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重新平穩行駛。
你仍坐在原位。
你這排的乘客在海城東路站下了三個,人自然而然更分散坐着。
你的座位更加寬裕了。
對面也是,甚至空出了明顯的兩個空位。
然而,你的任務目标依舊站着。
筆直的,像你一直見到的那樣。
你原本猜想,車廂的座位坐得滿滿當當,是為了讓你的任務目标合理站着,讓你一眼可以看他。
你現在發現,你又想多了。
你發現你似乎太過想當然。
對襯衫上的Be Brave是;
對現在已經囫囵個在你肚子裡的火燒是;
對你任務目标下車站點的确定也是。
你的思維似乎是直角球,隻會拐一個彎。
現在,你不得不承認這回合成功的希望渺茫。
但這也有個好處,你不再執着于抓緊時間,趕快行動。
你得以沉下心來,以冷靜的眼光旁觀這一切。
你平靜看着下一站到來。
熟悉的地鐵報站聲響起,地鐵門打開,車廂裡的人三三兩兩站起,往門口走去,下了車,地鐵門重新合上。
期間,你的任務目标一直站在原地。
旁觀的心态讓你注意到一件其實你一直看到卻從不曾放在心上的事:
他沒有在玩手機,你從始至終都不曾見過他拿出手機。
當然,一種可能是他沒有在搭乘地鐵時看手機的習慣,但這種現象在你的同齡人中并不常見。
即使你不算手機低頭黨,長時間搭乘公共交通也習慣時不時拿出看兩眼。
或确定時間,或确定有沒有新消息。
像他這種明明有空座卻不坐,周圍人低頭玩手機絲毫不受誘惑、不覺得格格不入、也不帶戴耳機聽音樂的同齡人,你還是第一次見。
你恐怕,他的性格其實比他的外貌更出挑。
當然,你不得不考慮還有另一種可能。
他壓根沒把手機帶在身上,這樣的話,前面的疑惑就迎刃而解。
但你不得不面對一個也很麻煩的問題:你之前的種種嘗試都建立在他身上有手機的前提。
如果他的手機并不在身上,你不僅努力錯了方向,之後可以嘗試的問時間、借手機這種常見的搭讪套路也會被統統堵死。
你面前可選擇的錯綜的路瞬間清晰起來。
首先,你要确定他是否随身攜帶了手機,才能在下個回合有針對性地想出辦法。
這次你目标明确,沒再猶豫。
你站起身,走到他身邊站着。
你拿出手機,查看你全網撈他的帖子的新回複。
在他眼皮子做這件事,你莫名有種說不出的快感。
你看完最新一條評論,還是沒有關于他是誰的确切消息,你将手機鎖屏。
然後,你擡起頭,握着手機對着鏡子裡的他揮了揮手,不無意外,他又看向了你。
“你怎麼不刷手機?”你語氣理所當然。
他臉上的表情告訴你,他不是第一次被人這樣問了。
所以,即使身為陌生人的你毫無預兆問這個問題,他也沒有意外。
他氣定神閑娓娓道來:
“人的大腦喜歡新鮮事物,看到新鮮事物會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會讓人感到快樂。每當點開一個新視頻或者……”聽到這裡,你還覺得如果給你上課的老師都頂着這樣一張臉,你的成績或許會更上兩層樓。
你感覺他頓了下才繼續:“刷到一個新評、論,大腦會分泌出多巴胺,讓人不停想點開下一個。長時間刷手機,多巴胺持續分泌,會破壞它的正常運行機制。同時,大腦又擁有反沉迷系統,會削弱重複行為帶來的多巴胺刺激。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刷手機會慢慢變得無聊卻又停不下來。”
“也就是俗稱的,上瘾了。”說完,那雙黑白分明的眼意味不明看着你。
你:“……………………”
你懷疑他看到了你在他旁邊不斷刷評論。
你懷疑他在陰陽你,可你沒有證據。
你不得不承認,他赢了。你又送上門,給人殺了一次。
誰讓你自作聰明問他“怎麼不刷手機?”
以為委婉,說不定可以一舉兩得,既知道他手機在不在身上,又知道他為什麼不玩手機。
你沖他微笑,很标準的微笑。
然後你問他:“所以,你今天帶手機了嗎?”
他這次是明顯愣住了。
你懷疑你的“所以”,讓他有邏輯的大腦卡了bug。
你莫名喜歡他現在呆呆的表情。
“帶了。”他回答完仍看着你,沒像之前幾回合一樣轉回頭。
明顯,他在等待你的解釋,或者下一個相關的問題。
得到答案,你毫無留戀,轉身就走。
你心裡爽了,這次就讓他莫名其妙吧。
你回到座位坐下,他又恢複了原來的站姿。
你沒有再拿出手機。
四站過後,地鐵車廂響起即将抵達動物園站的提醒,你看見他有了動作。
他不緊不慢走去車門,站到了即将要下車的隊伍末尾,你看見他朝後望了下。
你們隔空對上了視線,但你讀不懂他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