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現在主要的精力,在自己公司的業務上。雖然已經注冊完成,但業務的進展一直都很緩慢。
最開始丁一是打算開發一個線上預約小程序,但由于還處于起步階段,開發小程序也是一筆投入,所以丁一決定先選用微信群的方式,用社群的打法來推廣業務。
她把自己的目标用戶瞄準了周邊的小區,發傳單、掃碼送禮物、拉人進群送禮物等等,但效果都不佳。
兩周下來,群裡的人隻有十多個。不管丁一往裡面發什麼内容,大家都反響平平。隻有發紅包的時候,才會有人出現。
當持續性地投入一件事情沒有得到回報的時候,人總會不由自主地焦慮。丁一這時也是一樣,哪怕大家不願意把舊衣服交給她回收,有一些小的回複,她都很滿足了。但現在她的消息都如同石沉大海,陌生人之間建立初步的信任,果然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
她沒打算放棄,但同時也在尋找新的出路。一天晚上她去臨大逛校園的時候,偶然經過了學生的宿舍樓。樓下的垃圾桶旁,堆了高高的一摞書。
“果然到了畢業季,就到了大家随便扔書的時節。”
丁一邊嘀咕邊往前走,但走了兩步就想到了什麼,退回去看着那垛書。她回憶自己畢業的時候,好像也是像這樣随便把書和衣服放在垃圾桶旁的。
書,還有衣服!
每年大學生畢業後,書和衣服包括棉被這類物品,經常會有學生不帶走。書有時還會有人上門回收,衣服可能就随便堆在一個地方了。她也許可以從大學生這裡找條出路。
想到這裡,丁一立刻回了家,想了幾個方案。
比如通過貼吧建立社群,進行社群裂變;或者在樓棟下進行推廣,直接讓學生掃碼入群;也可以找學生兼職,讓他們在自己同學之間擴散。
還有一個方案,需要麻煩池弘光幫忙牽線。以環境學院的名義,組織“舊衣回收”活動,借助學校的力量,最大化地擴大宣傳效果。目前看來,這最後一個方案,是預期效果最好的。
丁一粗略地想了一下方案中的幾個關鍵點,頭腦中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思路,她打算明天去一趟池弘光家裡。
在和池弘光說之前,丁一遲疑了一下,選擇先去找一下陳烨。
“最近有空嗎?要不要一起去看一下池老師?”
内容已經打好了,但還沒發出去。丁一咬着手指頭,盤算着這樣發到底合不合适。糾結來糾結去,也沒有一個标準答案,最後幹脆眼一閉,心一橫,發了出去。
之後就一直焦急地等着回複。
“周六晚上怎麼樣?”
看了一眼時間,恰好那晚自己要去看livehouse,是自己喜歡了很久的一位小衆歌手,這兩年人氣有所上漲,也開始開自己的巡演。好不容易有了臨城的場次,丁一不想錯過。
“周六下午可以嗎?我晚上要去看一個演出,如果錯過了可能又得等幾年了[對手指]”
陳烨看到丁一的消息後,沒有立刻回複。轉頭下載了一個演出購票APP,嘗試着輸入了“談寬”兩個字,果然他周六在臨城有演出。看了一眼,還有餘票。
陳烨切回了微信界面:“你要看的是談寬的演出嗎?”
“你也知道談寬?!”
丁一第一次在生活中遇到一個和她一樣,知道談寬的人。
“嗯。”陳烨在音樂軟件中輸入談寬兩個字,開始循環播放他的歌,“之前聽過幾首。”
那幾首,都還是從丁一朋友圈撈來的。
“你買的是什麼類型的票?”陳烨繼續追問道。
丁一沒有絲毫的懷疑,老實地回複着:“VIP票。”
下一秒,陳烨就立刻買了一張VIP票,然後截圖給了丁一:“好巧,我也買的VIP。”
丁一趕忙點開,确實是談寬的演出票不錯。但一看購買時間,就是剛剛。很明顯,之前問自己是什麼票種,就是在套她的話。
“這下好了,我周六晚上也有事,那我們就周六下午去看池老吧。”
發了一句後,陳烨還嫌不夠,又在後面補了一句:“然後晚上一起去看演出。”
不愧是當領導的人,把時間安排可太妥當了,一點都沒過問自己的意見。
不過丁一也确實沒什麼意見,反而還因為要和陳烨一起看演出,心裡有一陣說不出的雀躍。
她想了想,給陳烨發了條信息:“陳老師,陳總,很榮幸能夠和您一起看談寬的演出。我隻有一個請求,那天請您不要西裝革履地出現,不然大家會以為正在參加公司年會。”
陳烨正準備從公司開車回家,就看到了這一番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輕輕按住了語音,回了一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