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一言出馬上就有禦史台言官日常站出來反對道:“皇上,如若皇上無視臣等谏言,那就是臣等失責,也就不配在其位食其祿,那臣等自願“乞骸骨”,告老還鄉。”
接着馬上就有幾位禦使站出來齊齊道:“臣等乞骸骨!”
這是朝臣之前屢試不爽的絕招,他們一個“乞骸骨”李治就無能為力了,隻是這一次......
李治看着站出來“乞骸骨”的幾人,面色陰沉道:“還有誰要乞骸骨?”
朝臣間互相目視一番,又站出來兩人要乞骸骨。
李治氣急而笑道:“好,李大人,錢大人,韋大人,王大人,趙大人,好一個乞骸骨,既然如此!那就大家一起乞骸骨吧,朕也“乞骸骨”!哦,錯了,朕不算是乞骸骨,朕,願意退位讓賢,既然幾位大人已經乞骸骨,那朕願意把皇位禅讓于幾位大人,然後你們也好準許朕乞骸骨,所以幾位大人可否成全朕?大家一起乞骸骨!内侍監,替朕脫去龍袍!”
長孫無忌聞言怒急的看着李治大逆不道的話?這算什麼?好一個禅讓皇位,李治這是在效仿上古賢君嗎?隻怕是想要跟朝臣兩敗俱傷,魚死網破吧!
剛剛還乞骸骨的幾人也是被李治的誅心之言吓得不輕,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他們作為臣子可以谏言皇帝,甚至可以以死相谏,但如果被人說是有沾染皇位之意,或者逼迫皇上退位的圖謀,那可就是對皇帝的侮辱,他們是言官,生存靠的就是一個清名,如果背負了這樣的罵名,以後還怎麼兩袖清風?
這可真是李治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殺招,李治不想背負逼迫臣子乞骸骨的罵名,可有哪個臣子願意背負逼迫皇帝退位的罵名?更别說百官之首還站着一個長孫無忌,要是自己逼迫皇帝太深,日後會不會被長孫無忌嫉恨?
事情鬧到這種時候長孫無忌不得不站出來收拾殘局,他不可能目睹幾位朝臣乞骸骨無動于衷,更不可能真的讓李治破罐子破摔退位讓賢,他也知道李治這樣做看似在和朝臣同歸于盡,實際上還是在等自己表态,李治的目光已經幾次飄過長孫無忌身上。
長孫無忌一陣皺眉,他怎麼就不知道懦弱的李治怎麼會這麼叛逆,難道真的隻是昨天晚上在昭陵自省的結果?身上沾染了些許太宗皇帝的霸氣?
長孫無忌沉聲道:“放肆,看看你們說的什麼話?皇上不像皇上,臣子不像臣子,這還是大唐的朝堂嗎?你們還不趕緊退下?”
幾位乞骸骨的大臣趕緊借坡下驢,借着長孫無忌的話回到了百官之中,默默地擦着自己臉上的汗水。
長孫無忌接着對李治道:“皇上,這大唐的江山社稷是得自祖先遺饋,是高祖和先帝經曆了多少浴血奮戰、拼死殺敵才有這天下初定,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日夜操持都唯恐江山有失,鞠躬盡瘁都憂慮力有不足,個人得失事小,無顔面對祖先才是大,皇上切不可輕視這份責任啊!”
聽着長孫無忌的苦口婆心,李治心中泛起一些悔意和内疚,但他依舊下定決心問道:“不知監國以為朕對高句麗一戰如何?”
長孫無忌知道李治這是打定主意要打這一戰了,勸是很難勸了,隻能問道:“皇上,你沒有合适的領将之人,這一戰怎麼打?”
