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和陳烨自周六見過之後,就一直沒有碰面。不過從那天起,早上七點鐘,一定會準時收到他的問候。
不是什麼暧昧不清的暖心話語。
第一天,陳烨發來的是《專家視角下的循環經濟發展》
第二天,《循環經濟在雙碳背景下的發展路徑》
第三天......
第一次收到時,丁一以為陳烨有什麼内容需要和她探讨,但對方隻是輕飄飄地回了一句:
“感覺寫得不錯,應該對你有幫助。”
最開始還禮貌回複一下謝謝,但陳烨每天就像在她這裡打卡上班一樣,雷打不動地在七點準時出現。丁一的回複從一開始的謝謝,變為了後面的“1”。
類似于皇上批閱奏折,寫個“已閱”吧。
今年的考研安排在12月21日這天,備考時間在一天天的縮短,丁一内心的弦也繃得越來越緊,基本上7.00開始,就窩在屋子開始學習了,到淩晨再休息,已經成為了常态。
有的時候,丁一還有些慶幸陳烨每天給自己發條消息,起碼證明着自己還不算與這社會脫節。
脫産備考導緻她的社會聯系銳減,每天唯一和外界接觸的恐怕就隻有出去吃飯和健身的時候了。因為擔心自己每天悶在屋子裡身體健康狀态會下滑,所以不管當天的學習任務有多重,健身是和吃飯同等重要的事情。
備考的日子是枯燥與無聊的,更是彷徨與寂寞的。每天重複着同樣的事情,是一場耐力與心力的長跑賽。
十月底,丁一突然接到了池苗的電話。
沒想到,上次池苗和她說的沙龍,已經确定了時間,就在下個月2号,池苗問丁一有沒有時間參加。
2号那天是周六,丁一想着自己已經窩在家裡好多天,複習也不急這幾個小時,就答應那天過去。
“池總,需要提前準備些什麼嗎?”
“不用的,沒有那麼正式,别擔心。”
池苗的話讓丁一放心下來,那天就隻打算去做個旁聽者,聽聽大家怎麼說。
沙龍當天,陳烨給她發了條消息。
“六點我在樓下等你,我們一起過去。”
“沙龍嗎?”
“嗯。”
丁一不知道陳烨也會一起過去,看了下表,已經五點鐘了。
在衛生間照鏡子的時候,丁一發現自己由于過于沉迷于複習,臉都黃了不少,也沒什麼血色。頭發亂糟糟的,發尾的分叉又多了一些,頭發看起來也少了很多。
“下輩子堅決不考研。”丁一被自己此刻的形象傷害到了,嘟嘟囔囔地說着下輩子的夢想,然後趕緊開始護膚化妝。
之前還打算樸素地去沙龍,今天聽到陳烨說來接她,早已把這計劃抛在腦後。
手上動作不停,終于在5:50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抓起自己的包就往樓下沖。
見到陳烨車的時候,剛好六點。
上車後的丁一發現陳烨竟然帶了一頂帽子,少見的穿着休閑衣服,丁一一時還有些不适應。
“走吧。”
一路上陳烨的話很少,臉被帽子的陰影遮住,看不清表情。丁一想想上次坐陳烨的副駕駛,還是之前在嘉陽租車的時候,現在想想竟然也有些遙遠。
沙龍的地方是雲聯附近的一個茶室,開車二十多分鐘就到了。
剛到門口,就聽到裡面傳來了說話的聲音。聽聲音,說話人年齡六十上下。
陳烨走在前面,先推門進去。
“小陳就回來了,來來來,坐坐坐。”
中間坐着的,是一個幹瘦的老人,前面幾绺頭發有些花白,慈愛的目光掠過陳烨,落到了身後丁一的身上。
“池叔叔,這是丁一,我和池苗的朋友。”
丁一聽着陳烨的介紹,大概明白面前的人應該就是池苗的父親,正思考着怎麼稱呼的時候,一旁的陳烨已經開口了:
“丁一,這是臨江大學環境學院的池弘光教授。”
丁一聽後連忙說着:“池老師好。”
池弘光一直笑着,由于肉比較少,臉上的皮有些松垮,嘴角邊形成了兩個括弧,就像是在像大家證明着自己的好脾氣一般,招呼着陳烨和丁一:
“小陳,快讓小丁坐下,别站着了。”
陳烨依言,帶着丁一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池弘光給兩人面前的杯子裡添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