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防備的人居然是自己?這個消息對于長孫無忌來說就像是一個晴天霹靂,他不知道自己全身心的付出換來的居然是李治的防備,所以王皇後不孕,長孫德妃不孕,都是因為她們和自己的關系密切,這到底是君臣有别啊,哪怕李治是自己的外甥,李治做晉王的時候可以和自己親密無間,長孫無忌可以好好疼愛他,但現在李治是皇帝,皇帝就會有皇帝考慮問題的方式。
可是長孫無忌監國是太宗皇帝駕崩前的遺訓,是太宗皇帝對自己的兒子不放心,需要老謀深算的長孫無忌為李治指引,長孫無忌在這之前的幾年也一直是這麼做,所以他幫助李治渡過了新皇即位的動蕩期,渡過了以荊王李元景和高陽公主為首的宗室想要在朝堂的争權,甚至李泰因此自鸩而亡,想到這裡長孫無忌就想起了李泰,因為在長孫皇後生的三個嫡子中,李泰才是長孫無忌的最愛,也是長孫無忌認為的最适合大唐皇位的人選,但太宗皇帝卻屬意李治,所以長孫無忌就幫扶李治,卻不能改變長孫無忌最喜歡李泰的事,在李泰自鸩的時候最傷痛欲絕的不是李治,而是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到現在還留着李泰“送”給他的最後一幅畫:千“李”江山圖,當時李泰是想用這幅畫告訴長孫無忌這大唐的江山是李家的,不是長孫家該染指的,長孫無忌一直留着這幅畫,這也是長孫無忌想要告訴李泰的話。
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李治也知道長孫無忌這個舅舅最喜歡的人是自己的哥哥,不是自己,所以才會防備他?還是因為在長孫無忌眼中李泰的才華才可以勝任皇帝的位子,李治德不配位,這在李治看來就是舅舅看得上自己的哥哥,看不上自己,所以才不是那麼的喜歡自己的舅舅?
沒人知道其中的原因,因為沒人敢去問李治或者問長孫無忌,這就是人生,有一些問題隻能是問題永遠不會有答案,不是所有誤會都可以解開。
可是李治這樣的做法對于長孫無忌來說無疑就是一種背刺,長孫無忌在前面擋風擋雨,披荊斬棘,李治卻偷偷的防備着長孫無忌,就問誰能忍?因此王皇後把德妃不能懷孕的秘密一直藏着掖着,就是在等現在這樣一個機會,讓李治和長孫無忌失和内鬥的機會,這樣王皇後就可以報複了所有人,這就是她的圖窮匕見。
隻是不知道王皇後能不能得償所願?長孫無忌會不會如她所願對李治的背刺惱羞成怒,從此真正的把持朝政,成為大唐的無冕之皇,這是長孫無忌的為難。
且不說長孫無忌這裡的事,現在擺在如意眼前的難事也足夠她為難,不管是李治的說客許敬宗還是自己的說客母親楊氏,都已經在長孫無忌那裡無功而返,并且還得知了王皇後和長孫無忌“私下”還有聯系,雖然不知道王皇後的侍婢密會長孫無忌商量了什麼,但自己想要的“廢王立武”長孫無忌橫加阻撓是眼前的事實,這讓如意對長孫無忌又懼又恨,她想要皇後的位子,試問天下那個女人不想要呢?所以她想要做皇後是女人之常情;她想要給自己報仇,給自己的女兒報仇,給自己的兒子報仇,還要給自己被逐出武家的娘報仇,可是這些仇不做皇後她報不了,所以她想要做皇後,現在如意為了自己能做皇後已經走通了很多的路,卻卡在了長孫無忌這裡,她怎麼能不恨長孫無忌,可是長孫無忌把持朝政多年,是真正能夠權傾朝野的大唐國相,是連李治都沒有辦法應對的人,如意面對擁有這樣權勢的長孫無忌又怎麼能不懼呢?
