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曦辭了張夫子的講學,轉而拜入楊神醫門下。這一消息傳到蘇府時,把正在用膳的衆人給驚着了。但短暫驚訝過後,他們很快便替史曦感到高興。楊神醫的醫術那可是遠近聞名,若能得到他的真傳,做個救死扶傷的女醫使,當真是功德無量的一件事。
宣布這一消息的程夫人滿臉自豪,要知道有婚約在,她可是一直把史曦當做兒媳婦看的,做父母的誰不盼着自家的小輩有出息。當然,她不知道自家小兒子已經早早和史曦約定好了婚約作廢,當初作為信物的玉都被退了回來。
楊平疾是最高興的那個,他初見史曦便覺得有緣,沒想到因此多了個師妹,看那日自家老爺子捋着胡須喝拜師茶的模樣,就知道心裡應當是對史曦這個徒弟十分滿意的。
被問到為何要學醫時,史曦還是把範仲淹給擡了出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宰相若得遇明主,報效國家,能為天下百姓謀福利。但醫術精湛,亦可以療百姓病痛,為天下人解除疾苦,我一介女流做不了宰相,做個良醫也不錯。”
一番話說的懇切真摯,直把一旁的李珺都聽得側目:我女兒啥時候有這種抱負了,我怎麼不知道呢?
實際上史曦内心真是這麼想的,那日踏青救人,她恍惚覺得找到了上輩子報考醫學專業的初心。跟着有經驗的老大夫學點硬本事,總好過她整日在張夫子的課上睡大覺吧!
總之當蘇轍問起她學醫的起因,她就是拿着這番很有格局的說辭回答的。蘇轍還未表示什麼,一旁的蘇轼已經忍不住鼓起掌來,連贊了幾句“志向宏遠”“巾帼不讓須眉”後開始暢想到老了給她寫一本“女醫傳”。
史曦汗顔,找了個機會溜走了。要知道她現在接觸的中醫和上輩子學的西醫完全是兩個系統,中醫講求“陰陽調和”“整體性治療”,西醫一拎手術刀哪裡病切哪裡,要如何把這兩者融會貫通,對現在的她來說還是個大問題。
史曦沒心沒肺地發表完見解就走了,徒留全程默不作聲的蘇轍留在原地沉思,思索了片刻,他決定每日多讀兩個時辰的書。他得努力,不能來日等史曦成為一方良醫,他還是個百無一用的的書生,做良相,位極人臣,為國鞠躬盡瘁,這才是他的追求!
在永安堂學醫的日子過的飛快,楊神醫對徒弟要求嚴苛,可史曦偏偏一點就通,時常讓他感歎親兒子楊平疾都沒這份造詣。史曦的日子過得簡單又充實,十一歲這年,她常常跟着師傅出診完,在藥鋪處理完當天的藥材,回到家便一股腦研究吃食。
“今日吃酸菜魚、蟹肉羹,糖醋排骨。廚房那邊我一早就說好了。”一邊洗漱一邊安排晚膳,春杏她們都對自家姑娘這操作見怪不怪了。
“快去将蘇姐姐喊來,我早就跟她約好了今日一同用晚膳。”
夏榴得了吩咐,熟門熟路往蘇家跑。
不一會兒,蘇雁回施施然來赴宴,就是後面跟着兩個尾巴,一個一聽美食就走不動道的蘇轼,一個哥哥去哪兒我也去的蘇轍。
“我是甩不了這兩人,曦娘你别給他們盛飯。”
史曦無所謂地擺擺手:“我原就準備好了他們的碗筷,人多熱鬧。”
習慣了,這麼些年真的習慣了,現在每次吃到好吃的蘇大文豪·轼一口氣寫七八篇詩贊美這道菜有多好吃她都能面不改色聽完了,不僅如此,就連價值連城的東坡真迹她書房也存了不少。第一次拿到的時候别提她多激動,再後來就頗有些焚琴煮鶴、牛嚼牡丹之感,總之收藏是收藏了,要她賞玩是看不懂的。
“史小妹,你說的那辣椒是什麼東西,這道魚這麼做已經是絕美,難不成加了那所謂的辣椒還能更好吃?”蘇轼一頓飯下來對這道酸菜魚贊不絕口,直言自己幸福的堪比皇帝老兒。
史曦無奈地搖搖頭:“蘇大哥,辣椒一事先不提,禍從口出你可得注意點,來日若青雲直上,你再自比皇帝可就是大不敬之罪了。”
美食當前,史曦當然說什麼是什麼,蘇轼聽完頻頻點頭,倒是一旁的蘇轍停下了筷子,真的把這話記在了心裡。