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161章 長安城揚名鐵郎将 武昭儀難做武賢妃

第161章 長安城揚名鐵郎将 武昭儀難做武賢妃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自從劉賢妃因為“巫蠱加害”安思定公主被治罪除名之後,李治賢妃的位子一直都是空缺,本來李治早就想填補這個妃位,人選自然就是武昭儀,賢妃空缺昭儀遞補,沒有比這更合理的安排。

隻是在李治準備做這件事的時候,太子李忠失心瘋和新羅求援的事接踵而至,這都是擺在李治禦案前的麻煩事,太子李忠一事李治是想用皇子李弘取而代之,新羅求援李治想對高句麗一戰,兩件事都是比昭儀遞補賢妃更重要的事,因為在李治眼裡昭儀遞補賢妃理所應當,不可能有意外,所以就暫時放了下來,結果到頭來廢立太子和高句麗兩件事李治一件事都沒有如願,所以他就開始轉過頭安排這件事,于是擢升武昭儀為賢妃的議題就被李治帶上了朝堂。

按照李治的本來的想法這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皇帝一後四妃這是規制,既然是規制那現在隻有一後三妃,賢妃空缺,就是不符合規制,所以按照規制補全四大妃合情合理,然後在整個後宮論資排輩,最合适的人選就是現在的昭儀武如意,再者現在武如意的兒子李弘皇子還是接替太子的人選之一,因此武昭儀當為賢妃人選。

道理是這個道理,說是合理也合理,李義府在得到李治的暗示之後也是這麼說的:賢妃空缺,臣以為武昭儀娘娘最合适,所以希望皇上冊封武昭儀為賢妃。

建議由李義府提,然後李治順勢點頭表示同意,這件事就辦成了,結果偏偏李治認為的這件十拿九穩的事也并不順利,甚至是失敗。

李治完全低估了武昭儀這個名字在朝臣心中的厭惡程度,李治和朝臣們已經幾次因為武昭儀吵架,所以朝臣們認為武昭儀就是他們和皇帝的矛盾所在,現在李治還想冊封武昭儀為賢妃?雖然武昭儀名字叫如意,但朝臣肯定不會讓她如意,所以李義府提出這件事還不等李治點頭,站出來反對的朝臣就絡繹不絕。

褚遂良先站出來說武昭儀名分不正,可以做昭儀,但絕對不能做正宮娘娘,褚遂良之前已經和如意因為劉賢妃加害安思定公主徹底撕破臉,所以怎麼可能希望如意成為賢妃?所以依舊拿着如意的名分說是。

李治聽着褚遂良的話也是面色不虞,對于如意的來曆李治這個皇帝早就解釋過,結果褚遂良還是死揪着這件事不放,這到底是死豬比怕開水燙?還是在打他這個皇帝的臉?這也注定了褚遂良的結局。

還有人站出來說劉賢妃的事剛剛過去不久,賢妃之位空缺也是事實,但賢妃之位作為四位正宮娘娘之一,人選一定要慎而重之,不說昭儀行不行,但至少需要考察一段時間才是,不能操之過急。

賢妃之位空缺這件事早就被朝臣們看在眼裡,他們也早就有自己各自的打算,如果有機會把自家的姑娘送進宮做賢妃,他們何樂而不為,所以這個賢妃的位子是他們的囊中之物,既如此又何必讓武昭儀鸠占鵲巢?所以也是不同意這件事。

還有人直接站出來表示皇上的四位大妃娘娘是協助皇後娘娘治理後宮的重要輔助,從來不是什麼論資排輩,是要看妃嫔的能力的,有德者居之,有些人能做昭儀是因為她的能力隻能做昭儀,并不能說她的資曆深就能做賢妃。

這是維護皇後的王家人,因為安思定公主被害的事,武昭儀一直“誣蔑”皇後是加害安思定公主的元兇,這就是徹底得罪了出身王氏的朝臣和親近皇後的朝臣,他們能夠站穩朝堂皇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武昭儀冤枉皇後娘娘加害安思定公主這不就是想要毀了他們的前程嗎?所以他們是嘴敵視武昭儀的人,說話也是最難堪,直言武昭儀的能力隻能做昭儀,想要做賢妃想都不要想,她勝任不了,這就是徹底不同意這件事。

李治沒想到自己隻是想把武昭儀冊封為賢妃,朝臣們都會這麼反對,衆所周知,李義府的意思就是自己的意思,所以朝臣這是在針對武昭儀還是在針對自己?所以自己這個皇帝到底算什麼?就連一個區區賢妃都不能決定嗎?

