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看起來初見成效了。我在内心給自己點了個贊,并接着往下忽悠:
“讓我想想,你們的羊群在這個冬天凍死了至少三之一,其中雜色的比往年多得多,但右任王的羊群卻活得不錯;
“左邪王部下有兩個小頭目想投奔建川部,他們貌似認識一個姓狐的…”
“你怎麼知道?!”領頭的國字臉狄人臉色終于變了,他警惕地握着腰間短刀,我生怕這位往已經裂成兩半的食案上再劈幾刀。
“怎麼知道的?呵呵呵…”我擺出了個一定很令人惱火的迷語人表情。
怎麼知道的?當然是猜的啊!賀蘭部現在這麼困難,新單于上位沒多久,氣候又不作美,兩部之間也沒啥文化隔閡種族差異的,想投靠建川部的不說一萬也有八千, “狐”又是他們的常見姓氏,我運氣應該沒這麼差。至于羊…哪個狄人會閑到數哪種毛色的羊死得比往年多多少?而右任王家大業大條件好,死的羊肯定死得少…
人們聚在一起竊竊私語。時不時往這邊看兩眼。
我看着一個狄人摸出了營帳,沒過一會兒又進來了,還俯在領頭使者耳邊竊竊私語。很快,這位使者的臉色變了。
哎呀,看來我猜得挺準。
等氛圍發酵到一定程度了,我開始擺出一副給小孩講恐怖故事的表情。
“算了,告訴你們也無妨…我大周下設五部暗衛,武藝高強,來去無影,組織嚴密,當初破汾城便有他們的功勞…不然從涼州之基業,汾城怎麼會連一個月都沒有撐到?”
可憐的涼州,已經被拉出來拉踩好幾次了啊。沒事兒,反正那些大垃圾又不會跳出來反對我。
不管他們信沒信,反正這群狄人的态度已經好了不少。終于,那個濃眉大眼的國字臉首領試探性發問:
“既然你們大周實力這麼強,為什麼不直接滅了我們,反而縮在城裡和我們談條件?”
出于仁義道德啊…不過是在守住底線的同時能讓自己有便宜占的那種。
176.姜意如
但直接說這種空話他們肯定不信,所以我要找點别的說辭。
我抿了口茶,努力凹出一副雲淡風輕,隐世高人之态:
“唉,你們都是心直口快之人,我也不說面子話了。我徐遠當初州富民強,但出于仁義和擔當,自從攻下涼州後便不得不出大量财物資金去建設設施,剿滅軍閥,處理遺留問題,直接導緻徐遠的百姓生活質量下降一大截。
“因此,治理難于打仗。
“賀蘭部冬冷夏熱無耕地,該有的基礎設施一樣沒有,離得還遠,若是攻打下來了,怕不是要消耗更多的錢?再說官員性命,管理建設,華夷矛盾又該是筆糊塗賬…既然這樣,為何不簽訂合作協議,開放互市?于你我都有利啊。”
嗯,感覺我說得全是歪理,還挺得了便宜又賣乖。
像某些”有錢使我痛苦“的氣人貴族。
不過這群狄人居然真的覺得有道理。
“你說的有理。不過你們提出以糧換馬,是不是在馬匹供樣應上有困難?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幫忙。 ”狄人使者開口。
好嘛,看起來是在關心我們,實際上則 是打聽實力來了。看來果然沒完全相信我的說辭。
若是我說“缺 ”,日後鬧矛盾了,多半會在供應上做手腳吧?
我繼續誰持高人形象。
我輕歎一聲,開始繼續裝迷語人。
“唉,本來太守大人吩咐我,不要說出來的。可既然有人發問了 …”
我故意停頓了一下,狄人那邊各個伸長耳朵,屏息凝神。
果然,八卦是人類的天性啊。
“其實我們并不缺戰馬,涼州不就是絕佳的産馬地嗎?比起索要馬匹,我們更傾向于借此開展民間交流,維護邊境穩定。但如果直接送糧,不就在表面上成了大周施舍給你們了嗎?
“太守大人聽說,賀蘭部個個是好強的勇士,就像是草原上的狼群一樣,恐怕受不了這種幫助,不如用“互市”的形式,反正多些戰馬對我們也沒壞處,還能便利邊境百姓…”
狄人使者紛紛交頭接耳,半響後恍然大悟:“我們明白了,大周的心願我們心領了!馬上簽字吧!從此之後, 隻要糧食管夠, 我賀蘭部絕不再犯! ”
ps:有借鑒英宗歸國的故事,不過自己又瞎編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