楊氏看着愁眉不展的女兒又是一陣歎氣,整個大唐都知道得罪誰都不可以得罪監國大人,王皇後可以得罪皇帝,但卻不敢得罪長孫無忌,得罪了李治她頂多會失寵,但隻要不得罪長孫無忌王皇後就一直都會是王皇後,而自己的女兒卻走到了長孫無忌的對立面,這不是如意所願,因為楊氏代表如意去向監國大人求饒,求和,委曲求全卻不被接受,所以不是如意想要做長孫無忌的敵人,而是如意想要走下去自然而然的就會成為長孫無忌的敵人,就像是李治,他想要收回皇權就需要面對自己把持朝政的舅舅,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這時候的如意已經無能為力,但楊氏卻不是,這個老女人是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的娘,又怎麼可能是一位泛泛之輩的老婦,她還是有自己不尋常的地方,比如她的出身。
楊氏對自己無能為力的女兒歎氣道:“诶,女人想要争奪皇後之位就像是男人想要争奪皇位一樣,是一條沒有退路可言的不歸路,娘早就跟你說過不要做這樣的奢望,但你卻一意孤行,也就有了現在這進退兩難的境地。”
如意知道楊氏說得對,可是哪個女人面對皇後之位的誘惑能無動于衷?更何況自己的敵人就是皇後和蕭淑妃,自己不做皇後該怎麼複仇,自己想要複仇那皇後之位自然而然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可是她還是低估了這件事的難度,長孫無忌就是她現在難以逾越的高山。
如意道:“娘,女兒沒得選,女兒知道長孫無忌的強大,但女兒隻能這麼做,哪怕女兒會在長孫無忌面前碰一個頭破血流。”
楊氏道:“隻要是人就沒人想要跟長孫無忌為敵,哪怕是個傻子,女兒當然不是傻子,可是既然我們跟長孫監國做不成朋友,那就隻能做敵人了,難道還要束手就擒不成?”
如意愣然的看着娘親楊氏,她不知道自己的娘怎麼說出這樣的話,“娘這話是何意。”
楊氏道:“長孫無忌雖然權傾朝野,但我們也并不是沒有還手的能力,既然做不成朋友,那就全力以赴的做敵人吧。”
如意驚訝的看着楊氏,自己怎麼跟長孫無忌做敵人?自己憑什麼跟長孫無忌做敵人呢?要知道自己的出身隻是小門小戶的武氏,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自己進宮之前楊氏就勸告自己在宮裡不要惹是生非,不要打着舅舅楊師道的名聲做事,現在自己的舅舅已經去世了,舅娘桂陽長公主也去世了,還有自己的傻哥哥楊豫之也已經死了,要是他們還在世的話還算一份自己的助力,現在自己還能依靠什麼?
楊氏道:“以前不跟你說這些是因為你隻是為了進宮,隻是皇上身邊區區一位五品才人,你太弱小,這些人就算你求到他們的門前他們也不會搭理你,因為你不值得他們出手,畢竟交易是需要對等回報的,你無法回報他們,現在不同了,現在你已經有了上位皇後的可能性,這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可以入局的誘惑,是可以幫助你的籌碼,所以你就可以去求他們了,他們是可以和長孫無忌為敵的人。”
如意好奇道:“娘說的這些人是誰?”
楊氏道:“那些被李氏和長孫無忌打壓的不甘淪落的前朝舊臣們,李氏唐承隋制,這些前隋舊臣卻成了李氏不遺餘力打壓的出局的人,他們怎麼會甘心呢?他們的蟄伏隻是在等待一個可以從新入局的機會罷了,而你的皇後之位,就是他們可以依托的機會。”
如意這才從楊氏的口中知道了前隋和現在的政治糾葛,在這以前楊氏是不曾告訴過她的,所以現在這些人就是自己的出路?
如意道:“娘,他們敢和長孫無忌為敵嗎?”
楊氏笑道:“當然敢,因為他們和長孫無忌有着不共戴天的殺子之仇。”
如意驚訝道:“是誰?”
楊氏道:“太宗皇帝的楊淑妃娘娘和燕德妃娘娘。”
楊淑妃,出身前隋炀帝楊廣的公主,她的兒子就是太宗皇帝的第三子吳王李恪,因為被牽連進荊王和高陽公主的謀逆事件中被長孫無忌冤入獄中,最終身死,還有就是吳王李恪的同母胞弟蜀王李愔也被連坐,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楊淑妃的兩個兒子被長孫無忌一殺一廢,這不是仇是什麼?
燕德妃,現在的越國太妃娘娘,在太宗皇帝駕崩後被李治冊封為太妃,按照輩分她就是武如意的姨表姐,她就是如意的同輩,楊氏反而是燕德妃的長輩,想當年如意進宮被分到起居注館還是楊氏拜托燕德妃在背後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