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心滿意足的走了,也帶去了兩州和平的友好之聲。
幾天後,他又來了。
随行的還有個數百人的自費旅遊團。
在經過江州旅遊團的激情宣傳後,徐遠這個百廢待興的地方俨然有當下旅遊聖地的風範。
在太守與司會的支持下,旅遊業開始在徐遠快速發展,已成功成為著名組織“詩與遠方”的推薦目标。
旅遊業的興盛也帶動了經濟的發展與文化的輸出。
像徐遠評書就很好地抓住這個機會,打造出“徐劇”這一特色,其知名篇目《荀州管智鬥黃貪官》已火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其創始人老趙正在申請讓其加入“徐遠特色文化名錄”。
按其影響力,如果不出岔子,今年應該是穩了。
據說黃壹對此特别感興趣,為劇本提供了不少點子,還狠賺了一筆版權費。
96.荀鞅
總而言之,我現在似乎火了。
每天都有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到現場圍觀我執行公務。
有獻花的,要簽名的,甚至還有向我要《荀州管智鬥黃貪官》的改編權的。
不僅妨礙我執行公務,而且改編權在興和茶樓手上啊!找我幹什麼?
一時間,街上賣的有我的同名小說,荀鎮上挂的有我的名言橫幅,就連興和茶樓都推出了“荀州管聯名款”新品茶點。
更離譜的是,我甚至在黑市販子的貨物中扒出了我的全身像挂畫,他們說這東西賣得老好了。
風格大紅大紫,還寫着“鐵面無私荀州管,驅鬼辟邪保平安”。
我怎麼不知道我這麼全能…
我開始覺得我有些對不起黃司農。
我不僅以行取人冤枉了他,還讓他成了流行評書、徐劇、小說等多種故事裡的反派。
他也許會很傷心吧,雖說大家都知道這隻是故事。
我為此愧疚了好一陣子。
直到某天,我再次巡查南支口的時候看見他正在給遊客簽名——那裡已經成了著名打卡地。
要了好一筆親簽費。
百姓們也笑得開心,完全沒有把故事帶入現實。
……
我突然覺得我的愧疚很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