慷慨陳詞,似乎就要把李治廢後的心思蓋棺定論,如若不然就會國之不國,李治雖然聽得盛怒,但也沮喪,老臣們說的任何一句話李治都難以反駁,自己廢後之事眼看就要走向絕路,哪裡還不沮喪?

老臣們各自相看一眼,似乎也已經勝券在握,這就是他們的老謀深算。

隻是此時本該安靜的紫宸殿卻想起了拍手的聲音,聲音來自于一扇屏風後,并且伴随着掌聲還有說話的聲音傳出來:“褚遂良大人好一個義正言辭,大義凜然,實為衆臣之楷模,隻是賤婢有一事不懂,褚遂良大人所言的确是出大人的本心嗎?先帝有言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不知褚大人可否敢以自己為鏡自照?”

話音落,是武賢妃走出了屏風之後,長孫無忌等人震驚的把目光看向了李治,紫宸殿為重臣議事之所,豈是後宮之人該入内?還有就是現在是讨論廢後之事,這種大事哪能讓一個後妃聞聽?尤其還是議事的當事人之一?李治是怎麼敢的?

李治也沒辦法啊,在昨天被老臣們教育之後李治無奈隻能找如意訴苦,如意知道李治吵架不是這些人的對手,廢後這件事也靠不住李治,于是道:“皇上,讓婢女來吧,皇上不能說的話臣婢來說,皇上不能擔的罵名臣婢來擔。”于是如意就出現在了這裡。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