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167章 搶擔責解後顧之憂 心茫然生大勇若怯

第167章 搶擔責解後顧之憂 心茫然生大勇若怯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蘇定方趕緊道:“名振兄何出此言?我隻是認為此事因我而起,責任自然在我,如果這個責任我不承擔那不成了我是一個卑鄙小人了嗎?你隻是無辜被我牽連在内,我怎麼可以讓你遭這無妄之災。”

程名振明白蘇定方說的意思,但這樣做在蘇定方看來就是在出賣自己的兄弟,所以還是梗着脖子道:“哪來的什麼牽連不牽連,我接的是皇上的聖旨,我是這一次出征的主将,出了問題責任自然在我,于你這個副将何幹?就算有主犯也是我,你隻是從犯。”

蘇定方知道自己不能和程名振來硬的,要知道程名振可是敢和太宗皇帝對着擡杠都不怕的人,當年太宗皇帝征高句麗時召集群臣商議征戰的策略,程名振所說的都不符合太宗皇帝的心意,這把太宗皇帝搞得頗為惱火,就想責問他,可程名振還是不卑不亢堅持自己的意見,反而還說服了太宗皇帝,這就是程名振。

于是蘇定方隻能委婉道:“名振兄,這不是我想要跟你搶責任,而是要做實際的考慮,朝臣都知道這件事我就是元兇,如果真有不測我又怎麼可能躲得過他們的清算?就算是名振兄擔了主責,我被朝臣治罪落獄也是必然的事,你說我從軍多年怎麼願意在牢獄中了卻殘生呢?索性倒不如戰死沙場,到時候皇上念及我人死為大也許就不會太過追究其他,我也算是死得其所,這對你,對我,對皇上,對朝臣都是一個合适的交代,所以我不是搶你的責任,隻是想要自己死的有一些尊嚴,這樣的期望名振兄就不能成全于我嗎?”

程名振隻是一位武将,哪裡比得上蘇定方的文武全才,立時就被蘇定方說的啞口無言,他知道蘇定方說得對,自己就算擔了這件事的主責,但蘇定方是這件事的起源,也是絕對躲不過被追責,可這麼做就是讓他感覺别扭,俗話說同甘共苦,作為行軍打仗更是這樣,難道自己想要和蘇定方共苦都不行嗎?

想到這裡程名振一笑道:“戰還沒打呢你我兄弟何必說這些喪氣話,什麼你的我的,娘們唧唧的,一把年紀了,頭發都白了,也不怕說這樣的話被外面的小子們聽到了笑話,你是誰?我是誰?難道還真能輸給高句麗不成?不過你既然這樣說了我也就認了,但我也有話要說,既然你要擔責,那也要擔賞,如果這一戰赢了我就會對皇上說這也都是你的功勞,我隻是“從犯”,你願不願意?如果願意那就按你說的來,如果不願意那就一切聽我的。”

這回輪到蘇定方傻眼了,他沒想到神經比牛筋還粗的程名振會這麼說,什麼是粗中有細?這就是程名振作為名将就有名将的道理,可是自己這個副将搶主将的功勞?蘇定方也很猶豫。

程名振看着猶豫不決的蘇定方歎氣道:“诶,我是什麼?營州都督,左武衛大将軍,你是什麼?區區左武衛中郎将,這一次隻是懲戒的一件小事,就算有功勞對我來說又能起什麼作用?錦上添花而已,對你呢?那就是雪中送炭了,所以你比我更需要這份功勞,不然你憑什麼受到皇上重用?還是憑你中郎将的身份嗎?那你還是沒有資格做主将,一輩子的副将有什麼出人頭地的機會?所以我聽了你的建議,你也要聽我的建議。”

最終主副将二人都被彼此說服,過錯搶着要,功勞搶着送。

遠在千裡之外的李治在程名振大軍出發之後也是緊張的關注着他們的動向,高尉犁在軍中也随時都會安排侍衛送消息給李治,雖然會有随軍的信使,但李治等不及。

在此戰勝負沒有決斷之前朝堂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李治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那個安靜的皇帝,朝臣似乎也回到了以前的能臣幹将,朝堂也回到了以前的各司其職,其樂融融。

隻是李治在每天下朝之後都會問内侍監一句有關于高句麗的消息嗎?

有的話李治就趕緊看,沒有的話李治就沉默的回到後宮。

李治沒有打戰的經曆,不明白打戰需要多長時間,他等待結果的每一天都是心焦的每一天,他聽着蚊蟲的嘶鳴聲在催促他,看着頭頂的日落日出在追趕他,哪怕是看着陰晴圓缺的月亮李治也沒有雅興欣賞,等待是最難熬的。

李治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體驗,之前什麼事都是長孫無忌安頓好,不管過程有什麼問題長孫無忌隻用告訴他結果就行,就算是出了問題也有長孫無忌處置。

而這一戰是李治自己力主的一戰,是李治“自己的事”,所以操多少心都是李治自己的心,這讓李治感覺有些心累,時而急躁,時而茫然,時而患得患失,時而後悔。

有時候他會想自己這麼一意孤行對不對,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自己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做之前的皇帝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可是李治也會想到自己的父皇,人都說虎父無犬子,那自己這個兒子算是什麼子?是扶不上牆的阿鬥嗎?也許還比不上阿鬥?因為漢昭烈帝劉備也隻是蜀國的皇帝,自己的父皇卻是整個大唐開疆拓土的皇帝。

這樣諸多亂七八糟的想法讓李治很矛盾。

一個人的心理在一件事決定做之前和做之後是完全不一樣的,李治決定出兵之前他以為自己已經堅定了決心,所以他能夠在朝堂上和朝臣據理力争,哪怕撕破自己作為皇帝的臉面,但在真正的做了以後李治才感覺到自己當初的那點決心真的太少了,他不但要有決定做什麼的決心,還要有做了以後能夠承擔後果的勇氣,而現在李治就是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樣的勇氣,李治有時候會自嘲,自己還真是空有一腔孤勇啊,也僅有一腔孤勇,如果現在是自己的父皇做皇帝,就不會對這一萬人的小戰茶不思飯不想外加失眠了。

如意就會勸谏李治道,每個人都有第一次,先帝第一次打戰的時候也不見得不緊張,這是皇上多慮了,還有就是如意說到了她和李治共同經曆蝗災事件的時候,二人随時都面臨着流民暴動的生命危險,當時李治還是堅定的站在赈災現場的祭台上撫慰民心,當時李治死都不怕,又何必害怕現在的失敗呢,失敗了那就尋找機會重來。

李治想起了自己當年勇敢又怯懦的站在祭台上的樣子笑着道:“當時因為有你在身邊我才不怕。”

如意也是笑着道:“奴婢時刻都陪在陛下身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