長孫無忌笃定朝堂上不會有人站出來領這個軍令狀的,就算李治點兵點将大家也會婉拒,之前就是這樣,所以長孫無忌明知故問。
李治對内侍監點頭,内侍監高聲喊道:“皇上召蘇定方将軍進殿。”
蘇定方早就跟着李治回到長安,隻是一直站在殿門外等候李治召見,也就聽到了李治在朝堂上想要打這一戰的不容易,這可真的是對自己寄予厚望啊。
蘇定方走進朝議大殿,鎮定的向李治行禮。
有些消息靈通的大臣都是不解的看着蘇定方,蘇定方的來和去在他們眼裡并不是一個秘密,因為他們一開始猜測蘇定方來長安就是李治在為東征高句麗做準備,甚至長安街頭的很多消息都是在他們的授意下傳出去的,不然誰會關注一個籍籍無名的中郎将,結果蘇定方來了之後李治從始至終都沒有提到這件事,大家不知道這是不是散布在坊間的流言發揮了作用讓李治打消了用蘇定方的想法,方正就是蘇定方無聲無息的又離開了長安,正如他輕輕地來,然後輕輕地走。
所以蘇定方為什麼現在出現在了朝堂?也許隻有一個原因,李治昨天晚上不止去了昭陵自省,還追回了蘇定方,所以今天的朝會才會風塵仆仆的遲到。
李治看着蘇定方還沒有說話馬上就有人不屑道:“皇上,你說的領将之人不會就是這個年逾六十的老将吧,臣可聽說了這位将軍在長安的坊間有着鐵郎将的美名,意思是說這位将軍像鐵一樣在中郎将的位子上端坐二十五年無寸功,這位将軍,不知道這句話是真是假?”
蘇定方不疾不徐道:“這是真的,老臣的确已經年歲六十,也的确愧坐中郎将二十五載無寸功。”
馬上又有人道:“中郎将裡面的确也會有一些沽名釣譽,魚目混珠,屍位素餐,渾水摸魚之輩,所以沒有立功很正常,但像這位鐵郎将蘇将軍一樣二十五年不立寸功,這還真是中郎将裡的一朵奇葩啊,不知道蘇将軍是怎麼鑽營的?是否可以指教一下我等?”明褒暗貶的一句嘲諷。
還有人道:“皇上,就算臣等同意皇上東征高句麗,但皇上也不該這麼肆意妄為找一個須發花白的老将領軍,臣不問什麼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因為這位籍籍無名的蘇将軍根本算不上廉頗,問了也是白問,如果是這個人領軍,臣等就算死谏也不會同意這件事。”
還有人道:“皇上,臣倒不是看不上這位蘇将軍,但這位将軍隻是一位區區中郎将,以他的品級還沒有資格獨自帶領征讨高句麗大将軍一職。”意思就是蘇定方不配。
蘇定方鎮定的看着這些說話的大臣,這都是能站在朝堂上的武将,也正是程名振告訴蘇定方的如果他接受了這個任命就會成為所有武将的眼中釘,成為大家的敵人,大家都拒絕了這件事,偏偏你接受了,而且你還隻是一位中郎将,所以逼視,嘲諷,貶低,這就是他們對蘇定方的态度,并且假如蘇定方真的打了敗仗,這些人就會成為他的索命人。
蘇定方靜靜的聽完大家對他的評價道:“老臣想各位大人可能誤會了,老臣隻是一位信使罷了,并不是諸位大人以為的領将人選。”
蘇定方的話讓大家一愣,這是罵錯人了?
長孫無忌也好奇,如果蘇定方不是李治選定的人選,那他叫蘇定方進來幹嘛?于是問道:“不知皇上選定的将領是誰?”
李治沒有答複,是蘇定方接着道:“是老臣的上官,營州都督、左武衛大将軍程名振大人,老臣是程名振大人的信使。”
朝中之人也許不認識蘇定方是誰,但蘇定方說出了程名振的名字大家就知道了,這是一名戰功赫赫的老将,也是曾經跟随太宗皇帝征讨高句麗的老将,所以論對高句麗一戰的經驗,他有,領軍資格,他也有,這樣的人選讓朝臣無可挑剔。
程名振,就是蘇定方為李治推薦的領将之人,但李治今日在朝堂一戰卻是蘇定方的如此如此,現在看來李治算是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