這已經不是李治第一次在武昭儀的事情上被朝臣挫敗,第一次是武昭儀生下皇子李弘的時候,當時也是沒有賢妃在位,李治就想冊封如意為賢妃,結果朝臣不同意,最終劉氏成了賢妃,朝臣們的想法是劉氏是太子李忠的生母,母憑子貴,劉氏做賢妃無可厚非,這樣的理由李治無話可說,隻能冊封如意為昭儀。

第二次是如意曾經的身份被朝臣公之于衆的時候,如意先帝才人的身份被揭破,還被牽連進了高陽公主的謀逆一事,結果上至長孫無忌下至朝臣一緻要求送回感業寺,這是如意距離被趕出宮最近的一次,是李治選擇破釜沉舟,朝臣要把如意趕出宮,李治就偏偏冊封如意為宸妃,算是跟朝臣鬧了個不可開交,最終還是李治和長孫無忌各退一步,長孫無忌不再執意把如意趕出宮,李治也打消了冊封如意為宸妃的想法,但也是因為這件事如意在朝臣眼中就成了媚惑後宮的褒姒妲己之流,方正就是禍國殃民。

這也就造成了這一次李治想要武昭儀補缺賢妃的事朝臣是齊刷刷的反對,但俗話說有再一再二,不能有再三再四,李治這算是第三次冊封如意為一品正妃了,面對朝臣的反對李治何嘗不惱怒?并且朝臣在接替太子人選和征讨高句麗兩件事情上阻攔自己,那在冊封武昭儀做賢妃的事情上就不能寸步不讓,不該趕盡殺絕。

所以李治就想憑借自己身為皇帝的身份強行冊封武昭儀為賢妃,結果李治話音剛落就有幾位老臣齊刷刷的站出來恨鐵不成鋼道:“如果皇上因為一個女人這樣一意孤行,執迷不悟,不聽谏言,老臣願乞骸骨,告老還鄉。”

李治沒想到自己就是想要武昭儀做賢妃,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怎麼就跟朝臣鬧到了“乞骸骨”的地步,如果真的因為這件事幾位老臣告老還鄉,隻怕自己就會成為一位因為一個女人逼迫朝臣辭官的昏君,這樣的名聲李治可不敢想,所以隻能打斷牙齒往肚子裡咽,收回成命。

說到底還是因為李治沒有皇帝的威嚴,所以隻能任由朝臣拿捏,哪怕就連決定一位賢妃的顔面朝臣都不給,李治不傻,這個道理他懂,所以李治就像被朝臣死死的禁锢在龍椅上,隻是做朝堂的旁觀者而不是執掌者。

李治回到後宮的時候如意和蘇定方已經等候在那裡,本來按照李治的打算今天想給如意一個意外,然後再開心的跟蘇定方學習讨論一些戰事,結果冊封如意為賢妃的事落空了,李治也就沒有什麼興緻和蘇定方談什麼戰事。

蘇定方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從進宮到現在已經不短的時間,蘇定方确定所有人都預料錯了他的來意,皇上從來沒有打算命自己為将東征高句麗,既然如此蘇定方也就沒有再留在長安的必要,他還是喜歡回到自己熟悉的軍營,所以蘇定方今天過來就是向皇上請辭的,隻是在他離開之前蘇定方還是想要知道皇上為什麼會诏令他進宮,隻是單純的講故事嗎?

面對蘇定方的疑問,李治歎氣道:“因為有人告訴朕,遺忘是人生最大的遺憾,蘇将軍這樣的人朕應該記着,大唐也沒有忘記。”

原來隻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原因,哪怕蘇定方自己親耳所聽都有些難以置信,所有人都把這個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結果就隻是因為“朕”沒有忘記你,這還真是皇帝的任性,但蘇定方被埋沒的二十五年的委屈也蕩然無存。

蘇定方是一個有正常感情的人,也是一個有期望失望的人,不管是誰被“遺忘”二十五年心中都會有怨言的,蘇定方亦然,可是現在李治告訴他遺忘是最大的遺憾,自己沒有被遺忘,那蘇定方還何憾之有?

既然如此,蘇定方也算是解開了自己多年的心結,心中的郁結之氣也一掃而空,自己走也能走的輕松一些,這是跟蘇定方來的路上是完全不一樣的心态,或許現在解甲歸田也沒有遺憾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